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17小时前
[教 育] “厂”入校园 “课”进车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科职院)积极响应国家“双高计划”,以智能制造为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企业技术升级。例如,学校研发的新一代机器视觉光学筛选机,以及与企业合作的智能电控平台,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山科职院还通过“校中厂”模式,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实践,提升技能水平。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山科职院围绕潍坊市“9+3+N”重点产业链,深度开展校地对接,推动成果供给和转化。近三年,该校获得136项发明专利,技术服务经费达5860万元,拉动经济效益1.17亿元。

⚙️ 学校与企业合作,解决技术难题,例如,汽车工程系团队仅用8个月就完成了农机电动化转型的专用智能电控平台研发,使产品利润率提升30%。

🏭 山科职院通过“校中厂”模式,将工厂车间建在校园里,学生可以深度参与服装制作的全流程,在真实项目中锻炼技能,学校师生开发的优秀服装样板会被选入企业版型库。

🔬 学校积极推进科教融汇,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与实训项目。例如,智能检测系统研发案例被融入《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课程,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支撑科研”的双向赋能。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实训基地里,教师(右二)正在现场教学。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王延斌

    在一米多高,外表形似方盒子的智能化检测机器里,一个个指头肚大小的零件正依次经过检测探头。这款机器凭借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让那些有瑕疵的小零件迅速被筛选出来。这是近日记者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科职院”)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山科职院智能制造系主任黄永华告诉记者,这套由该校与合作伙伴研发的新一代机器视觉光学筛选机于不久前刚刚完成转化并投入生产。“这款筛选机可以对复杂微小零部件实现0.01毫米高精度在线自动检测与识别,检测速度达每分钟300件。”黄永华说。

    新一代机器视觉光学筛选机是山科职院具有代表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之一。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地处山东省潍坊市的山科职院以智能制造为特色专业办学方向。近年来,该校聚焦潍坊市“9+3+N”重点产业链,围绕产业需求,推动成果供给和转化。近三年,山科职院深度开展校地对接、“揭榜挂帅”等活动,拿到136项发明专利,技术服务经费5860万元,拉动经济效益1.17亿元。

    “我们在办学实践中探索出了职业教育服务智能制造与产业发展的特色路径。”山科职院党委书记郑德前说。

    产教融合催生创新实力

    前段时间,山东悍沃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悍沃重工”)在对传统农机进行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遇到了电控系统技术瓶颈。

    面对这一难题,山科职院汽车工程系高级工程师肖林海带领团队进驻悍沃重工,将新能源汽车技术跨界应用于农机领域,仅用8个月就完成专用智能电控平台研发。悍沃重工副总经理孙士元表示:“该成果让我们的产品利润率提升了30%。”

    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精准匹配学校技术创新与企业智改数转难题的合作模式,在服务小微科技企业时同样成效显著。山东迭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AI图像处理技术的小微企业,山科职院为其搭建了机器视觉检测中试平台。该公司借助这一平台,并与山科职院合作开发了新一代机器视觉光学筛选机,获得了超3000万元的收益。

    近年来,山科职院与多家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在产教深度融合中,催生出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

    “48小时完成涡轮增压器支架建模,精度误差必须小于0.02毫米!”在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山科职院机电设备技术专业毕业生牛立冰正带队攻坚。牛立冰是从山科职院三维建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技术能手,此前在该校“校中厂”的沉浸式培养中,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所谓“校中厂”,是指将工厂车间建在校园里,建在实训基地里。

    在潍坊尚德服饰有限公司与山科职院建设的“校中厂”中,学生可以深度接触从面料挑选、服装制版、剪裁直至成品制作的全流程工作,获得在“真刀实枪”中锻炼技能的机会。“山科职院师生开发的优秀服装样板和产品,会被选入企业的版型库,直接用于生产。”潍坊尚德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经理王永伟说。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校服订单的制版、裁剪到成品制作,全程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真正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在山科职院服装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魏雨晴正在为济南历下实验小学的校服进行立体裁剪制版,她是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服装创意设计与工艺”赛项金奖团队中的一员。

    “未来三年,我们将推动80%专业群与链主企业共建命运共同体,让职业教育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郑德前说。

    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支撑科研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在山科职院校园里,几栋崭新的大楼已经拔地而起,其中,包括政行企校多元主体共同投入5.8亿元建设的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国家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在大楼内部,该校搭建了纺织服装数字化生产线等4条智能生产线和海尔卡奥斯互联网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环境;此外,该校还与潍柴集团、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14个产业学院、670个校外实训基地,构建起“1专业群对接、1龙头企业辐射、N区域企业协同”的“1+1+N”校企合作模式。

    数据显示,近三年,该校助力29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共同开发企业定制化课程63门,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430项。

    山科职院校长刘福玉告诉记者,他们树立“科研育人”价值导向,深入推进科教融汇,形成科教协同育人的良性循环,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提供新范式。

    在推进科教融汇的过程中,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与实训项目至关重要。在智能制造系,教师将智能检测系统研发案例融入《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课程,开发“检测流程设计”“算法调试”等教学实训项目,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支撑科研”的双向赋能。

    眼下,山科职院4.3万平方米的国家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即将投用,将为更多产学研项目的孵化提供广阔空间。而正在启动的“县校共生计划”,则把“车间课堂”的模式延伸至县域,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产教融合 智能制造 职业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