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重庆获悉,6月26日,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数商赋能 趣享消费——2025数字经济新消费创享会”(以下简称“创享会”)在重庆两江新区高科希尔顿酒店举行。创享会的圆桌对话《大咖点答》环节,邀请了国内来自资本、零售、消费品品牌、营销等领域的大咖,围绕电商和新消费品的难点痛点、数智科技产品研造创新点,研讨重庆消费品的破局破圈之道。
主持人:重庆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罗蔚
圆桌嘉宾:
全国头部MCN机构、麦芽传媒集团副总裁梁彪;
专注消费品视觉策略机构,服务500+快消品牌的新罐头工厂联合创始人、CEO何璐伊;
折扣零食门店达4680家、每月以200+家速度扩张的零食有鸣CMO李刘伟;
数字化精管全球1500家门店、最早出海的重庆餐饮品牌刘一手火锅创始人刘梅;
国内一级投资机构、专注食品投资的厚生投资副总裁刘思硕。
圆桌对话现场
极致性价比时代,降本保优怎么解?
资本挣钱模式从“狩猎”到“农耕”
主持人:消费投资降温,什么才是资本爽点?
刘思硕:刚刚台上也有嘉宾在分享消费趋势,包括国家宏观的一些措施,国内经济新的引擎就是消费、内需,要干起来,对从业人来讲无疑是提振信心的大的机遇。
站在资本的角度,所谓的爽点无非就是挣钱,但是挣钱的方式,站在一级市场无非是两种:一种是我作为小股东,我投了你,你赶紧去给我办材料,不管我是VC也好,还是PE也好,我去挣IPO的钱。活儿是我们在座的企业家在干。资本挣了两部分的钱,第一我眼光好,选到一个宝,能挣到企业增长的钱;第二个挣到估值价差的钱,一级市场可能对PE的倍数可能10来倍,但是一旦在国内上市IPO,可能20倍、30倍,甚至科创也好,可能100倍的PE。挣这两部分的钱非常爽,我可以归类为“多巴胺”。爽剧看了,短剧也好,不管是流媒体还是怎么样的,在我们行业内这块的业务模式,我个人小结为“狩猎模式”,一个字——“爽”。
但是现在不管是升级也好,还是分级也好,还是降级也好,现在消费者的活力也好,还有资本市场的背景也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这种巨大的变化,很多企业也是迷茫的,好多企业特别是传统领域,消费比较传统,可能看不到未来有多少增长,好多企业家就会比较保守。后续一系列的问题就来了,他挣到的钱没有拿出来投资,所以这部分钱没有流动。你看到银行里面大量的钱在增长,那是居民存款在增加吗?不是,其实是大家被平均。国家的政策是很及时的,坚决的打破通缩,要让大家把信心提升起来。我们的资本市场其实也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还是鼓励科技创新,政策要往科技创新去扶持,我100%支持。作为消费品行业也好,作为食品行业也好,现金流是非常好的。未来我们还是要去做产业创新,做产业提升。
另外一个模式,厚生也在做另外一个投资的模式——产业并购。这个投资不仅投钱,还要投资源,投整个脑力。说难听一点,刚刚讲的狩猎,现在要下沉干活了,要去种地。种完地之后还要收割,还要施肥、浇水、田间地头的管理,甚至还要除草。站在我的角度来讲,其实我变成农耕了,从一个狩猎进入到农耕,我不知道这样的表述是不是准确,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资本的进步。
所以主持人讲的爽点,我从以前的多巴胺,变成现在靠内啡肽,同样是挣两个方面的钱:一是通过我辛苦的耕耘,挣到了增长这部分钱;另外一块,因为做产业整合和并购,整个产业领域的效率其实是提升了,挣了效率提升的钱,可能会回到企业的财务报表当中,经营性现金流。这两部分的钱跟之前狩猎是有明显区别的。
做内容是获取流量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主持人:平台流量越来越贵,有流量的博主也越来越贵,欲罢不能,如何破解?这个问题,我想请教专门做流量生意的MCN机构,看看麦芽传媒的梁总怎么“左右手互搏”?
