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今天,果链和AI概念股涨疯了!
截至A股收盘,沪指涨0.18%,深证成指涨1.17%,创业板指涨1.9%,中小盘股继续显著跑赢大盘权重。
板块上,受重磅利好刺激,芯片、消费电子概念集体大涨,核心果链千亿市值巨头蓝思科技收涨超11.4%,市值超4600亿的工业富联午后罕见强势涨停封板!
沉积多日的硬科技赛道,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01
集体大涨!重磅利好!
今天的硬科技股大涨,或归功于早盘突然传来的重磅消息。
一大早,德国西门子公司发布声明称,收到美国政府的通知,美国已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根据声明,这家德国供应商已恢复中国客户对其软件和技术的全面访问,并已恢复对中国客户的销售和技术支持服务。
同时,一家在全球芯片到系统设计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公司新思科技也公告表示,7月2日收到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的通知,称与中国相关的出口限制现已撤销,立即生效。
芯片设计软件作为卡脖子比较严重的领域,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国内EDA工具的国产化率仅为11.5%,美企巨头占据超80%的份额。如今这两大巨头都突然被允许对华出口并恢复服务,无疑是一个美中贸易谈判获得重要成果的重磅信号。
EDA软件是芯片设计的“画笔”,之前受限制时,国内一些企业要么用不上最新工具,要么用起来束手束脚,影响了芯片设计的效率和进步。现在解除限制,企业能更方便地用到更先进好用的EDA工具,因此解除限制将意味着整个产业链都能受益,甚至之前一些因被卡脖子而停掉的合作项目也有机会重启。
尽管解除EDA软件出口并不能代表和意味着对芯片产业松绑,但这完全不妨碍市场就此开启一波热炒行情。今天大量芯片产业链概念,如PCB、电子元件、服务器、光模块等核心环节龙头都出现了大面积涨停潮,甚至不乏20CM封板个股。
另一个消息是,据报道,美国和越南达成了一项贸易协议,该协议的一部分将意味着对越南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20%的关税,对任何被认为是通过该国运输的商品征收40%的关税。
在今年4月特朗普曾宣布对越南征收46%的关税,此次协议将关税降至20%,虽然针对转口贸易税率有针对中国企业的嫌疑,但起码税率比之前大幅降低,对中国企业在越南布局同样形成利好。
尤其是已在越南布局的果链企业,苹果等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会将部分订单更多地交给这些在越南有工厂且供应链管理能力较强的中国企业,中国消费电子代工企业有望获得更多订单。
比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中国代工企业在越南的布局较早,其越南工厂已实现本地化采购率超60%,可通过调整供应链结构规避部分关税风险。所以今天它们的股价表现都较为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果链核心厂商的工业富联,不仅受益于美国松绑EDA软件出口带动芯片和服务器产业链股走强,其母公司富士康还传出了另一条重磅消息:
据彭博社报道,富士康要求数百名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离开其在印度的iPhone工厂,这些员工从两个月前开始被通知回国,有分析称这一变动发生在苹果计划扩大印度新款iPhone17产能、富士康在印度新建工厂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认为继续于中国内地富士康合作的期望值就被提高不少,进而刺激国内果链和富士康概念股的大涨。
主力资金数据显示,工业富联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2.2亿元居首位,其次是立讯精密净流入12.34亿元,另外中京电子、东山精密、蓝思科技、方正科技等多只果链巨头股也得到了巨额资金的青睐。
可以预测,随着美国对华松绑关键领域产品出口,并且两国的关税谈判逐步迎来实质性的进展,接下来A股有关题材的炒作将可能逐渐多起来。
02
风险偏好持续提升
实际上,自从今年5月初,美国释放中美关税缓和信号以来,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就开始逐步得到提升。虽然期间市场较少出现足够大的热点题材来充当炒作先锋,但无论大盘指数还是中小盘指数,指数底都在逐渐震荡提高。
近期A股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的信号有很多。
最近一段时间,A股的深成指、创业板显著跑赢沪指。截至7月3日收盘,最近两周创业板累计上涨7.63%,深成指上涨5.3%,而上证50仅涨了1.52%。
今天创业板大涨1.9%,上证50指数反而下跌了2.4%。
更长时间跨度看,今年微盘和中小盘的表现都明显超过了大盘股。上半年,北证50指数飙涨了39.45%,中证2000指数上涨15.24%,中证1000涨了近7%,对比仅上涨2.76%的沪指,以及仅涨0.03%的沪深300指数,显著跑赢。
并且,这个差距在4月份开始得到进一步拉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3月至4月期间,中证2000指数曾连续6周收阳,创下近三年来的最佳连涨纪录。5月下旬,中证2000指数成分股占沪深两市成交额比例一度升至33.37%,创202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显示出市场对小盘科技股的关注要明显多过大盘股。
此外,上周五的银行、电力能源等高息红利资产集体明显回调,更是一个明确信号——资金风格切换,转向弹性更大的中小板和成长赛道。
这段时间,有色、军工、半导体、互联网、生物科技等成长为主的板块持续迎来资金关注,其中尤其创新药、稳定币、军工、深海开发、固态电池等概念就不断涌现大涨行情。
按照目前的市场风向,有几个市场方向或值得注意:
首先是肯定关税缓和题材,比如果链、芯片半导体这种产业链,因为这些产业链在本轮由美国挥动“对等关税”大棒以来是受冲击最为明显的。
比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工业富联,在今年4月初在美国宣布大幅加征关税时,一度出现连续多日跌停时暴跌行情。如今随着关税谈判持续迎来转机,这些个股的估值修复确定性和上涨空间肯定会比其他未受冲击的个股相对较高一点。
其次是,风险偏好提升趋势下的成长和赛道股,之前沉积了好一阵的之前热门概念板块,如AI,人形机器人、互联网等赛道,随时都有可能得到资金的新关注。
再次是,最近热度飞速升温的反内卷概念。
6月10日起,一汽、广汽、比亚迪、蔚来、小米等近20家汽车企业公开承诺,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被市场视为车企“反内卷”第一枪。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反内卷已经被提到历史性高度,预示政策动真格,要拉开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
很快,多个地方就发布了多个推动行业“反内卷”相关政策文件,涉及钢铁、光伏、水泥、玻璃等产业。于是在消息面的提振下,上述板块在本周得到显著走强,一些个股甚至走出了三连板强势行情。
7月2日,港股重庆钢铁股份盘中涨幅甚至一度扩大至135.56%,最终收涨超90%,彻底点燃A股和港股“反内卷”概念的炒作热潮。
对于这一轮供给侧改革,不少分析认为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持续时间会很长,同时带来的市场机遇也是巨大的。
上一轮供给侧改革大力改革始于2016年,尤其煤炭与钢铁等行业的去产能持续了三年左右,但也由此为行业的毛利率和集中度得到有效提升,也催生了多个相关行业巨头。
当前的“反内卷”涉及行业范围更大,同时恰好在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税摩擦问题,导致多数相关领域的企业业务和估值收到持续压制,那么如今随着行业开启“反内卷”改革,其中头部企业的估值修复机遇也将迎来重要契机。(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