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想主办的《端侧突围,为智能应用加速》AI生态产业共创沙龙在上海浦东新区成功举行。AI领域的创业者、开发者们与联想一起,共同解析AI大模型发展所带来的终端计算需求变化,探讨如何打通AI创新到产品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软硬协同,让AI成为普惠力量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吴俊在欢迎辞中说,浦东是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先区域,欢迎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文创企业到浦东来创业发展,加速拓展人工智能的新场景、新应用以及新游戏、新模式。
游戏行业是AI技术应用的先锋。世纪华通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黄怡在演讲中展望了AI的星辰大海。在他看来,AI已成为游戏行业的硬核引擎,不论是美术、NPC交互还是内容生成,AI正重塑游戏制作与体验方式。AI不是一个选项,而是必然。
黄怡表示,世纪华通近年来已在AI游戏、AI算力基础设施和AI投资三个方向全面布局,公司已将投资重心转向AI相关赛道,涵盖AI应用、AI能源与AI硬件等多个领域,持续挖掘未来AI生态的潜在增长点。
联想集团中国区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及客户经营总监周宝瑄着重介绍了联想在AI时代面向企业与个人的关键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与中小企业如何共生共赢,让AI惠及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人。
周宝瑄强调,AI时代,联想有备而来。在AI终端上,联想的策略是“一体多端”。“一体” 就是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多端”包括了AI PC、AI 手机、AI 平板和 AIoT设备。AI基础设施方面,联想已完成“一横五纵”的全面布局,“一横”是万全异构智算平台。“五纵”则是指服务器、存储、数据网络、软件及超融合和支持运维服务五条业务线。在AI解决方案与服务领域,联想已是中国IT服务市场第一名,正引领IT服务向AI服务转型。
面向个人智能,联想推出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它是新一代人机交互入口。具有三大联想自研的核心技术“感知与交互、认知与决策、自主与演进”,提供了AI操控、AI搜索、AI翻译、AI笔记、AI服务五大黄金功能。
面向企业智能,联想打造的百应智能体,以智能体即服务(Agent as a Service)的形式,具有多模态交互、可视化思维链、多方案博弈、多智能体协作、全链路安全五大特征,可提供AI营销、AI服务、AI办公等应用,助力客户开源、降本和增效。百应超级智能体能够短平快地适应创业者和中小型企业需求,在最小人力的情况下,提供IT运维和服务。
今年4月,联想还推出了“联想法律智能体战略”。携手生态合作伙伴“图灵法思”打造联想法思AI律师助手,并推出ThinkPad法律AI PC。
目前,联想已推出全球首款商务AI PC—— ThinkPad X1 Carbon、为工程师人群打造的ThinkPad T14p,以及全球首款卷轴屏ThinkBook Plus Rollable AI 元启版这样的“黑科技”产品。基于可信计算、端云一体的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正在嵌入到联想的AI PC中,成为推动AI普惠领先终端。
目前,联想企业购包含丰富的AI PC产品,让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畅享AI带来的便利与效率跃升。其中,ThinkPad T14p 2025 AI高性能本作为联想AI PC产品线的重磅产品,性能进化AI加持,再登专业巅峰。该产品至高可选英特尔酷睿Ultra 9-285H标压处理器,16核16 线程配置,集成3大AI引擎加持,AI算力高达99TOPS,CPU性能释放达55W,为专业用户提供了强劲的计算动力。全新 Intel Arc 140T 显卡,核显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20%。这款产品配备3K 120Hz高分高刷屏幕,支持100% DCI-P3影视级色彩标准,平均 Delta E
此外,联想还通过“星辰计划”,联想为初创企业提供六大权益,包括产研共创、资本扶持、服务赋能、生态开放、品牌赋能、业务拓展等。
周宝瑄表示,如何实现从创新到落地的“惊险一跃”,成为无数大中小创新企业的生命线。联想希望为初创企业提供“第一个台阶”,打破业务增长边界,一起实现“双向赋能,共同成长”。
