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tlantic 每日综述 - 2025年6月29日
How to Assess the Damage of the Iran Strikes
原文发布于: June 29, 2025, 3:05 PM ET
对近期美军空袭伊朗核设施造成的损害进行评估是一项复杂且耗时的工作,但有根据的推测表明,此次袭击造成的破坏是“严重的”,这与一份被泄露的国防情报局(DIA)初步评估报告的结论相反。文章作者、前美国空军海湾战争研究负责人指出,战果评估(Battle Damage Assessment, BDA)依赖于三大关键因素:所用弹药的精确度、投送弹药的飞机以及造成的破坏效果类型。
文章回顾了精确制导武器和“地堡炸弹”的发展史,从二战时期的“高脚柜”炸弹到海湾战争中的GBU-28,再到如今美军使用的重达15吨、具备精确制导和硬化穿透弹头的GBU-57巨型钻地弹。作者强调,评估效果的复杂性在于区分物理破坏与功能性、间接性破坏。例如,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许多伊拉克坦克虽未被直接摧毁,但空袭的威慑力使其坦克兵不敢靠近,导致装备失灵。
作者批评了泄露的DIA初步报告,认为在袭击后仅两天内得出的“损害极小”的结论,因时间仓促而“毫无价值”。相反,作者给出了自己的“有根据的猜测”:美军的判断是正确的,伊朗核项目遭受了“大规模且持久的”重创。其理由包括:此次袭击是美以长达12天联合行动的高潮,针对的是整个核生态系统;美军B-2轰炸机在无干扰的理想条件下执行任务;使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平台和弹药;并且得到了包括大卫·奥尔布赖特在内的外部专家以及以色列分析人士的认同。最终,文章认为,尽管总统及其国防部长的言辞或有夸大,但他们对袭击效果的判断可能比那些仓促的批评者更接近事实。
That Dropped Call With Customer Service? It Was on Purpose.
原文发布于: June 29, 2025, 9:00 AM ET
现代客户服务中令人抓狂的体验,如无尽的等待、复杂的流程和频繁的断线,往往并非偶然,而是一种被称为“淤泥”(sludge)的蓄意商业策略。文章作者通过记述自己与福特公司就一辆存在致命安全隐患的汽车进行保修交涉的痛苦经历,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与危害性。
“淤泥”这一概念由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泰勒和卡斯·桑斯坦提出,指代那些阻碍人们实现目标的繁琐行政要求和程序。企业通过设置“淤泥”,故意在客户与昂贵的解决方案(如退款、维修或取消服务)之间制造障碍。前呼叫中心高管阿马斯·特努玛(Amas Tenumah)在采访中证实,这种做法是“蓄意的”。为实现“处理时长”等KPI,一线客服人员被赋予极少的权限和信息,并会使用“意外”挂断或转接等技巧来摆脱难缠的客户。此外,公司层面通过减少客服人员数量、使用廉价的电信服务商等方式,系统性地制造等待和掉线,从而筛掉一部分客户。
这种现象不仅限于商业领域,在政府服务中也同样存在,并对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它不仅浪费公众的时间和金钱,更侵蚀了人们对机构的信任,催生了一种“行政上的精神失败主义”,使人们在面对不公时选择“去他的吧”(Fuck it),最终放弃抗争。作者指出,这种挫败感正日益加剧,2023年“全美客户愤怒调查”显示,寻求报复的消费者比例在三年内增加了两倍。文章最后,作者分享了他为对抗这种无力感而创办的“行政之夜”——朋友们聚在一起,共同处理各自生活中的官僚琐事,以此在集体行动中寻回一丝掌控感。
For Now
原文发布于: June 29, 2025, 8:30 AM ET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海滩上的短暂而珍贵的瞬间。诗人与一个孩子站在被绿色旗帜标记出的“安全”游泳区内,周围是不断涌来的海浪。孩子在海浪中既恐慌又欣喜,大喊着“再来一次”。
诗歌的核心意象在于,这些标记安全的旗帜不仅界定了物理空间,更象征性地框定了一段转瞬即逝的时间——“此刻”(now)。诗人将“此刻”与不断拍打脚踝的浪花联系在一起,感受着它的真实与易逝。当他回望时,这个“此刻”已仿佛是另一段人生。诗中还穿插着对未来的忧虑,如“至少2度的升温”,暗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眼前的安全与美好是多么脆弱和暂时。整首诗通过海滩上的一个简单场景,探讨了时间、记忆、快乐与潜在危险之间复杂而细腻的关系。
