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太多的征兆,防晒产品已经成为服饰赛道的增长黑马了。
根据ReportsandData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UPF防护服装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7亿美元,并以10.22%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至2033年有望突破329亿美元。
这一增长不仅源自消费者对健康防护的刚性需求,也得益于服饰品牌不断强化的“功能+时尚”的产品定位。
消费者在选择防晒装备时同样看重款式与搭配属性。与此同时,为满足高性能需求,越来越多品牌引入智能温感、纳米涂层等高科技面料,并推动生态友好材料(如再生涤纶、竹纤维)的应用,以应对环保意识抬头的消费群体。
因此,这是一个既重视专业防护、又追求个性表达的消费浪潮,传统品牌很容易失去消费者的青睐进而掉队。
但Coolibar却是一个例外,这个深耕UPF50+面料技术逾20年的美国防晒品牌,依然在海内外诸多新锐品牌的夹击中生存了下来,而且越活越好。

我们很好奇,该品牌究竟凭借哪些差异化优势,从众多同质化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全球防晒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又是什么驱动了它的持续增长?
一、防晒也有时尚化需求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欧美地区的消费者热衷于日光浴,但对高性能防晒产品需求却越来越大呢?
一方面,这是因为欧美地区的皮肤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公众对日常防晒的意识深入骨髓;另一方面,户外运动风潮的兴起和度假文化推动了防晒装备的功能性与时尚化需求。
近年来,各类消费者报告均已指出这一现象,高达70%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表示,“选购装备时,面料的UPF值与穿着感受是决策首要因素”。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Coolibar凭借科技防晒与美学设计的双重优势,迅速赢得了欧美中高端消费人群的认可。
对于初次了解品牌的用户来说,Coolibar会将宣传重点放在“专业UPF 50+ 防护面料与全链路质量保障”这一点上。这是品牌的核心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UPF 50+面料,可保证阻挡至少98%的 UVA/UVB 紫外线,并在每件成品的生命周期内维持该防护标准。
所谓的UPF,指的就是它能提供多少紫外线防护。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中,纺织品的UPF值最高标识为50+,这意味着Coolibar的产品力是非常强的。
再从具体的产品线来看,Coolibar 覆盖成人、儿童和婴幼儿系列,囊括防晒衬衫、T 恤、长裤、泳装、户外运动服饰,以及各式防晒帽、面罩、手套和防晒伞等配件,几乎满足所有户外场景需求。
与普通服饰品牌相比,Coolibar 的产品不仅在面料上具有专业防晒属性,更强调“全天候穿着的舒适性与轻薄感”,兼顾透气、速干与抗褪色特性,打破了消费者以为“防晒产品笨重、不易穿搭”的刻板印象。
二、用社媒驱动营销
在社交媒体日益成为主流消费决策入口的当下,Coolibar 将「红人合作」作为其社媒营销的核心驱动力,先后与多位皮肤癌幸存者、时尚达人及专业领域的KOL携手,通过真实故事与产品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品牌在目标人群中的信任度与关注度。
01 权威背书带来信任
2025年5月,Coolibar 宣布成为美国MRF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并邀请Dayanara Torres作为品牌大使,联合发起「Coolibar–蓝色防护带」#CoolibarBlue 活动,旨在提升皮肤癌早筛与防护意识。
MRF是美国黑色素瘤研究基金会(这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皮肤病,非诚勿扰中2的李香山就是得了此病),而Dayanara Torres则是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全球小姐,此前也确诊了皮肤癌,幸存后成为了皮肤癌治疗的推广者。
根据 MRF 发布的新闻稿,活动启动首月内在 Instagram、Facebook 与 TikTok 三大平台共产生2.5万条用户生成内容(UGC),累计社媒曝光量突破250万次,与此同时,活动专属页面的转化率达3.8%,其中使用活动代码的线上订单量环比增长18%。
这种“专业 NGO+明星+品牌”的三方联动模式,不仅让 Coolibar 获得了更广泛的公益关注,也增强了消费者对其产品专业性的认同。
在后续18个城市的「Miles for Melanoma」跑步活动中,Coolibar 为超 5,000 名参与者提供了限量版 UPF 50+ 赛服,相关 UGC 分享在社媒上引发二次扩散,为品牌带来额外120万次的曝光。
02以真实为本,深度触达核心用户
自2018年起,Coolibar就打造了一套名为“This is Brave”的专栏,该栏目专注于分享真实的抗争皮肤癌的故事。
每逢“皮肤癌意识月”或重要防晒节点,品牌会在官网及 LinkedIn 上发表 1,000–1,500 字的深度原创文章,丝毫不吝啬于呈现幸存者的亲身访谈、皮肤科医生的专业点评,以及 UPF 50+ 面料的科普知识。
配合高质感的人物肖像、信息图表和短视频嵌入,文章不仅阐明了产品功能,更将防晒行为上升为“勇敢面对人生”的态度宣言,引导读者从理性认知迈向情感共鸣。
针对社交平台的不同特点,Coolibar 进一步进行了内容优化。
在 Instagram Reels 和 Facebook Stories 上发布 30–60 秒微纪录短片,让幸存者在海滩、球场等真实场景中演示防晒服饰的使用方式,强调“安全防晒”与“美好生活”的统一;而在 LinkedIn 平台,则更侧重长文与专业引证的结合,平均阅读时长达到 160 秒,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约 21%,有效吸引了关注健康与科技的专业人群。
与此同时,这些多平台内容都围绕 #ThisIsBrave 话题标签展开,短视频平均完播率达 84%,远超行业 70% 的均值约 20%,形成了强烈的话题效应和二次传播动力。正是这种兼顾深度与场景感的内容布局,让受众在阅读、观看与互动中深切感受到 Coolibar 不只是销售产品,更在倡导一种勇气与自我关爱的生活方式。
三、和用户产生深度连接
从公益背书到幸存者故事,再到高端联名,Coolibar的社媒红人合作充分体现了 “明星/红人+真实体验+社交裂变” 的运营思路。这些合作不仅为品牌带来了可观的曝光与销售增长,更让消费者在情感与理性层面与品牌产生了深度连接。
对于正寻求出海的中国品牌而言,Coolibar 的做法提供了以下启示:
- 选择与品牌核心价值高度契合的合作对象,让红人本身的故事或形象成为品牌诉求的天然载体;在内容创作中平衡“专业+情感”,既要清晰传递产品优势,也要借助故事化表达打动受众。
正是凭借这一套立体且可复制的“社媒+红人”矩阵,Coolibar在全球防晒服饰领域稳固了专业领袖地位,并实现了稳健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