梁彪:刘总刚才提到的一些关键词,多巴胺、情绪价值、内容,我先介绍一下麦芽传媒是干嘛的,我们是做短剧、MCN,MCN去年是全国第二,短剧量产在1000部左右,海外平台也是全球前三。所以我们比较熟悉情绪价值和内容价值这两个点。刚才主持人也提到怎么平衡流量和越来越贵的话题,我们比较认同刚才游总分享的时候提到,好的内容只投三五百万,别人可能投一千万也出不来这个效果。我们不是一家做流量的机构,我们是专注做内容的机构,在流量越来越贵的情况下,对我们自己来说,对行业对新的创业者来说,做内容是比较好的能获取到流量,或者能最高性价比去拿到流量的一个方式。不管是做自己的IP,做品牌的IP,包括游总刚才提到的打法,KOS,投小红书,投抖音。做这么多流量采买的同时,内容还是很关键的环节,一个好的内容能带来百倍千倍的收益,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像雷总,包括长安这么多企业,这么多总裁下场开始做一些传播,做IP,把流量越来越贵,甚至流量属于平台的权限拉回到企业,属于个人。第一个专注于内容。
第二,要做数据运营,在投放和采买,回投做流量,做内容的同期要做好数据的运营分析,这个非常关键。我们服务了全国500强中的200多家。数据的分析,数据反哺到投放的策略、内容的策略,以及流量的策略甚至做好整个产品的开发都有赋能,左手抓好内容,右手抓好运营。
品牌要建好美学系统才能破圈
主持人:又要有内容,还得用技术来提质增效。请教一下新罐头的何总。视觉设计这方面您是专家,能不能提点建议,怎样把视觉设计做得更好,就像一个钉子一样,把品牌的语言钉到消费者的心中呢?
何璐伊:这个问题很好。如果继续往下拆解,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首先叫美学破圈。刚才游总讲美力城的时候,除了明星做得好,内容做得好,整个美学系统也建立得非常好。为什么品牌要做美学系统,不是因为该做,而是要通过美学系统去构建信任基础,再基于信任基础去建立一个品牌,逻辑是这样的。
当我们讨论多巴胺、科技感、视觉风格的时候,其实不是在讨论视觉风格,我们是在跟这群消费者沟通使用什么样的信任基础体系来建立我们的品牌。今天这个议题很有趣,刚才也在讲内容,美力城也展示了很多案例。我想表达,如果重庆的品牌按照这样一个底层逻辑去进行排布,重庆的品牌在出圈这个事情上能做得越来越好。
线上线下融合才能降本增效
主持人:有内容了,有数据加持,有视觉冲击了,我们怎么做到线上线下的联动,把品牌做得更好?首先请教一下刘一手火锅的刘总了,您能不能分享一下呢?
刘梅:在疫情开始以后,我就感觉非常恐慌,因为我的大区老总给我汇报的工作,我不知道是该相信和不相信了,这是很恐慌的。所有的老总就算他是真实的,我害怕的是没有站在前线,听不到炮火的声音,就不知道伤亡,整个跟瞎子一样的。这个时候我宁可相信数字,我不相信人。这是要解决一个痛点。所以疫情一开工以后,我就跟财务说,我们不能等了,要上数据平台。他们都觉得现金为王,至少要花千万,而且还要很大的维护,不划算。我觉得如果不上数字平台,我可能会恐慌得死掉,那我还不如上大数据平台,做到心中有“数”。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全国、全球的门店上了真正的大数据平台。
上了大数据平台的好处是什么?从决策层,到经营层,再到管理层,真正做到了用数字汇报。这个数字汇报当中,我的决策快了,而且精准了,同时消费者的画像我了解了,能够精准到每一个门店今天的收银多少,顾客来了多少次,到底喜欢吃毛肚还是鸭肠,吃了多少份,消费多少。我都可以通过数据去评估。这样一下解决了很多问题,仓库周转快了,总部效率快了,门店也快了,周转快可以能省钱,省心、省钱、省事,还省人。这几个还能够高效同频。这是我的感受。
从左至右:刘梅、李刘伟、何璐伊、梁彪
主持人:感谢刘总的分享,接下来也要请教一下李总,听说零食有鸣开到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墨脱,你是怎么协同线上线下融合问题呢?