The Liberal Misinformation Bubble About Youth Gender Medicine
原文发布于: June 29, 2025, 8:30 AM ET
文章认为,许多美国自由派人士在青少年性别医疗问题上陷入了一个“信息泡沫”,他们坚信一些未经充分科学证据支持的说法,而这些说法甚至已被该领域的顶尖倡导者所修正。其中最核心的“僵尸事实”是“要么让孩子转变性别,要么他们会自杀”。
文章指出,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的律师蔡斯·斯特兰吉奥(Chase Strangio)在最高法院的辩论中承认,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医疗干预能降低青少年的“已完成自杀率”。此外,所谓“所有孩子在接受医疗干预前都经过了详尽评估”的说法也与事实不符,许多美国诊所首次就诊即可开具青春期阻断剂。
文章进一步揭示,美国在该领域的医疗标准(所谓的“荷兰方案”)证据基础薄弱,其共识受到政治影响。阿拉巴马州的一起诉讼案披露的文件显示,世界跨性别健康专业协会(WPATH)的成员私下承认其指南缺乏研究支持,并曾试图压制可能对其立场产生负面影响的研究结果。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份系统性评估报告因其结论“不利”而未被发表。相比之下,英国政府委托的、建议对医疗干预持“极其谨慎”态度的《卡斯报告》(Cass report)则遭到了WPATH的敌视。
作者总结道,法律诉讼(如最高法院的Skrmetti案和阿拉巴马州诉讼案)意外地揭示了美国青少年性别医疗领域的真实运作情况,以及倡导团体和医疗协会如何出于政治原因压制内部的担忧。作者呼吁,支持跨性别者的民权保护,不应等同于支持一套未经证实的、实验性的儿童医疗方案,更不应再重复那些已被证伪且具有情感操纵性的论调。
A Real Cancer in Washington
原文发布于: June 29, 2025, 8:00 AM ET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的朋友安妮·罗马托夫斯基(Anne Romatowski)的真实经历,将个人与癌症的斗争和特朗普政府对联邦官僚机构的“清洗”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隐喻。安妮是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的一名敬业的公务员,专门研究人工智能在金融犯罪中的应用。就在她被诊断出患有罕见的侵袭性乳腺癌的同一天,她收到了由埃隆·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发出的解雇邮件。
文章详细描述了安妮在接受化疗、手术等痛苦治疗的同时,还要应对被解雇、失去医保、法律诉讼以及被反复解雇和复职的混乱局面。特朗普政府将公务员体系称为“毒瘤”和“癌症”,并意图通过大规模裁员来“清除”它。代理局长拉塞尔·沃特(Russell Vought)甚至表示希望“让官僚们受到创伤”。这种政治上的残酷攻击,与安妮身体上真实的、危及生命的癌症形成了鲜明对照。
尽管面临双重危机,安妮展现了非凡的坚韧和对公共服务的执着。她不仅为自己的权利斗争,还关心着那些比她处境更差的同事,并坚持在能够工作的间隙履行自己的职责,以保护消费者免受金融欺诈。文章通过安妮的“安静的英雄主义”,赞美了那些在政治风暴中坚守岗位、捍卫宪法和法治的公务员,并批判了将公共服务污名化、视其为“癌症”的破坏性政治言论。最终,在经历了多次法律拉锯后,安妮和她的同事被再次复职,而试图“改革”政府的马斯克自己也已从DOGE辞职。
What the Right Learned From the Left About Policing Colleges
原文发布于: June 29, 2025, 7:30 AM ET
文章论述,特朗普政府正在利用其前任(奥巴马和拜登政府)所开创的模式,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严厉的民权执法,这种做法对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构成了严重威胁。作者认为,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当他们利用联邦民权法对大学进行过度干预时,其结果都是非自由的官僚主义膨胀。
