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16小时前
[要 闻] 智慧科技守国门 效率安全有保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海关系统代表分享了科技如何赋能海关工作,提升通关效率和精准度。从“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的智能审图系统,到红其拉甫口岸的可视化物流监管平台,再到宁波口岸的粮食取样机器人,以及重庆海关的有害生物DNA检测技术,都展现了科技在海关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障了国门安全,体现了海关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 拱北海关运用客车智能审图系统,可在3-5秒内完成图像判断,辅助关员快速决策,提升车辆检查的效率和精准度,有助于查获车体改装、夹藏走私案件。

🏞️ 乌鲁木齐海关在红其拉甫口岸使用可视化物流监管平台,调取货物清单和运输轨迹,并推出“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改革,将货车通关时间从3-5天缩短至6-8小时,通关效率显著提高,监管车辆数量翻倍。

🤖 宁波海关引入粮食取样机器人,通过智能平板远程操控,机械臂精准取样,摄像头实时监控,智能识别系统标注风险点,取样效率提升75%,样品代表性增强50%,保障粮食安全。

🔬 重庆海关技术中心建立有害生物DNA条形码检测鉴定方法,将检测时间从7-10天缩短到2-3天,快速高通量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多个样品多个项目,提升了进出境货物通关时效。

🐄 重庆海关技术中心开发了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鉴定方法,并制定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前正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开展疫病监测工作,指导养殖户做好综合防控。

——海关系统代表参加“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

◎本报记者 周思同

    “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的通关车流量越来越大,我们深化运用全国海关首个客车智能审图系统。这个系统可在3—5秒内完成图像判断,辅助关员快速决策,大大提升了车辆检查的效率和精准度。借助这一系统,我们在客车车道查获了多起车体改装、夹藏走私案件。”在国新办7月3日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监管三科副科长仲安琪介绍了她与新型科技“并肩作战”的经历。

    本场见面会上,5位海关系统代表围绕“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介绍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在海关工作中的应用案例。

    乌鲁木齐海关所属红其拉甫海关查检科副科长刘震东的工作地点位于红其拉甫,这里海拔高达5100米,被称为“生命禁区”。“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就是对那里最生动的写照。

    在贫瘠的“生命禁区”,科技之花却蓬勃生长。刘震东介绍,在物流监管领域,乌鲁木齐海关针对新疆口岸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使用可视化物流监管平台,调取货物清单和运输轨迹;推出的“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改革,目前已经在乌鲁木齐关区7个公路口岸和5个属地业务现场落地实施。

    “在改革完成前,一辆货车从喀什装运到红其拉甫国门出境,需要3—5天。改革完成后,只需要6—8个小时就能全部完成,大大缩短了通关时间,提高了通关效能。同时,红其拉甫口岸以前一天最多能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200辆次,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达到500辆次。”刘震东说。

    面对艰苦的海关工作,不光要苦干,还要会巧干。在这一点上,宁波海关所属北仑海关办公室副主任叶玮深有体会。

    5年前,进境散装粮食查验全靠海关关员攀着陡峭的船壁下舱,在几十米高的粮堆中踩出取样通道。对3万吨大麦进行取样,需要两名海关关员消耗两个小时。在夏天作业时,舱内温度超过50摄氏度,作业人员浑身湿透,取样结束后连睫毛都粘着麦粒。宁波口岸首台粮食取样机器人在北仑口岸投用后,彻底改写了检验检疫作业模式。

    “现在,我们通过智能平板远程操控机器人,机械臂按预设点位精准插入粮堆,摄像头同步传输实时画面,智能识别系统自动标注检疫风险点,取样管随流搅拌确保样品均匀,仅用半小时就能完成3.68万吨进口大麦的取样工作。数据显示,机器人取样效率较人工提升了75%,样品代表性增强了50%。”叶玮说,从“汗流浃背扒麦粒”到“指尖轻点采全球”,粮食取样机器人不仅让海关关员告别高危作业,更让科技精准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

    重庆海关技术中心植物检疫实验室负责人孙涛同样是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卫士”之一。作为海关技术机构,他与同事们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和口岸一线监管需求,开展科技创新攻关,为海关监管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检疫过程中,不时会出现一些需要长时间培养才能鉴定的病原菌和昆虫幼虫等有害生物。针对这些“硬骨头”,重庆海关技术中心建立了有害生物DNA条形码检测鉴定方法,将检测时间从7—10天缩短到2—3天;同时建立了快速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实现多个样品多个项目同时检测,实现“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为一线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有助于提升进出境货物通关时效。

    此外,重庆海关技术中心还是全国首个开展牛结节性皮肤病研究的机构。该中心的动物检疫团队开发出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的系列检测方法和试剂盒,牵头制定了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鉴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近几年,我们的专家团队正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的新疆、重庆、云南等地开展这项疫病的监测工作,指导养殖户做好综合防控,帮助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尽量减少因为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孙涛说。(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海关 科技 通关效率 国门卫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