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01日 03:02
[今日要闻] 把毕业论文写在实践成果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高校学位授予的新变革,即允许学生以实践成果替代论文申请学位。这一改变旨在打破“唯论文”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分析了这一变革对学生、高校和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强调了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同时,文章也提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细化的评价标准,确保学位含金量,避免“放水”现象,最终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

🎓 新规依据:根据今年1月1日施行的学位法,学位授予标准不再仅限于论文,“规定的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

🤔 变革意义:打破“唯论文”的单一评价标准,鼓励学生深入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产教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 实践成果示例:学生提交的实践成果包括技术研发报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及创新设计等,并非降低毕业门槛,而是提高学位“含金量”。

⚖️ 评价标准:高校应制定细化的实践成果评价标准,考察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确保评价的科学、公正、客观。

【创新谈】

◎龙跃梅

    近日,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研究生王茜以一份仪器设备的研发报告顺利通过毕业答辩,成为山东首名凭实践成果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除该校外,今年以来,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多所高校也纷纷试水以实践成果作为学位授予依据。

    不写论文也能拿学位,此举有法可依。根据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学位法,论文不再是评价学位申请人的唯一标准,“规定的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为学位授予依据。这释放出清晰信号——人才培养正在破除“唯论文”藩篱,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新标尺已然树立。

    长期以来,毕业论文是高校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关键手段。撰写论文、参加答辩,对于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至关重要。然而,“唯论文”的单一评价标准,也带来不容忽视的问题。就一些强调实际应用的专业而言,学生本应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工厂,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但他们却往往被困于论文写作,难以抽身进行实践探索。有的学生只追求论文“速成”,而忽视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甚至出现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现象。凡此种种,都背离了高等教育的初衷。

    鉴于此,打破“唯论文”桎梏,构建更加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实现“三赢”:对学生来说,可以将精力从单纯追求完成毕业论文,转向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高校而言,可以推动教师深入产业一线,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课题,实现产教融合;对社会来说,一大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走向一线,能更好地推动技术革新与社会进步。

    有人担忧,不写论文也能拿学位,是否会导致“放水”?实际上,不写论文并不代表不交成果。在已有案例中,有的学生毕业答辩提交了数万字的技术研发报告,有的解决了钠离子电池应用中的难题,有的以创新设计帮助热电厂实现减排,等等。破除“唯论文”藩篱,不是降低毕业门槛,而是要提高学位“含金量”。

    当然,为杜绝“走捷径”的可能性,高校应制定细化的实践成果评价标准,考察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确保评价科学、公正、客观。学生也不能因为不写论文就放松自我要求,而应更努力地学习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等,以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支撑更高水平的实践创新。

    破“唯论文”破的是“唯”,避免的是“一把尺子量天下”,目的是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期待各方协同发力,持续优化实践成果评价机制,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学位法 实践成果 人才培养 唯论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