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15小时前
[视 点] 法院信息化建设让诉讼服务更高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法治蓝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法院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诉讼服务效率。在线二审立案周期缩短七成以上,跨域诉讼服务惠及7918次,民事文书二维码化等措施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专家指出,信息化建设为司法审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并强调了统一平台与数据标准、打破数据壁垒的重要性。未来,法院信息化建设将紧跟技术革新,推动新技术与司法业务深度融合。

💻在线立案效率显著提升:2024年,在线二审立案超过37万件,相比2022年试点前,网上立案周期缩短了七成以上,极大地提高了诉讼效率。

🏠跨域诉讼服务便捷化:2024年,全国法院提供了7918次跨域诉讼服务,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项诉讼业务,降低了诉讼成本。

📃诉讼文书数字化:大部分法院将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制作成二维码或上传至在线诉讼服务平台,方便当事人获取和使用,降低了诉讼门槛。

💡数据标准统一的重要性:蓝皮书强调,亟须统一平台建设标准和数据标准,以打通不同法院、不同业务部门、法院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烟囱”林立。

🚀未来发展方向:专家建议,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要紧跟技术革命步伐,推动新技术与各项业务深度融合,以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科技日报讯 (记者代小佩)参与跨域诉讼需要千里奔波,起诉状、答辩状不会写,二审网上立案周期长……在诉讼过程中,一些当事人面临诉讼效率低、服务不够便利等问题。随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这一局面正在被扭转。

    近日,2025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显示,2024年,各级人民法院持续推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助推诉讼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截至2024年12月,累计在线二审立案超过37万件,较2022年1月试点前二审网上立案周期缩短七成以上;2024年,全国法院提供跨域诉讼服务7918次,让企业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项诉讼业务;2024年,大部分法院将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制作成二维码或上传至在线诉讼服务平台。

    蓝皮书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研究员吕艳滨表示,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为新时代司法审判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蓝皮书提到,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中,亟须统一平台建设标准和数据标准,打通不同法院、不同业务部门、法院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项目组建议,要重视人民法院信息化顶层设计,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烟囱”林立。

    “人民法院信息化早已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今后需要紧跟技术革命步伐,推动新技术与人民法院各项业务深度融合。”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田禾表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法院信息化 诉讼服务 在线立案 数据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