李刘伟:从最开始的创业初期我们就非常重视数字化,在上海也有自己的公司,我们用的开店宝,加盟商进来从签约、选址、装修到开业活动,到最终的交付运营,他每一步都知道进行到哪一步了。所以我们的加盟商非常清晰。在目前为止,我们分为两块,线上的占比不高,只有5%,我们最主要还是聚焦于线下的门店。我们硬折扣超市,如果线上去烧钱,说实话不符合我们的逻辑,我们更多的是戴上显微镜一样地去拆解一切,去掉一切没有用的环节。但是不是说我们不用数字化。数字化给我们很多分析结论。
比如说预测销售,我们某一个品牌,比如重庆有合作的流浪汉牛肉干,也是给我们供货,比如有友,比如说重庆啤酒,我给他一个包销的量,以现金直采的方式,通过两级分销,直接由厂家到中转仓到门店,我们以内容替代流量。比如我们会做一些对比的事情,举个例子,比如10块钱在传统超市能买到什么,在硬折扣批发超市能买到什么,自带流量,消费者也好奇。再比如把线下流量转化为私域,像社群,还是会员这样加深经营。再加上老带新的裂变,我们会给一些老客户比如5块的返利这种活动。早期的时候,我们也很重视线上线下,比如说网红探店的方式,在现在我们在抖音上也做直播,做2C、2B的都有。在线下我们去拥抱AI,AI不只是给我们做一些分析,比如说校区店可能不需要卖米面、粮油,可能加一些文具类、百货类的零食,不同的区域,精确到不同的门店卖什么商品,什么好卖。比如说南方可能要增加一些辣条,在北方增加一些谷物类,这是抛掉人的经验化判断,靠数字化来做判断。
重庆何时出现现象级爆品?
主持人:请问厚生投资的刘总,成渝两地消费品跟全国相比有哪些突出的长短板?
刘思硕:我先说长板,其实整个西南来讲最能打的就是好吃的东西太多了,餐饮、美食,放在全国都能打的,最早中国的连锁,包括好多的小吃,都来自川渝。这是非常强的长板。另外一个是文化,成渝两地历史悠久,现在这两个城市也都是超级网红,都在造势出圈,声浪完全盖过西南其他区域,文旅文创是非常具有先天优势。我觉得这是最长的两块长板。
短板,我说得稍微犀利一点,因为我们可能见全国的企业家多一些,川渝企业家小富即安,但是一旦能走出川渝的川渝企业家都很厉害,像刘总,还有很多川籍的企业家,但凡能把步伐跨出川渝基本上都很厉害。这是基本的一个短板。
主持人:如果说在川渝要再出爆品的话,你觉得可能会出现在哪个品类上,具体一点,更聚焦一点。
刘思硕:我先说爆品品类,我觉得重庆下一个会最爆的,现在也爆的,吃的上面是小面,但是现在小面没有完完全全走出重庆,这是地域品牌。
之前我们看过很多项目,这样面、那样面,吃完以后感觉产品不行,文创做得还行。文创能够吸引消费者能去尝第一口,如果产品不支持你做复购,那你在商业上面就会出问题了。对于重庆的小面来讲,很多人出去做了,但是没有做好,还需要当地消费者认可,这才是重要的。小面是资本参与投资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做4个时段的一个品类,早餐可以,午餐可以,晚餐可以,宵夜还行,可以把经营效率拉满。
第二个品类,也不叫爆品,其实我蛮期待的,因为现在也是一个老人化的经济时代来了,这里面刚刚好多嘉宾分享怎么去挣年轻人的钱,其实可以想想怎么挣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这部分人的钱,银发经济,川渝有得天独厚的一些优势,当然这个优势来讲,文创或者文化,怎么来爆我还没有想清楚,这里面肯定还有机会来挖掘。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零食有鸣的李总,如果要扩大在重庆的发展的话,你能不能给本地的供应链实实际际的一些建议。
李刘伟:零食有鸣的供应链并不是在重庆,我们总部在成都,其实我们是一个全国性的品牌,我们在广东省还有一千多家,我们在多个省份排名还是第一。大家可能认为我们是零食的品牌,实际上我们是折扣超市。如果说结合到重庆,在江津有自己的仓库,在重庆有140家门店,聚焦在下沉市场。重庆我觉得有很多品牌,流浪汉、重庆麻花、重庆啤酒等等,有做这个行业的也欢迎跟我们联系,最主要的是提升效率。因为我们这门生意最主要的就是提升效率,因为我们自己不生产产品,只是把流通的效率做到最高,包括用数字化的方法。当然我特别看好重庆的未来。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新罐头的何总,你觉得重庆消费品在颜值上,哪些方面如果提升一下更容易走出重庆,走出全国,走出全球呢?
