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游戏行业,多少岁是成为制作人的黄金年龄?
当24岁的嵇零写完《饿殍》最后一串代码时,42岁的冯骥正在杭州指挥着《黑神话》团队,在为游戏发售做着最后的冲刺。
他们之间相隔近20年的人生轨迹,共同指向中国游戏行业一个隐秘的规律:多少岁是成为制作人的黄金年龄。
在内容正式开始前,我们需要先叠个甲:
第一:部分制作人的年龄信息,并未在网络上明确公开过,我们会根据他们的毕业、入行时间,来推算他们的出生年份,所以会有一定的浮动和误差。
第二,接下来所提到的年龄,如果没有特别提及,都是指他首部作品推出时的年龄。而这里我们会把这个首部作品定义为第一部TA以制作人身份主导的、相对成功的商业游戏(文末有部分制作人信息的统计结果)。
01 黄金年龄
葡萄君尝试统计了78位国内的游戏制作人。我们发现:那些曾经陪伴我们青春、或者如今依然活跃的经典游戏,大多诞生于制作人30岁左右的生命阶段。
我们的统计显示,制作人做出自己首个代表作的平均年龄为32岁,28-35岁俨然成为游戏制作人的黄金窗口期——超过6成的首作都在这个年龄段诞生。
《王者荣耀》上线时,李旻33岁;《风之旅人》上线时,陈星汉31岁;海猫,《明日方舟》上线时,他28岁。
这一年龄段的人数最多,覆盖领域最广。他们在PC网游兴起、手游爆发、国产Steam游戏崛起的多个关键节点进入行业或崭露头角。
其次则是35岁以上的制作人,占比约23%。他们大多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有的是厚积薄发,在大厂终于证明自己,比如《暗区突围》的制作人孙一鸣(时年40~42岁)。也有不少从大厂离开,想实现自己游戏梦想的创业者。比如张弢(《暗影火炬城》制作人,时年42岁)、杨洋(《帕斯卡契约》制作人,时年40岁)等等。
杨洋(右二),右三为姚润昊
相比之下,28岁以下的年轻制作人并不多,但仍然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24岁做出《Fly Me 2 The Moon》、27岁做出《崩坏学园2》的蔡浩宇;27岁做出《小冰冰传奇》的王信文;27岁做出《少女前线》的羽中等等。
03 天才少年
除开年龄的规律,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会因为游戏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些制作人们都是各自领域的“天才少年”。
绝大多数大厂知名商业作品的制作人,都是以本科或者研究生的身份加入公司,并且起初会在某个重要的项目担任策划的岗位。
比如《梦幻西游》的制作人丁迎峰,就曾在《大话西游2》中担任过数值策划;又比如《剑与远征:启程》的制作人何江源,就曾在《小冰冰传奇》里担任过战斗策划,后来又成为了《剑与远征》一代的主策划。
他们经过5到10年的捶打后,在30左右的年龄,走到了游戏制作人的位置,并且拿出了自己第一款相对成功的代表作。
虽然多益的徐波(徐宥箴)经常因其网络上的暴论而被舆论吐槽,但他的职业经历堪称传奇,他的学历只有初中,是我们统计到制作人里,学历最低的一位。
他最早从《大话西游》的客服做起,2002年因在他《大话西游2》测试中,提交30多页改进意见而引起了关注,随后他转岗为《大话西游1》策划,主导这款濒临停运游戏的优化。03年开始作为核心策划参与《梦幻西游》开发。
这个时候的他,才刚刚26岁。
06年他离开网易,成立了多益网络(金山多益),2007年,《梦想世界》上线并成为现象级网游,30岁的他,一举成为当时行业中的风云人物。
而做二游起家的几位制作人,则会略微年轻一些。无论是蔡浩宇、羽中、海猫还是陈鹤,他们作为公司的创始人,首部成功的商业作品上线时,年龄普遍在28岁或以下。
而《战双帕弥什》的制作人李松伦,也相当年轻。他在2013年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加入库洛游戏的前身乐之游戏,在《战场双马尾》中,他担任主UI和主策划。
而战双上线时,他顶多也就28岁。(李松伦的出生年份约为1991~1994)
李松伦(右三)
不过,而在一些单机、独立游戏领域,这种天才般的气质则更为突出。
在我们的统计当中,年龄最小的是《葬花·暗黑桃花源》的制作人嵇零,游戏上线时他大约21~22岁。而前段时间大火的游戏:《饿殍:明末千里行》,也是他的作品之一。而当桌游《三国杀》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它的创造者:黄恺,也不过22岁。
与此类似还有25岁做出《雨血》的梁其伟;不到27岁就做出《失落城堡》的何斌(年龄为推断1990~1993)。而《火山的女儿》的两位女性制作人(Fry和Zoi),同样年龄很小,都是95后,游戏上线时她们也不到28岁。
这些”天才少年“的故事,可能各不相同,但他们成功路径是类似的。大多都在在入行早期就参与过(制作过)重要项目,然后在职业生涯的黄金期,用一部或者几部游戏,再次向外界证明了他们的能力。
但是,当所谓的“黄金年龄”过去后,这些制作人们还能继续攀登高峰吗?