文章首先回顾了奥巴马政府在2011年如何通过一封“亲爱的同事”信函,对民权法第九条(Title IX)进行宽泛解释,以处理校园性侵问题。这种做法以切断联邦资金为威胁,迫使大学建立庞大的合规官僚机构,从而导致了对言论的过度监管和对被指控者正当程序权利的侵犯。
如今,特朗普政府正在“复制这一剧本”,但使用的是民权法第六条(Title VI,禁止基于种族和国籍的歧视)。他们以此为由,针对大学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DEI)项目以及据称未能充分应对校园反犹主义的行为展开调查。特朗普政府向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等机构发出的信函中,提出了包括将整个学术部门置于“学术接管”之下、解雇教职员工、改变大学治理结构等前所未有的干预要求。
作者指出,这种“以监管进行恐吓”的模式,无论由哪一派别主导,都会让大学陷入两难境地,并激励其“过度监管和过度惩罚”师生。文章的结论是,这种激进的民权执法方式已经弊大于利。作者呼吁国会介入,明确民权法的界限,保护大学校园内的第一修正案权利和正当程序,以阻止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的持续侵蚀。
Five Sunday Reads
原文发布于: June 29, 2025, 7:00 AM ET
本篇文章是《大西洋月刊》为读者推荐的五篇适合周末阅读的深度报道。推荐的文章主题广泛,包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对宇宙的颠覆性看法、探讨职业生涯衰退比想象中来得更早以及如何应对、埃隆·马斯克的宏大野心及其对人类未来的塑造、正在破裂的计算机科学就业泡沫,以及我们应该多与年长亲人交流以了解家族史的重要性。
此外,该文还包含一篇由佐伊·施兰格(Zoë Schlanger)撰写的独立文章《美国即将到来的烟雾流行病》。该文指出,随着气候变化导致野火日益频繁和严重,野火烟雾正成为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文章以蒙大拿州Seeley Lake小镇为例,那里曾连续49天被野火浓烟笼罩,空气质量极差。一位免疫学教授借此机会研究了长期暴露于野火烟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揭示了这一新兴流行病对人类未来的潜在威胁。
The Iran-China-Russia Axis Crumbles When It Matters
原文发布于: June 29, 2025, 6:00 AM ET
文章认为,所谓的“伊朗-中国-俄罗斯轴心”在关键时刻显得十分脆弱。尽管三国因共同的反美立场而走近,但近期美以两国对伊朗的打击行动,揭示了这一联盟的投机性和局限性。特别是作为其中最强伙伴的中国,其反应出人意料地克制。
在伊朗遭受袭击后,北京并未如预期般向伊朗提供紧急军事援助或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强烈谴责美以。相反,中国外交部强调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呼吁各方“避免地区动荡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更大影响”,这实际上是在警告伊朗不要关闭作为全球重要贸易通道的霍尔木兹海峡。
作者分析,这种谨慎态度源于中国的核心利益。对北京而言,利用伊朗牵制美国是一种低成本策略,但当地区紧张局势升级为可能危及全球稳定和中国自身经济利益的军事冲突时,维护与西方的经贸关系远比支持伊朗更为重要。中伊关系极不对等:中国是伊朗的经济生命线(购买其90%的石油),但伊朗对中国的重要性则小得多。
文章进一步推断,中国对伊朗的立场也暗示了其与俄罗斯的“无上限”伙伴关系可能同样不可靠。由于俄罗斯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日益加深,一旦克里姆林宫面临存亡危机,北京是否会出手相助值得怀疑。结论是,西方国家应对此感到“谨慎乐观”,因为北京看起来不会为了其所谓的盟友而牺牲自身在稳定和与西方交往中的重大利益。
