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作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率先响应生源减少的趋势,对中小学教师编制进行调整。为应对学龄人口下降,鄂州锁定了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并通过调配师资、缩减编外教师名额等方式进行改革。这一举措始于2022年,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教师过剩问题。同时,鄂州也开始逐步实现编外教师的同工同酬,体现了对教师群体的重视。根据教育部数据,全国小学招生人数有所下降,预示着未来更多地区可能面临类似的编制改革挑战。
🏫鄂州市为应对生源减少,将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锁定在8850名,以防止编制无序增长。此举是鄂州在教育领域进行编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鄂州通过在不同区县、初中小学之间调配师资来优化资源配置。这种灵活的师资调配机制,旨在应对不同学校的实际需求,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鄂州逐步缩减编外教师的名额,并开始要求对编外教师同工同酬。这一措施旨在规范用人制度,保障教师权益,同时也反映了对教师队伍的重视。
📚鄂州市的教师编制改革始于2022年,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管的《中国机构编制》刊登了相关文章。这表明鄂州的改革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和支持。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4年全国小学招生人数比上年减少261.25万人。学龄人口的减少是鄂州进行教师编制改革的重要背景,也预示着未来其他地区可能面临类似的挑战。
锁死教师编制!这地停招小学老师。
据中国新闻周刊,鄂州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也是国内较早调整教师编制的地级市。为应对生源减少,当地将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锁死在8850名,在不同区县、初中小学之间调配师资,并逐步缩减编外教师的名额。
根据教育部日前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全国小学招生1616.63万人,比上年减少261.25万人。随着学龄人口减少,全国多地都开始探索中小学教师编制改革。
鄂州对于教师编制的改革,是从2022年开始的。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管的《中国机构编制》今年2月刊登题为《坚持“三个导向” 统筹调剂教育领域编制资源》的文章。文章由鄂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投稿。文中称,为了应对即将出现的小学教师过剩,鄂州将锁死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防止编制无序增长。
孟刚在当地小学工作过三十多年,目前是鄂州鄂城区一所公立小学的副校长。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鄂州主城区的教师一直人手不足,体量越大的学校越需要编外教师。近两年,当地开始要求对编外教师同工同酬,而且做到“进一个、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