03 年龄焦虑
既然提到了黄金年龄的概念,那“年龄焦虑”的问题自然无法回避。
当年在面对触乐的采访时,杨奇提到过:「一个人的创作黄金时间可能就只有几年,那时候你有经验,有体力,大脑也还灵活……这是你最宝贵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不做一点好东西的话,这辈子可能就没什么机会了……」
而蔡浩宇在过去也表达过自己对于年龄的焦虑:在上海游戏圈的Clubhouse上,他说过:「我是35岁之前做出了《原神》,但我没有信心说做到40岁以后,我还真的很了解用户,还知道用户喜欢什么,能做出什么样的事。」
在这背后,年龄焦虑实质是国内游戏行业极速发展的“副产品”。在2002年,蔡浚松可以带领一个7人小组,六个月做出《流星蝴蝶剑.NET》。而如今一款游戏,从立项到上线,需要多少年呢?身为制作人,完整参与一款游戏的诞生,显然要付出极大的沉没成本。
蔡浚松
但游戏行业从来不缺乏反例。行业也需要更老成、专注的从业者。有猎头提到过,在高品质大作或者单主机项目里,能力过硬、实战经验丰富的老炮,仍有大有机会,而且年龄都不是卡点。
所以,同样也有不少制作人,他们打破了年龄的“天花板”,在更成熟的阶段甚至开启了事业的“第二春”。
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冯骥了。他32岁时以主策的身份,在腾讯带出了《斗战神》。而后他离开腾讯,创办游戏科学,2015年、2017年他们做了两款手游,一款叫《百将行》,另一款叫《战争艺术:赤潮》。
而后《黑神话:悟空》上线时,他42岁。
杨洋,在36岁成立TipsWorks,并且在40岁的年纪,拿出了《帕斯卡契约》。《双生视界》的制作人教主(他也是《尘白禁区》的制作人),也是在35岁之后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还未上线的《昭和米国物语》,它的制作人罗翔宇今年也已经42岁了。
又比如25岁就做出《雨血》的梁其伟,今年40岁的他,仍然活跃在一线,而他的《影之刃零》也快要发售了。
在我们搜集的案例中,这样的情况并不算少。
在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是关磊,他是以48岁的“高龄”,制作出了《永劫无间》。当然,在这之前,他最出名的作品当属《流星蝴蝶剑.NET》,不过当时29岁的关磊,还是游戏的战斗策划,而非制作人。
其实,回归到个人,我想大部分选择这个行业的人,不是因为他们预见了成功,而是选择了相信。正如关磊在播客里,对二十年前的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觉得你干得好,二十年前的关磊干得好,他有勇气选择这样一个行业,非常好。谢谢你,选择这个行业。”
附葡萄君对部分制作人信息的统计,欢迎大家指正:
参考资料:
1.游鲨游戏圈:游戏就业哪家强--150位游戏大佬都是什么学校毕业?
2.竞核:腾网米大对决,谁才是中国最佳游戏制作人
3.导演BK:永劫无间 制作人关磊 钱从哪来系列 游戏纪录片
4.芒果冰OL:国产最强动作游戏——流星蝴蝶剑.net的艰难诞生
5.触乐:如今我风华正茂:游戏科学如何制造《黑神话:悟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游戏葡萄”(ID:youxiputao),作者:电了个教,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