The One-and-Done Doctrine
原文发布于: June 29, 2025, 6:00 AM ET
文章提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军事行动策略可以被概括为“一次性完成主义”(The One-and-Done Doctrine)。这一策略的特点是,他愿意批准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独立的、一次性的军事打击,但极力避免陷入他所厌恶的、持续的“无尽战争”。最近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正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
早在2020年第一任期末,特朗普就曾考虑过轰炸伊朗,但因担心引发大规模地区战争而作罢。如今,在第二任期,他认为时机成熟,下令实施了这次被其描述为“摧毁”了伊朗核计划的单次行动。这一做法与他第一任期内的行为模式一脉相承:例如,对叙利亚的巡航导弹袭击、击毙“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和伊朗将领苏莱曼尼的行动,都是高风险、高回报的短促突击。与此相对,当在阿富汗和叙利亚的军事行动陷入僵局、无法取得速效时,他便急于撤军。
与第一任期相比,特朗普如今更加自信,并被一群更倾向于顺从他的顾问所包围,如副总统J.D.万斯和国务卿马可·卢比奥。这使得“一次性”决策更容易被执行。然而,文章质疑这种策略的长期有效性。外界对此次空袭效果的评估存在分歧,德黑兰也誓言将继续推进其核计划,这可能意味着未来需要采取更多行动。因此,尽管特朗普希望通过一次打击解决问题然后重返谈判桌,但伊朗问题可能难以被轻易“翻篇”。
America’s New Anti-Vaccine Foreign Policy
原文发布于: June 28, 2025, 12:04 PM ET
特朗普政府正在将反疫苗议程转变为美国的官方外交政策。在本周举行的全球疫苗峰会上,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发表讲话,正式宣布美国将停止向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提供资金。他指责Gavi在推广疫苗时“忽视了安全性”,并与社交媒体公司合谋压制异议。
Gavi是一个全球性的公私合作组织,通过批量采购为低收入国家提供廉价疫苗,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为超过10亿儿童接种,挽救了约1900万人的生命。美国是其第三大捐助国。根据Gavi的估算,美国取消本轮12亿美元的捐赠承诺,可能导致超过100万本可存活的儿童死亡。
文章指出,这一决定标志着美国政策的重大转变,其动机不仅是反对外援,更是源于政府核心成员对疫苗本身的反对。这是肯尼迪首次成功地将反疫苗议程推上美国外交政策的舞台。专家对此表示极度担忧,前美国疾控中心主任汤姆·弗里登称肯尼迪的言论“不科学、不负责任,将导致儿童死亡”。
文章还回顾了肯尼迪长期的全球反疫苗倡导活动,包括他领导的“儿童健康捍卫”组织以及他在萨摩亚麻疹爆发期间的争议行为。如今,他已将这种理念付诸实践,不仅在国内清洗了疾控中心的疫苗顾问委员会,换上支持其观点的盟友,还在国际上切断了对全球儿童免疫至关重要的资金支持,宣称“一切照旧的时代已经结束”。
The Anniversary That Democrats Would Be Wise to Forget
原文发布于: June 28, 2025, 10:40 AM ET
在乔·拜登于2024年总统辩论中灾难性表现一周年的日子,文章指出,民主党至今仍未走出那次失败带来的持续性低迷。自那晚以来,民主党经历了选举失利、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冲击,党内陷入分裂和方向迷失的状态,例如近期纽约市长初选中,围绕获胜者、民主社会主义者佐兰·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产生的内部分歧。
作者认为,民主党当前最大的问题是过度沉溺于对过去的复盘和内耗,不断纠结于拜登的健康状况和2024年竞选的失败。这种向后看的心态阻碍了党的复兴。
