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为新时代青年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
7月2日上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祝贺,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和青年学生、向广大海外中华青年致以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华力必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晟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他投身火热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实践,发挥北京市级创新工作室优势,培育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紧缺技术,开发行业大模型TAID平台。李晟感慨,在今天的中国,广大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全国青联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屹一直身处海洋能源资源开发科研一线。“面对深海资源勘探、新能源开发等世界级难题,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以颠覆性思维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把论文写在祖国蔚蓝海疆,将成果应用在产业升级前沿,积极拥抱新一轮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王屹表示,坚定理想信念是科技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必须筑牢信仰之基,胸怀“国之大者”,以报国之心驱动科研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实干担当推动青联事业与科技事业同频共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学联代表、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李沂桐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后,深感肩负使命之重。“我们要在乡土大地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青春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李沂桐动情地表示,身为农科学子,要用脚步丈量乡土,用真情扎根田间。
学联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叶晓彤切身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多次鼓励青年人在科技创新等各领域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对此我深受鼓舞。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一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读博士生,我参与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致力于为全球碳盘点提供‘中国标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叶晓彤所在的团队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年轻队伍。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让她切身体会到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对的机遇与肩负的责任。“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引领更多同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在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中奏响挺膺担当的青春之歌。”叶晓彤说。
会场内,全国青联委员、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陈勇岳心潮澎湃。会场上的青年来自各行各业,看着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目光坚毅的年轻面庞,听着一个个饱含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的故事,他不禁感慨,当代青年要将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会场外,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苏魏兵坚定地表示,会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背上行囊,奔赴西部边疆地区支教,在三尺讲台上践行育人使命。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打开看世界的窗口;他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用耐心与关爱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助力每一个梦想生根发芽。
同样在会场外,北京清航紫荆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京阳的梦想正通过无人机放飞。创业这一路充满了挑战与困难,因为心中怀揣着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大家咬牙坚持了下来。他们“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反复测试与理论验证,最终提出“交叉双旋翼”加“推力尾桨”的无人直升机设计方案。“总书记的贺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广大青年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让无人机飞得更高、更快、载重更强;我们也将积极拓展无人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李京阳说。
(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 记者张盖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