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探讨了创业过程中PMF(产品与市场匹配)的重要性,以及Pre-PMF和Post-PMF阶段在战略、方法和人才招聘上的差异。文章指出,在Pre-PMF阶段,创业者应侧重于快速验证核心商业假设,而非追求流程的完备性。由于经验误导和媒体报道的偏差,许多创业者未能正确理解创业的阶段性,导致决策失误。文章强调,基于事实与逻辑的演绎法是找到正确创业节奏的关键。
🔍 **PMF的核心作用:** 文章强调了PMF是划分创业阶段的关键信号,Pre-PMF和Post-PMF阶段的战略决策、做事方法以及人才招聘策略都截然不同。
💡 **Pre-PMF阶段的人才选择:** 在Pre-PMF阶段,创业者应优先考虑多职能人才,这类人才能够以最小的沟通成本来快速验证核心商业假设,从而在资金耗尽前尝试更多可能性。
🚧 **避免的误区:** 许多创业者容易受到自身经验或媒体报道的误导,误将Post-PMF阶段的经验应用于Pre-PMF阶段。文章指出,这种基于经验的“归纳法”容易导致创业节奏的偏差。
🚀 **正确的路径:** 文章强调,只有基于事实与逻辑的“演绎法”才能帮助创业者找到正确的节奏,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创业是个极其需要阶段把控的事情,而 pmf 就是划分创业阶段的最重要信号,pre-pmf 和 post-pmf 的战略决策、做事方法、招聘画像上都完全不同。
以招人为例,pre-pmf 阶段要找的就是那种非专家的多职能人才,这样才能用最小的成本(主要指沟通成本)来验证核心商业假设,进而在现金流枯竭之前多尝试几次,来 pivot 到一个合适的方向。
而如果你找的是执行专家,则他们非常善于把事情的流程做完备,最后开发两个月,上线一把梭的验证假设,这样的成本还是太高了。
不过可惜的是,大多数人,无论是 founder 还是骨干员工,都很少有能意识到创业的阶段性问题。
一方面是多数人几乎没有 pre-pmf 的工作经验,因此只能采用自己旧的大厂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在于媒体报道的误导性,会被媒体报道的公司都是已经做到 pmf 增长起来的公司,所以他们的做事方式也不是 pre-pmf 阶段所能借鉴的。
所以,基于自己或他人经验的“归纳法”在创业节奏的问题上都有误导性,只有基于事实与逻辑的“演绎法”才能找到正确的节奏,也无怪乎创业这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