文章提出的核心论点是:民主党若想摆脱目前的困境,最稳妥的方式是“直接跳到未来”,即尽快将注意力转向2028年的总统大选。一场开放、着眼未来的总统初选,可以为民主党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其选出新一代的国家领袖——这是自2008年奥巴马当选以来,该党一直未能完成的任务。通过启动2028年的竞选进程,民主党不仅能对抗特朗普政府,也能借此机会摆脱当下的分裂和对近期噩梦般往事的循环纠缠。只有当民主党停止沉湎于那场灾难时,他们才可能真正开始前进。
Our Writers’ Boldest Opinions About Food
原文发布于: June 28, 2025, 10:39 AM ET
本篇文章是《大西洋月刊》“奇迹读者”时事通讯的一期,汇集了该刊作者们过去发表的关于食物和饮料的一些大胆甚至“异端”的观点。这些文章重新审视了构成美国人生活的零食、餐食和饮品,挑战了人们的普遍看法。
文章列举了一些例子,如阿曼达·马尔(Amanda Mull)在2022年认为硬苏打水(Hard seltzer)其实很难喝;艾伦·库欣(Ellen Cushing)本周撰文称墨西哥卷饼(Wraps)是“最糟糕的三明治”;而另一些作者则为常被鄙视的食物辩护,例如认为牛奶巧克力优于黑巧克力,或者为糖果玉米(candy corn)正名。
作者指出,这些美食评论的深层意义在于探索“健康”的真正含义,以及美国社会为何赋予某些食物特定的文化或社会价值。这篇综述旨在通过分享这些有趣的、挑战常规的食物观点,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愉悦感。
The Politicization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原文发布于: June 28, 2025, 9:59 AM ET
本篇文章是对《大西洋月刊华盛顿周刊》一期电视节目的综述,探讨了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顾问团队可能出现的动荡,核心关注点是国家情报总监(DNI)图尔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的表现。
节目嘉宾、《大西洋月刊》特约撰稿人沙恩·哈里斯(Shane Harris)指出,加巴德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她当初以“不发动战争、不进行外国干预”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派系成员身份加入政府。然而,在美国对伊朗发动空袭之后,加巴德正迅速调整其言论,试图使其所发布的“情报”与总统的“政治偏好”保持一致。
哈里斯强调,这种行为是“危险的”,因为它违背了情报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客观中立。这正是“情报的政治化”,而讽刺的是,加巴德上任时曾誓言要在情报界根除这种现象。这一转变引发了对其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未来角色的质疑。
A Thrilling Epic About One of the World’s Fastest Sports
原文发布于: June 28, 2025, 9:30 AM ET
本文是对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Joseph Kosinski)执导的新片《F1》的影评。文章称赞该片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史诗”,成功地将传统的逆袭故事与F1赛车运动复杂而精细的世界融为一体。
影片情节围绕布拉德·皮特(Brad Pitt)饰演的过气车手桑尼·海耶斯展开。他在多年前退出F1后,被前竞争对手(哈维尔·巴登饰)招募,加入其新成立的、挣扎中的APX车队,为其最后一搏。影片的核心戏剧冲突并非来自与法拉利或梅赛德斯等豪门车队的对抗,而是桑尼与他年轻、傲慢的队友约书亚·皮尔斯(达姆森·伊德里斯饰)之间的内部竞争。导演科辛斯基表示,这种“队友即是敌人”的设定为影片提供了巨大的戏剧张力。
尽管影片遵循了《洛奇》或《火爆教头》等经典体育片的叙事节奏,但其魅力在于对F1运动细节的忠实呈现。从空气动力学与引擎功率的平衡,到进站和超车的战术策略,影片让观众沉浸在这项“时速200英里的国际象棋”之中。科辛斯基延续了他在《壮志凌云:独行侠》中展示的精湛技艺,通过创新的摄像机位和剪辑,突显了赛车的惊人速度感。