何璐伊:我觉得重庆的一些品牌其实已经在回答了,今天在座的一些品牌上面可能还有疑问。他们经常问我的问题,就像您刚才问的问题一样,我怎么把颜值做得更好看,但实际上颜值并不代表销售。我认为基于颜值的切入点,这是系统性的问题,我要在什么渠道、跟什么样的人沟通、建立什么样的视觉系统,这是最重要的。重庆很多文创产品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单从颜值层面,但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办法出圈,底层逻辑在这里。当然重庆已经有做得不错的一些品牌了,比如说江小白的梅见,最近它的整个渠道上面在调整包装的系统,我们都认为做得非常好。这里稍微补充一点可能跟颜值无关,但也是底层的东西:重庆的老板不太敢定目标,重庆的品牌方跟我聊的时候,不敢去把目标定下来。美力城的游总给了我们另一个视角,我先定一个什么目标,再倒推配置资源,可能视觉是其中一个资源,包括明星的资源,线上的资源,今天其实资源已经存在了,就看重庆的品牌方敢不敢去定了,能不能把目标定到10个亿以上?
主持人:接下来请教一下梁总,刚才你也提到了,我们有很多好的产品,但是似乎好像没能成为所谓的爆品,没能走得更远,您觉得从数字营销的角度来说,我们缺失的关键点是缺在哪里?
梁彪:这个问题挺大的,可能大家作为品牌,作为供应链,作为我们的生产产品的一方,怎么做好爆品,其实我们可能不太能回答这个问题,这是综合因素促成的。但是从内容角度谈一下,首先需要回顾扫描一下自己的品牌。我们服务品牌客户的时候,也要先给客户做扫描,我们会扫描两个东西,一个是会扫描有没有做自己的流量池,比如自己的IP,自己企业的账号,自己的渠道,抖音也好,小红书也好,京东也好,有没有做。有没有自己的员工,有没有做传播,我们服务了很多经销商的品牌,经销商有自媒体的矩阵,刚才提到KOS,或者企业员工的打法,自有的流量池有没有做好,有没有把所有的资源用起来,从生产到产品,触达到我们的用户;二是扫描外部流量,借外部的媒体、达人、网红的流量。因为我们美妆客户特别多,一到了6.18这样的节点,单量也会比较大,大家会采买一些外部的达人,外部的网红,去集中性爆发。怎么做好爆品,这是一个大的话题,但是我们的建议可以自我先做扫描,有没有做好流量的问题,渠道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精细化运营的问题。
主持人:接下来请教一下刘一手火锅的刘总,你作为最早出海的品牌,给我们一些建议,如果想要出海有哪些需要避的坑?
