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民航安检新规的实施,海量的充电宝在机场安检口被“遗弃”。
早在这次充电宝事件之前,打火机、小刀等小价值物品,每天都在各地的机场安检口,上演着“自弃”的戏码。
那么,这些物品,最终去哪里呢?
一、飞机不是你想飞,想飞就能飞
全国14亿人口里,只有3亿左右乘坐过飞机。
对于乘坐飞机的限制,绝大多数人还是从徐峥的电影大作《人在囧途》中王宝强的出彩表演,得到启蒙。
根据《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第三十条规定,旅客不得携带或者在行李中夹带民航禁止运输物品,不得违规携带或者在行李中夹带民航限制运输物品。
民航安检不得携带的物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枪支、军用或警用械具及其仿制品:如手枪、步枪、冲锋枪、机枪等枪支,以及手铐、警棍等警用械具,还有它们的仿制品。
爆炸物品:包括弹药、烟火制品、爆破器材等及其仿制品,如各类炮弹、手榴弹、雷管、导火索、烟花、爆竹等。
管制刀具:如匕首、三棱刮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以及其他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等。
易燃、易爆物品:如火柴、打火机(气)、酒精、油漆、汽油、煤油、苯、松香油、烟饼等。
腐蚀性物品:如盐酸、硫酸、硝酸、有液蓄电池等。
毒害品:如氰化物、剧毒农药等。
放射性物品:如放射性同位素等。
其他危害飞行安全的物品:如有强烈刺激气味的物品、可能干扰机上仪表正常工作的强磁化物等。
其他物品:菜刀、水果刀、大剪刀、剃刀等生活用刀,手术刀、屠宰刀、雕刻刀等专业刀具,文艺单位表演用的刀、矛、剑,带有加重或有尖钉的手杖、铁头登山杖,棒球棍等体育用品,以及斧、凿、锤、锥、扳手等工具和其他可以用于危害航空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锐器、钝器。
对于经常乘坐飞机的老客,最常见自弃的物品,男人是打火机,女人是化妆品。
对于液体化妆品,实际上只要容器低于100ml,最多5瓶,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包括香水、卸妆水、漱口水、隐形眼镜护理液等等。
超出限制的可以托用,单瓶容器不超过500ml,总量不超过2L。
注意,注意,以上说的是“容器”值,不是实际里面有多少液体。
而对于男人,打火机无论是携带还是托运,都是没戏的。
一小部分高素质烟民,会在进站口抽一支暂别烟,把打火机留置在吸烟处。
更多的烟民,则是把打火机放进了机场安检口的“自弃桶”。
另外,有些乘客会因为脑子秀逗,把瑞士军刀、Zippo 之类的物件随身携带,到了安检口只能忍痛割爱——虽然机场提供付费保管或邮寄业务,你会去吗?
那么,每天这些海量的、有价值的、可变现的自弃物品,最终去了哪里呢?
二、隐秘的“无害化处理”
机场没收的打火机通常会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循环利用:
曾经,国内机场普遍在进站口设置了打火机丢弃箱或回收机,供旅客自弃或回收打火机。
然后,机场会把这些打火机再放置到出站口,供下机的旅客自行取用,实现循环流通。
但是,随着近年来“禁烟”程度深入,机场文明度提升,不仅很多机场内取消了“吸烟室”,连出站口的打火机自取点也没了。
不过,近日在上海和深圳的机场看到,有这种扫码免费领打火机的服务,就是得看看广告,收集一下你的信息。
第二种,暂存服务:
对于昂贵的打火机,如Zippo等,旅客可以选择暂存服务。
旅客需要填写暂存单,由机场安检部门暂时托管,30天内凭暂存单和个人有效身份证件返回原机场取回。
若不方便领取,旅客还可以在航站楼内选择邮寄服务。
第三种,集中处理:
现在,几乎所有的机场,对回收的打火机,都安排进行集中处理。
按照公开的制度说明,这些打火机会被专门机构无害化销毁。
对于其他诸如刀具、化妆品等自弃物,按照制度规定,也是都做了“无害化销毁”。
至于,这个“无害化销毁”是如何进行的,没有公开文献可供查阅。
三、充电宝的处理过程应公开
对于打火机、刀具这样的成熟物件,处理过程也许并不复杂。
但是对于本次新纳入自弃的不合格充电宝,其危害性就要大得多。
充电宝本质上是一块电池。
挤压冲撞就会自燃、爆炸。
焚烧会释放的一氧化碳、氟化氢等有毒气体。
电池的材料不仅是有毒物质,还是重金属。
因此,对于机场现在每天海量回收的不合格充电宝,若处置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因电解液泄漏、重金属污染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电池的无害化处理,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
如今,我们凭空突然增加了这么大的回收量,这些被机场安检回收的充电宝如何处置,就值得全社会关注。
尾声:
公开资料显示,每年自弃的打火机数量高达5000万个以上,按照2元1个也是1亿元的产值,这个处理过程不能公示,实在是遗憾。
而充电宝的处置,更是事关社会环境安全。
那么,你对这些物品的处置过程,有什么可分享的经验和建议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栋伟”,作者:张栋伟,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