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当日盘中一度较发行价41.94港元(约合38.29元人民币)下挫逾两成。这种首日破发情况在去年登陆港股的嘀嗒出行、如祺出行身上都发生过,但曹操出行的剧本不一样。以前三个交易日来看,不同于如祺出行破发后快速冲高,也区别于嘀嗒出行自由落体,曹操出行的走势更像是止跌回稳。
从市值上看,曹操出行是目前港股市值最高的网约车公司。以6月27日的收盘价计算,其市值为202亿港元(约合184亿元人民币),而同日如祺出行仅为20亿港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嘀嗒出行仅11亿港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即使后两者刚上市时市值更高,也仅在60亿至70亿港元(约合55亿至64亿元人民币),体量无法与曹操出行相比。营收能力上也是如此,同样是2024年,如祺出行营收24.6亿元,嘀嗒出行营收8.2亿元,而曹操出行为146.6亿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曹操出行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如果从利润情况来看,嘀嗒出行去年已经实现2.3亿元的净利润,如祺出行亏损5.6亿元,而曹操出行亏损12.5亿元,虽然亏损在逐年收窄,但离盈利尚远。
导致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曹操出行的商业模式较“重”,并非单纯的互联网出行平台,而是同时具有线下出租车公司的色彩。目前,曹操出行拥有一支规模接近5万辆的自有车队,其车辆主要是吉利生产的两款运营成本较普通乘用车更低、可换电的纯电定制车型,司机也主要从曹操平台接单。这个车队规模虽然相较于该平台上总共活跃的150万辆车并不算大,但对公司整体营收极其重要。以2024年为例,这支规模仅相当于平台活跃车辆总数1/30的车队贡献了平台总收入的近30%。与此同时,自营车队也很昂贵,不仅同样需要支付司机收入,还涉及购车成本和车辆维护与保险成本,仅维保费用同年即达4.8亿元。
后续曹操出行计划继续保持自有车队规模在5万辆,并将其中占比约三分之一的非定制车到2026年都换成定制车,以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但这部分成本的下降空间有限。同时,公司的研发费用同期仅为2.3亿元,仅比嘀嗒出行、如祺出行高约1亿元,通过研发降本的想象空间也不算大。此外,曹操出行销售及营销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2024年合计不过20亿元,即使砍去一半仍不能保证完全盈利。受大额亏损影响,曹操出行近年大量借款。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总负债112.8亿元,是资产的近2.8倍,而现金储备仅1.6亿元。
从招股书来看,公司目前的扭亏策略主要仍在强调增加获客能力,包括提高现有市场渗透率以及拓展下沉市场增加营收。如果其能降低司机的闲置时间以提升司机收入,就会有更多空间降低对司机的派单补贴,从而提升盈利能力。从2022年至2024年,曹操出行的发展基本沿着这一轨迹推进,在收入从76.3亿元接近翻倍至146.6亿元的同时,毛利率从-4.4%增加到8.1%,司机成本在销售成本中的占比从84.2%下降至79%。今年一季度营收进一步提升之后,毛利率升至8.5%。基于这一趋势,未来盈利仍有可能,只不过需要时间或许较长。
继首日破发之后,曹操出行的股价有所回稳。上市首日在触及32.85港元(约合30元人民币)的低点之后最终报收36港元(约合33元人民币),6月27日收盘报37.2港元(约合34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