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12:19
难喝又不低于5元的中式养生水,能打败4元的冰红茶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2025年养生水市场的现状与困境。养生水在CVS、盒马等新渠道表现活跃,但在传统渠道却难觅踪影。文章分析了养生水“怪、贵”的特点,以及与传统饮料大厂的不同之处,并深入剖析了其目标消费群体、渠道模式和产品痛点。文章指出,养生水面临着口感、复购率等挑战,以及与传统饮料市场的差异,预示着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 养生水价格偏高:养生水普遍定价高于传统饮料,如500ml装售价超过5元,而传统饮料则维持在3元左右。高价格成为消费者的一大顾虑。

🤢 口感接受度低:许多养生水以“配料表干净”为卖点,但口感 often 不佳,难以支撑消费者的多次复购,这与其目标市场需求相悖。

🛒 渠道依赖性强:养生水主要依赖盒马、山姆等新渠道推广,这些渠道虽然能快速铺货,但受众相对小众,难以支撑大规模销售。

🏭 传统大厂的谨慎:传统饮料大厂对养生水持观望态度,主要原因是其产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且市场潜力尚不明确。

🎯 目标消费者定位:养生水的目标消费群体主要为对饮料价格敏感、注重健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重度消费者”,他们对饮料有更细致的要求。

2025年,养生水给人一种深深的割裂感。一方面是以CVS、盒马等门店从货架到冰柜的C位占领;另一方面是传统门店里几乎查无此货。在小红书上,养生水是喝了皮肤好,是“拉肚子”利器;在现实中,谁拿起来喝一口不得说一句:难喝。

这个夏天,5元养生水如雨后春笋,但传统企业大厂却鲜见涉猎。

养生=贵

养生水是新生代消费者带起来的品类。最开始大家的段子是可乐加枸杞,叫年轻人的朋克养生。紧接着便有一些药店推出养生“茶饮”包,消费者在这里买些温和的“中药配制包”,自己回家拿热水泡一下或者煮下,可以起到养生的效果——目前还有一些医院推出的中药面包,也十分火爆。

看到这样的商机后,养生第一王牌人参水闪亮登场,一场由罗森与一整根掀起的熬夜水让整个养生从朋克走进现实。虽然这个产品最后死了,但罗森是挣到钱了的。一整根参是一个探路者,直到元气自在水(现改名为自在水)推出红豆薏米水这样一个王牌产品,这才让中式养生水正式成为一个全新的品类。

当然,我们说养生水的市场打开,必须得感谢元气森林,不只是因为别人推出红豆薏米这样的产品,更主要的是元气森林这个公司是引领了无糖时代。养生水主打的就是无糖+中式养生。

要知道过往的中式茶饮主要是凉茶,而凉茶成为流行产品也是靠加糖来解决口感问题。当下的养生水,主打两个字:怪、贵。怪,才能突出你是中式养生水,如果没有怪味道你这个中式养生水是不是有点不正宗,是不是传统“小甜水”派过来的“卧底”?

再有一点就是贵,你去看一看,养生水没有一款是低于5元(500ml)的。即便是CVS的第二瓶半价,这套路都是本来外面卖5元,它卖你10.5元两瓶,主打一个追求利润,毕竟有开山大师兄一整根参为大家趟出来的路。

(隔壁脉动600ml才2件8.45元)

把最好的位置给你,结账的前台,有限的冰道C位,货架一整排一整排的陈列。如果养生水是采用“慢”+“稳”这样的方式发展下去的话,应该是能成为大单品的。但整个行业都给你一种想要割一波就跑的感觉,似乎是好多年没在饮料行业找到新话题了,有了新产品,咱们得一波全上了。

所以,2025年的养生水们,给人一种就是“保守派觉得激进派太保守了”。当下的养生水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万物(植物)皆可养生”,在传统消费者知道的陈皮、薏米、绿豆、山楂等产品外,再加上决明子、双芪、亚麻籽、苦瓜水等等纷纷出马。在小红书上随处可见“推荐盒马最好喝的四款(几款)养生水,这个夏天我们有救了”这样的话题。

除了“万物”皆可养生外,就是养生水告诉消费者,瓶型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方可以扁可以圆,可以多种形状的。相较于传统的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的瓶子,显然新养生水特别养眼,颜值即是正义,这也带动了养生水的销量。

在这些优点之外,我们再说两个养生水存在的痛点,一是贵,养生=贵这个我从感情上可以理解,但我在钱包上有点理解不了。2024年康师傅冰红茶因为1L装从4元涨到5元而引发全网群嘲:不是5元买不起而是4元更有性价比。要知道这还是1L装的涨价,前两年发起的“再见,3元饮料”真是把“小甜水”们弄的狼狈不堪,传统饮料大厂几乎都在遵守一条底线,500ML不要超3元,1L只卖4元。只是到了养生水这块消费者很包容,但真的包容吗?

