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杂志 07月03日 17:30
经典老歌,为什么成了收购界的“顶流资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年来,音乐行业掀起购买经典老歌版权的热潮,华纳音乐、索尼音乐等巨头纷纷出手,私募资本公司也加入其中。文章深入探讨了资本为何偏爱“老歌”,揭示了其背后“低风险、高可预测性”的商业逻辑,以及流媒体平台和影视剧对老歌“复活”的推动作用。同时,文章也关注了这种趋势对音乐生态的影响,探讨了资本运作与音乐创新之间的平衡问题,以及经典老歌版权交易对音乐产业的深远影响。

🎤 资本热衷于购买老歌版权,是因为其具备明确的收入来源、固定的受众基础,以及较低的市场风险。老歌作为“现金流产品”,更容易被资本市场接受。

🎬 流媒体平台和影视剧是老歌“复活”的重要推手。影视剧主题曲、平台算法推荐等方式,能让经典老歌迅速重回大众视野,带来播放量和授权收入的增长。

💰 私募资本公司是购买老歌版权的主力军,他们擅长“慢钱生意”,并将曲库打包成“音乐债”进行融资。音乐资产证券化是老歌版权交易的核心玩法。

🤔 这种“老歌热”也引发了对音乐生态的担忧。大量资金涌入老歌版权,可能挤压新歌和新人的发展空间,影响音乐创新。

⚖️ 经典老歌的复兴为老艺术家带来了稳定收入,但行业过度依赖“炒冷饭”也可能阻碍创新。资本与音乐生态如何找到平衡点,是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7月1日,华纳音乐集团与私募投资机构贝恩资本联合宣布,双方要成立合资公司,还要投资12亿美元,用来买下全球各地的“经典老歌版权”,首个目标是美国著名摇滚乐队红辣椒(Red Hot Chili Peppers)的曲库。

这不是一个突发奇想的小众操作,过去两年,购买老歌版权在音乐行业已经变成了“新常态”。不仅是华纳,作为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索尼音乐也出手豪横:2024年,索尼不仅花了12.7亿美元买下皇后乐队的全部专辑版权,还花了6亿美元买下了迈克尔·杰克逊一半的曲库。 

为什么资本对这些出道多年,甚至已故艺术家的老歌如此钟情?他们是如何从这些老歌中赚到钱的?

为什么资本偏爱“老歌”?

从商业逻辑来看,老歌不是“老”那么简单,而是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现金流产品。

它们有明确的收入来源(比如播放、授权、广告),有固定的受众基础,不用再花大笔钱去做市场教育,也不会有新歌“上线失败”的风险——资本最爱的就是这类“低风险、高可预测性”的东西。

流媒体平台的发展也帮了老歌一把。一首歌只要能被影视剧带火或者被平台算法推荐,它就能立刻重回热搜榜。

比如日本歌手宇多田光那首经典的《First Love》,2022年被同名日剧《初恋》当作核心BGM后,歌曲播放量瞬间暴涨;又比如台剧《想见你》里,许光汉捂上眼睛时响起的《Last Dance》,让伍佰的早年作品在各大平台重新走红;再比如已故美国歌手惠特妮·休斯顿的部分曲库,则因2022年年底上映的传记电影《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再次被推向大众视野,播放量和授权收入明显上升。

这些老歌不只是“复古”,而是有能力“复活”的资产。在投资者的眼中,这些老歌就像复利存款一样,时间越长,越能不断带来收益。

谁在买,以及怎么赚钱?

除了传统唱片巨头,近年在收购经典曲库方面出手最猛的,其实是私募资本公司。比如开头提到的贝恩资本,还有黑石(Blackstone)、KKR、Apollo、Primary Wave 等。

为什么是他们?原因也不复杂——相比讲求短线回报、偏好流动性的公募基金和散户,私募资本更擅长做“慢钱生意”:经典老歌作为内容型资产,虽然很难再度爆红,但能带来长期、可预测的现金流,正好适合做资产证券化。

不过,这些机构不是单纯买歌放着收钱,更大的玩法是,把整个曲库打包做成“音乐债”,在债券市场上融资变现。 

将音乐版权变成可交易证券的过程,被称为音乐资产证券化(Music ABS),其基本逻辑类似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或电影票房收益证券化。 

具体来说,音乐版权代表着未来可预期的现金流,例如经典歌曲未来若干年每年能产生的流媒体播放收入、广告授权分成等。只要能够合理预测这些现金流,就可以将其作为抵押资产,发行相应的证券产品,向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

比如,黑石在去年就收购了英国Hipgnosis Songs Fund,接手了旗下约4.5万首歌曲的版权,其中包括夏奇拉、邦乔维等经典艺人作品,随后发行了总额 14.7亿美元的音乐资产证券。

同年,老牌版权公司Concord也发行了8.5亿美元音乐资产证券,抵押曲库中包括披头士、滚石乐队、Creed等摇滚乐队的名作。

美国一家专注于音乐版权交易的平台Royalty Exchange今年发布报告指出,相较于房地产等传统资产类别,音乐版权基金往往具备更高的收益潜力,部分基金年化回报率可达8%–12%。

也就是说,买老歌不只是为了追求“复古”潮流,还有“再金融化”。

爱音乐,还是消耗音乐?

虽然资本玩得热火朝天,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为这股“老歌热”叫好。 

《纽约时报》在去年10月的一篇评论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买下老歌版权、改编成传记电影、顺便让原声重回榜单,这种玩法看起来聪明,实际上对音乐生态未必有益。 

他们举了一个典型案例:惠特妮·休斯顿在1987年推出的经典单曲《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2022年,音乐出版公司Primary Wave(背后由两家私募股权公司支持)以5000万至1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首歌的版权。很快,它就被用作惠特妮·休斯顿传记电影的主题曲,借着电影上映,这首老歌再次刷屏,火上热搜。

听众的确又想跳舞了,但不少人指出,这一切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叙事,而不是真正的音乐复兴。

更现实的问题是,资金大量涌入老歌版权,新歌和新人该何去何从?这是不是意味着“音乐的未来”正被挤压,创新空间被压缩?

不过,老歌的复兴也确实为那些曾经被遗忘的作品赋予了新生命,也为老艺术家们带来了稳定的版税收入,保障了他们的晚年生活。同时,别忘了,相较于市面上同质化严重的新歌,经典作品的高质量正是让听众们难以忘怀的根本。

用经典老歌“炒冷饭”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行业不能只靠“炒冷饭”过日子,而不愿意做新的饭,或者做不出和过去一样美味的饭。

资本和音乐生态如何找到真正的平衡点?或许是下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老歌版权 音乐资产证券化 音乐产业 资本运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