辉哥奇谭 12小时前
为什么大多数阅读没有效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强调了阅读过程中输出的重要性,认为仅仅阅读而没有输出,就如同未曾真正阅读。作者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书籍,以及个人经验,阐述了输出如何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文章提倡读者在阅读后通过分享、笔记等形式进行输出,从而构建反馈闭环,提升阅读效率,避免知识的快速遗忘。最终,文章呼吁读者打造属于自己的阅读系统,将阅读转化为个人认知和行动,实现持续的自我进化。

📖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始于输出。如果读者无法将书中的核心内容讲出来,更别提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么这本书对读者来说就等于没读过。这种观点强调了输出在阅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文章区分了两种类型的书籍。第一类书构建宏大的理论框架,但内容可能过于浅显;第二类书则围绕核心观点展开阐释,更易于读者深入思考。作者倾向于后者,认为其能带来更深刻的启发。

🗣️作者分享了个人经验,强调了输出的重要性。他通过分享读书笔记、录制语音等方式,倒逼自己深入思考,提高输入知识的质量。这种反馈闭环可以避免知识的快速遗忘,提升阅读效果。

原创 辉哥奇谭 2025-07-03 07:04 上海

真正的阅读,从你开始输出的那一刻才算发生。

「配图摄影 by 辉友Dora」

最近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一点:如果你读了一本书,但书中的核心内容你无法讲出来,更别提真正为你所用,那对你来说,这本书就等于没读过。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看书」,却没有「输出」,更无法将书里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阅读几乎没有发生过。

你可以把读书想象成和一位智者的深度对话。对话结束后,如果你没有任何思考,也没有可供分享的心得,更没有进一步的行动,这就好像你与智者畅谈了半天,最后却发现什么都没记住,什么也带不走。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我认为,读书是一场「思想交易」,是你作为读者与这本书的写作者进行的一场交易:你付出时间,得到的是作者的认知。如果只是粗略地翻过,没有留下深刻印象,也没有任何反馈和行动,这种阅读实际上是非常低效的。如果没有产生真实的碰撞、交流,这场「思想交易」便没有真正完成。

举个例子:上周我一直在听段永平的一本书,实际上是段永平与网友在各个平台交流内容的合集。这本书里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和分享的地方,但归根结底,段永平反复强调的核心思想就一句话: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而决定公司投资价值的关键,在于它的生意模式。

他也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与生意模式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他对「生意模式」的理解达到了非常透彻的程度。究竟什么是生意模式?好的生意模式与差的生意模式之间究竟差别在哪?一个公司的生意模式又由哪些要素决定?

他并没有直接去解释这些问题,但书中有很多他和网友之间的对话,主要围绕对很多公司生意模式和企业文化的点评。如果仔细去看这些案例,就能对「生意模式」「企业文化」等抽象概念有更具体的理解。

段永平的所有投资决策,也几乎都是围绕对不同公司生意模式和企业文化的理解展开的。

我发现市面上的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 第一类书擅长搭建一个宏大的理论框架,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试图构建出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 第二类书则类似段永平的这种风格,核心知识往往可以浓缩成一页纸甚至一句话,其余99%的篇幅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反复的阐释与应用,用作者的核心认知去解读他所看到的世界。

那么,究竟哪一类书更有价值呢?对我而言,我觉得答案很可能是后者。

第一类书看似宏大,但AI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让AI帮你写书,它会为你列出非常完整、逻辑严谨的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三级目录,甚至不断引用各种新理论、新框架,表面看起来非常完善、非常完美。然而,这种过于庞杂的知识体系,落到每一点,往往比较浅显,难以真正启发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比之下,《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类书籍,虽然核心内容可能不多,但作者却花费整整一本书的篇幅深入地阐述和反复地应用,最终带来更深刻而持久的启发。最有趣的是: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中,其核心概念「quality」(良质)并未被清晰定义。书籍作者甚至认为,这个关键的概念「不可被定义」。因此,对于这个词的理解,需要读者能沿着作者所设计的「路径」,一点一点去体会。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开始好几年都没有读懂。终于有一次在去美国的越洋飞机上,突然间读懂了。这种「懂」,是一种顿悟的时刻。后来,我把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录制成知识星球语音输出。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很慢,却极有价值。因为这本书对于「良质」的阐述,几乎启发了我后续找工作、做投资的一切关键活动。因此,这算是一场深刻的「思想交易」。