端侧AI崛起,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往往就是关键突破点。端侧AI的成熟与普及是AI真正释放社会与经济价值的必由之路。在圆桌讨论环节,各方嘉宾就AI落地所面临的技术与商业双重挑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盛趣资本执行董事邓琪认为,AI技术已在游戏制作和宣发的多个环节中实现应用。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就是稳定的硬件,而端侧的稳定性也是重点。端侧能力的提升,会反向去推动大模型能力的提升,让游戏生产端的降本增效更为可期。同时,对于游戏用户端,通过本地部署的虚拟体,可实现对用户操作的实时指导,提升游戏体验。
趣丸科技天谱乐产品负责人龚天翼分享了公司的All in AI战略。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正在让“人人都可以玩音乐”的理念变为现实。现在,通过趣丸自研的天谱乐音乐大模型,更多人可以创作出美妙的音乐,发掘表达的潜能。
龚天翼对端侧AI的发展表示高度期待。团队正在努力将音乐模型压缩到可在PC甚至手机端运行,使更多普通用户也能参与创作与表达。他认为,AI产品是否能帮用户“省时间”或“挣钱”是判断其价值的核心。
泥藕资本董事总经理舒轶夫建议初创团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聚焦现成模型和成熟框架,尝试通过手搓原型测试市场反应。在用户群体上,优先考虑“专业用户、小B大C”这类能够标准化获客的用户群体,他们有一定付费能力、决策效率高、追求增长和效率,实用价值与情绪价值皆看重。
舒轶夫也分享了投资机构评估AI创业项目的几个核心标准,包括创始团队是否具备业务理解与AI能力的结合;是否能通过工程化手段把模型从“50分”优化到“70分”;是否拥有有效增长策略;是否能够通过数据强化提升交付质量和用户黏性。
大模型催热高性能需求联想领跑AI PC
在沙龙现场,嘉宾们还与到场的AI创业者和开发者们一起,围绕“大模型落地应用的核心挑战与路径”展开了实战讨论,涵盖了数据安全、端云协同、用户体验、商业化模式以及生态建设等多个关键议题。不少创业者表示,初创企业如何在大厂生态中找到位置、构建可持续增长机制,是当下的发展战略重点。
联想集团中国区中小企业PC产品规划负责人张琦分析了当下AI创新生态的变化,并着重介绍了高性能产品需求爆发的原因及联想的应对策略。
在张琦看来,AI开发生态正在从“软件驱动硬件”走向“软硬协同”。而AI大模型对算力的高需求,催生了高性能PC市场的繁荣,促使软件与硬件深度绑定,形成“整机+应用”的一体化交付模式。
在此趋势下,联想聚焦专业先锋客群,细分出多个行业,满足不同行业有不同价值诉求与典型场景。比如精密制造、BIM 工程等行业,追求稳定保障、高性能,企业优先关注配置,而代码编程、软件开发等,侧重稳定保障中高性能,企业优先关注性价比。
同时,联想持续深耕AI垂类应用赛道,互为赋能,打造“场景-应用-产品”生态闭环,推出软硬结合的高性能AI PC产品,例如法律AI PC,工业设计AI PC以及低成本高性能模型方案。
联想的一系列高性能AI PC智能终端具有强大的本地AI算力,支持在目标环境直接训练、调优与测试模型,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跨平台成本;专为端侧优化的架构确保流畅、稳定、低功耗的高性能表现,助力创新高效落地,扫清技术障碍,提升业务生产力。
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中国高性能PC的年复合增长率接近7%。尽管整体PC市场面临压力,但高端价位段(800美元以上)依旧维持9.46%的增长,联想在此区间更达14.03%的增长。
张琦现场展示了联想多款高性能AI PC智能终端,包括搭载了英特尔酷睿系列芯片的移动工作站ThinkPad P系列,可以满足整体全栈AI部署的ThinkStation P系列,以及台式机产品ThinkCentre系列。联想正和英特尔一起,发挥高性能计算潜能,全力以赴支持开发者,推动智能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落地。
ThinkPad P系列移动工作站等产品的现场演示,吸引了诸多嘉宾上手亲测。张琪强调,ThinkPad P系列工作站定位为“大师用户的专业选择”。该系列完成了业内最多的ISV互认证,覆盖CAD、流体力学等核心行业软件,满足复杂设计与工程计算需求。
现在,联想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特别优惠,扫码添加企业微信,90天内购买ThinpPad/ThinkCentre系列机型,即可加赠的369元一年的延保服务。
-扫码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