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信達生物短線拉升超8%,報85.8港元,累計成交9.9億港元。
消息面上,6月27日,信達生物發佈公告,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樣肽-1 (GLP-1)雙受體激動劑信爾美(瑪仕度肽注射液)的新藥上市申請(NDA)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於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長期體重控制。信爾美是全球首個GCG/GLP-1雙受體激動減重藥物,其獨特的作用機制既能夠增加減重效果,又能夠直接降低內臟脂肪含量,帶來全面的代謝獲益,獲評爲2025年全球十大最受期待藥物之一(FIERCE Pharma 2025)。
中信建投發佈研報指出,信達生物瑪仕度肽於6月27日獲批上市,後續商業化在即。在此前的III期減重研究中,瑪仕度肽展現優異的減重效果,32周安慰劑校正後體重降低13.14%,同時還可以明顯降低肝臟脂肪、血壓、血脂和血尿酸等指標,爲肥胖人群帶來全身綜合獲益,隨着產品後續即將商業化,衆多肥胖人群有望受益於瑪仕度肽。
海通國際發佈研報稱,信達生物舉辦研發日活動。管理層發表2030年願景爲本次會議較大亮點。信達生物創始人俞總在演講中重申願景,2030年成爲躋身國際一流的生物製藥公司。其中,5個產品管線進入全球多中心3期臨牀,2個產品在海外上市,公司在產品、管線、市值層面都將在國際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海通國際主要觀點如下:
IBI363的發展及BD預期
IBI363(PD-1/IL-2α-bias雙抗)基於信達生物多年的積累和對分子的理解,臨牀策略清晰,I期儘量暴露問題,提高對MOA/用藥理解,II期選擇有代表性的瘤腫進行POC,奠定其它瘤腫開發,III期對確定性高的適應症推進。一線適應症需針對劑量,人群和聯合用藥等因素做出判斷。目前一線腸癌、胃癌、肺癌符合預期,預計在2026年讀出一線POC數據。
BD層面上,管理層表示對合作夥伴主要有兩點要求。①對方需有腫瘤管線及完善的美國註冊和商業化能力,以便信達更多參與並提高自身能力;②對方需有精力和能力賦予產品更好的銷售峰值。
不良反應總體可控,有望隨着臨牀經驗積累得到進一步改善。25ASCO上公佈的數據顯示在3mg/kgQ3W組的三級以上不良反應率(TRAE)爲43.9%,其中關節痛和皮疹的發生率較高。管理層在交流中表示不良反應總體可控,臨牀團隊有針對不良反應處理的經驗。具體而言,關節痛和皮疹等都可以通過在症狀發生早期進行干預以緩解不良反應。另外,3mg/kg的高劑量組因其療效較突出,用藥時間較長,故而不良事件概率較高。未來IBI363推進到一線適應症時,考慮到一線患者耐受性相對較好,AE管理經驗加強,不良反應有望得到改善。
瑪氏度肽有望快速推廣放量
6月27日,信達生物的瑪仕度肽獲批上市,適用於在控制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基礎上對成人患者的長期體重控制,初始體重指數(BMI)爲:BMI≥28kg/m2(肥胖);或BMI≥24kg/m2(超重),並伴有至少一種體重相關的合併症(如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等)。
管理層表示,針對該產品將採取全渠道營銷模式,包括院內(專家、品牌)及院邊市場,私人診所、醫美機構、體檢中心等院外渠道,以及零售、電商等新興渠道全面鋪開。我們建議關注該產品的放量,我們預計2025-2026年的銷售額分別爲6億元和18億元。
2030年各領域展望
國內業務:瑪氏度肽在630前獲批上市,將顯著帶動非腫瘤業務收入的增長。另外,替妥尤單抗(IGF-1R,甲狀腺眼病)獲批、託萊西單抗(PCSK9,高膽固醇血癥)進入醫保、年底IBI223(IL-23p19,匹康奇拜單抗)有望獲批等進展持續爲非腫瘤業務帶來增長動能,非腫瘤業務有望在2027年的200億元的收入預期中與腫瘤業務並駕齊驅。
海外業務:腫瘤領域IBI363和IBI343(CLDN18.2ADC)的研發進度處於前列,2027-2030年海外收入有望提升,前期將以腫瘤爲主要動力,後期非腫瘤收入也將有所貢獻。
編輯/jor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