当然,日常阅读的每本书,未必能像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样,但阅读之后的分享,还是非常关键的。哪怕只是简单地在朋友圈或知识星球分享一段读书笔记,或是一两句自己的感悟,都能显著提升阅读效果。这一点已经被我反复验证过很多次了。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希望自己在选书上更加慎重。同时,每当我读完一本书后,我需要尽快进行某种形式的输出,比如:

· 把几段读书笔记在朋友圈、知识星球分享出去;
· 把自己的感悟录制一段两三分钟的语音,转成文字后在知识星球发布。

这种输出方式一定可以倒逼我更加深入地去思考,也极大地提高了输入知识的质量。因为我发现,如果没有建立这种及时的反馈闭环,书中的内容很快就会从脑海中消散,阅读体验也因此变得低效而平淡。如果阅读书籍和阅读很多社交媒体的文章一样,无法给自己的思想留下印记,那么我们就是在不断地「钝化」自己的思想。

一言以蔽之,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读书如果没有输出,就相当于没有阅读。输出,不仅仅是为了分享给别人,更是为了帮助我们自己真正地消化和掌握知识。

相关文章:哪些书不该读?
上一篇:少用手机挑战


今天再次分享知识星球语音「如何打造自己的阅读系统2.0」。

很多人一边花时间读书,一边却忽略了最关键的环节:没有输出的阅读,等于没读过。真正有效的阅读,不在于读了多少,而在于是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认知和行动。

这期语音,我将系统讲述如何打造一个真正属于你自己的「阅读系统」——

·如何挑选值得读的书?
·如何通过输出倒逼输入?
·如何建立反馈闭环,避免读完就忘?

我早在2019年首次分享了「如何像我一样快速、高效地阅读?」很多辉友从中受益。2022年我再次对这个系统做了升级,希望这次的内容,能帮助你从「看书」迈向真正的「用书」,借由经典书籍,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进而经营好整个人生。

这不仅是一场关于阅读的分享,更是一场关于如何持续进化的思考。希望你也能一起打造、升级属于你自己的人生系统。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6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阅读 输出 知识管理 学习方法
相关文章
学习获得快速进步的一个关键是:尽快承认自己不行。 承认自己不行,不是指丧失自信,而是以一种白纸心态,从零开始。这是一种不小看对手的谦逊心态。 很多人是相...
近期学到的一个技能: 相信别人已经做过。 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过。一定有这个世界上某个团队某个人已经思考的非常透彻非常成熟,可能在书籍...
“人物传记学习方法”。 神作《遥远的救世主》作者豆豆谈“如何学习”讲到:(唯一一篇公开访谈) “先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去读人物传记、回忆录、史...
六经注我,一切牛人都是我的谋臣而已 我最近在梳理这10年影响我最多的三个人,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世界没有完美的老师,最好是把老师当成自己的谋臣。 听多数人的...
阅读思考行动的环 回想下,如果一个爱阅读的人从未分享自己的思考,如果一个爱思考的人从未行动,如果一个爱行动的人从来不阅读,或者一个爱思考的人从来不阅读...
在读各学科书籍时, 有一个小技巧, 找到那个学科根子上的那个概念, 然后遇到一团乱麻的复杂局面或者一个高深复杂的理论时, 就回到那个概念上, 重新分析, 经常会有...
我如何迭代我的知识体系: 一、痛点 最近在写flomo的时候发现了几个痛点: 1、现有的体系,不足以包涵我所有的需求。 2、已经撰写好的文字,后续提取出来难度很...
怂恿没什么积累和洞见的人去多输出、做IP,就像怂恿孱弱的人多上街展示自己的肉体之美。最后别人即便多留意你几眼,也大抵是冲着颜值去的。
这首诗即一种明显的摄影讲述体,秘密—文学性赋予一幅照片的神秘气息—诱使阅读。与此诗差不多的,还有卞之琳的那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
睡前读几首小诗。书未读完,自己入眠。 在豆瓣偶然知道了辛波斯卡这个波兰诗人。浅浅读了她的几首诗,没有犹豫,下单了这本诗集。 现在其实已经很少买书,大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