刘梅:刘一手在2009年出海,2010年第一个店在阿联酋迪拜开业。在海外的店,到这个月止有90家了,分布21个国家。其实是很痛苦的,痛苦的就是撒遍了全球。在北美相对好一点,有30多家店,就是美国和加拿大,相对深耕一些,因为我们那里有一个团队,开了14年了,目前还没有关闭一家店,这是深耕。痛苦就是太广,只有深耕才可能出成果。在这个点来讲,确实有很多失败的案例,当然也有可以分享的,当你大撒网的时候,最终还是要深耕。而你一定会去问,我想出国,到底第一个国家应该到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去开?我的答案是没有标准答案:第一,你的资源在哪里,你就到哪里去。第二,对华的友好程度。我的迪拜店第四次翻新了,叫我去,结果前天关闭了,过不去。沙特也是这几天要开业,一打仗现在很多人就走了,我们的生意也会受损。很多旅行社团队都已经取消了。
刚才讲爆品,餐饮出爆品,我还打个补丁,其实火锅就是最大的爆品,都已经几十年了,火锅就是重庆的大单品,大爆品。还有一个小面,我也做了小面。疫情期间,我的小面开到了法国,2023年就开了8家店,现在我的小面差不多也有10个国家、20多家店。刚才说小面一定能走出去,在走出去的当中,一定要注意的首先是安全,就是国家的友好程度。还有一个安全就是取决于企业的组织力,这非常重要,你给到你的团队企业文化是什么,你要去宣导,他内心生发的力量是不一样的。这是代表企业出国的,所以企业的组织力非常重要。
现在政府一直在宣导要出海,其实它有两个不同的点:第一,从郑和下西洋,我们以前是被动出海,而今天来讲,我走遍了世界各国,我发现全世界太需要我们中国了,从物质、精神、产品的角度来讲,我们有太多好产品应该走出去,如果各位有好的产品,就应该走出去,那才是更大的舞台。国内卷吗?赶紧出去,我不是为重庆创造GDP,我是要把全世界的GDP拿到重庆来,这才是真正的破解之道,我们不在同一个圈里来内卷,我们要放眼于全球,这样你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第二,在政府支持我们出海的情况下,企业出海就要考虑到你的产品是否能够复制,你的企业愿景、价值观、战略、人才体系是否支撑,如果没有我们可以打造,我们可以重新梳理,要不然最差的你先出去遛一圈。我当时出去就是误打误撞,你们应该“走出去”看一下,找到感觉,你的资源,你的朋友在哪里,你就可以去试一下。与其我们在重庆,在全国这么卷,花很多钱,还不如去卷别人,把钱卷进来,把好的思想,好的管理理念卷回来。好的产品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好产品,我们也需要去双边贸易,去交流。所以这个点来讲,我认为安全的程度下,对话友好的前提下,把企业的战略梳理好,人才梳理好,找到特别重要的就是人,你的人才体系要建立好,如果这里都没有问题了,就坐等收钱。
从左至右:主持人、刘思硕、刘梅
一句话总结分享
主持人:希望各位嘉宾朋友用简单一句话总结,在大家各自关注的领域中,您觉得重庆如果具备了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就可能会出现更多受欢迎的现象级的爆品出现?
刘思硕:大家还是要回归本性,聚焦你的产品和服务,做好创新。同时一定要“走出去”。
刘梅:我用做了30年火锅的感受说一下,我对爆品的理解。一个好的爆品是短期靠营销,中期靠模式,长期靠产品,无期靠文化,还有期期靠人才,最要命的遥遥无期是靠消费者。我理解的一个好的爆品一定是长期主义,而不是用催肥剂催出来的一个表象的爆品,要做一个长期主义的爆品,这才是一个企业、行业健康的走向。
李刘伟:第一要重视重庆的地域色彩;第二提升效率,效率简单是两个字,其实要打磨非常细,不断提高,用显微镜的方式不断提高;第三,还是要依赖资本,以及线上的杠杆。有了这三块,我相信重庆一定会出很多现象级的爆品。
何璐伊:我认为重庆已经有很多的爆品,从大黄鞋,到旅途的户外鞋,包括金牌干溜的小面。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应该是从爆品怎么到核心长期的大单品,再到最后建立一个品牌。
梁彪:两个字很关键,就是人才。我也特别赞成刘总说的,爆品拼的是文化,再往后拼的人才、消费者。不管你的战略和所谓的定位,还是所谓的流量,拼到最后都是拼人才。我们也一直在呼吁,重庆有好的政策,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才,围绕人才做下去有很多事可以做,我相信重庆有源源不断的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