二是难喝。养生水主打的就是“配料表干净”。但说实话在几番消费者教育普及下,配料表干净这个卖点,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度能有多大?我们再做一个简单对比,“白人饭”主打的健康、低碳、配料“干净”,不用油,不用各种调料,不用火,甚至都不用加工。但是,它真的难吃。目前的这些养生水的口感真的是它能支撑你第一次的好奇,但支撑不住多次复购。

可问题是,饮料市场从来都是一个靠复购来支撑的市场。

卖给谁?

养生水是近年来渠道引导市场的新模式。传统的产品是品牌商的研发,经过内部几十次测评口感如何,再找到卖点,接着是产品的各层级利润再到各分销层级一点点的铺货,你给经销商多少回款奖励,你给业务多少销售提成,你给终端多少陈列费,做什么样的促销等等,这一系列的动作,它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支撑这样的毛细血管结构。

我们说传统企业做产品慢,有一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样子。其实不是传统企业不想改变,那是因为这个机器只要一开动它就需要大量的钱,你换瓶型,就要找新的瓶标厂,要找新的封装厂,改个生产线,没有几百万下不来。

而渠道引导市场则是渠道商找到概念,而后找代工厂生产个十几万箱,发到我仓库,而后就是找一些博主发一些测评,这个测评主打一个数量多,不一定真。一批能挣一批的钱,这批过了我再研发新的产品。它流程短,卖得贵,这个利润可以支撑渠道尤其是盒马、山姆这样的渠道做这类产品的。

这些渠道其实就注定了它的消费人群,这个人群是相对小众的,它可以分下去你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箱,但你要想分更大的量,这个人群是没办消化的。这就是传统大厂都缺产品,但它们更愿意在自己的茶、水、碳酸、功能这些饮料上去用力。因为目前看不到市场上有关养生水的更大潜力。

说句不太好听的,养生水的目标群体基本上是非饮料的重度消费者。什么是重度消费者,就是大家看饮料贵个0.5元他会纠结,站在冰柜前他选一个适合自己喝的要花3分钟以上。不是因为选择困难综合症,而是他虽然一天喝五六瓶,但是每一款产品对他来说都有不同的优点缺点。碳酸,好喝过瘾,但可能导致肥胖;功能饮料,提神,但量小又贵;茶,好喝,但创新有点少,跟自己泡的是不是一样。这类消费者是重度购买者也是挑剔者。喝饮料主打一个开心+价格合适。

饮料的大体量数还是在外卖、快递小哥这类人群上,我们举个例子,统一有一款叫焕神的产品,主打1L6元的功能饮料,都没怎么做宣传活动,目前年销量在3亿往上。更不要说冰红茶们1L装在外卖、快递小哥车上的受欢迎程度,支撑着整个冰红茶市场就近200亿。一些年长一点消费者我喝低糖的绿茶+无糖的东方树叶。这些消费者的组合水、茶、功能饮料。

今年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啤酒们都在往“甜”上发展,小甜酒,茶啤、果啤大行其道,而饮料的方向却是不甜,难喝。这个现象也是真怪。

总体上,养生水其实在走自嗨锅、拉面说们的老路,就产品的概念,“一人食”“非油炸”“养生”这些概念它都有人群,但是产品做出来的效果它都有点反人性。这就造成了养生水2025年在新渠道上热闹,在传统渠道上冷清的道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品内参”,作者:景行,编审:橘子‍‍‍‍‍‍‍‍‍‍‍‍‍‍‍‍‍‍‍‍‍‍‍‍‍‍‍‍‍‍‍‍‍‍,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养生水 饮料市场 消费趋势 渠道模式 产品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