文章总结道,虽然影片的情节耳熟能详,但皮特和伊德里斯的表演充满魅力,而科辛斯基则通过捕捉赛车运动“华丽而奇特的荣耀”,将一个传统故事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创造了一部前所未有的F1赛车电影。
The Supreme Court Put Nationwide Injunctions to the Torch
原文发布于: June 28, 2025, 8:03 AM ET
美国最高法院在“特朗普诉CASA案”(Trump v. Casa)中以6比3的投票结果,裁定下级联邦法院无权发布“全国性禁令”(nationwide injunctions),这一判决颠覆了联邦法院数十年来的司法实践。该案源于对特朗普总统旨在废除出生公民权的行政令的挑战,但判决本身并未触及该行政令的合宪性,而是聚焦于司法救济的范围。
由大法官艾米·科尼·巴雷特撰写的主要意见认为,全国性禁令是现代的产物,在美国历史大部分时间里并不存在,因此超出了法院的传统司法权力。作者认为,废除全国性禁令是积极的进展,因为它能遏制单一法官出于政治动机影响全国政策的现象。
然而,文章强调,这一判决并非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是对挑战政府政策能力的致命打击,甚至也不会终结对出生公民权的保护。巴雷特在意见中为广泛的司法救济留下了多条途径:1. 法院仍可为原告提供“完全救济”,即使这种救济会间接惠及第三方。2. 挑战者可以通过“集体诉讼”(class action)来为广大受影响群体寻求禁令。3. 大型会员制组织仍可通过“协会诉讼资格”(associational standing)为其所有成员寻求广泛救济。4. 判决未涉及《行政程序法》(APA)下的“普遍撤销”(universal vacatur),这是挑战政府行为的另一主要工具。
因此,作者得出结论,尽管全国性禁令被废除,但特朗普“公然违宪”的出生公民权行政令“可能永远不会生效”,因为挑战者仍有充分的法律工具来获得广泛的禁令救济。此案的意义更多在于重新定义了联邦司法权力的界限,而非实质性地阻碍了对该行政令的挑战。
The World Economy Is on the Brink of Epochal Change
原文发布于: June 28, 2025, 8:00 AM ET
文章认为,世界经济正处于一场堪比1930年代的“划时代变革”的边缘,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时代正走向终结。作者将资本主义比作一台计算机,其“硬件”(市场、制度、监管)和“软件”(主导经济思想)都在经历一次彻底的“重启”。
文章回顾了历史上的两次重大“重启”:第一次是1930年代,大萧条催生了以“充分就业”为核心理念的罗斯福新政和战后福利国家体系;第二次是1970年代,滞胀危机导致了以“价格稳定”和“全球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然而,新自由主义的“软件漏洞”——即金融化掩盖了日益加剧的不平等——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并最终催生了特朗普式的民粹主义,从而触发了当前的“重启”时刻。
作者分析,右翼民粹主义提出的新方案是一种“倒退的现代化”,试图通过关税和排外政策,复兴碳密集型工业,并将女性推回家庭。这套方案因与现实脱节而注定失败。与此同时,左翼尚未形成统一的替代方案,面临着是坚守现状、拥抱左翼民粹主义,还是推行“丰裕议程”(abundance agenda)的选择。
文章的结论是,一个全新的经济秩序正在形成,但其最终形态尚未确定,仍取决于重大的政治抉择。左翼需要尽快提出一个有竞争力的新经济治理理念,否则,特朗普式的“倒退的现代化”尽管混乱,却可能赢得这场塑造未来的斗争。
The Red State Where Republicans Aren’t Afraid of Trump
原文发布于: June 28, 2025, 6:00 AM ET
尽管肯塔基州在总统选举中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得票率领先对手超过30个百分点),但该州却出人意料地成为共和党内部抵制总统议程的一个“温床”。文章指出,肯塔基州派往华盛顿的三位最著名的共和党议员——参议员米奇·麦康奈尔、兰德·保罗和众议员托马斯·马西——都频繁地与特朗普唱反调。
这三位议员的立场各有侧重:即将退休的麦康奈尔作为共和党建制派的代表,谴责特朗普的乌克兰政策和关税;自由意志主义者保罗和马西则从财政保守主义的角度出发,批评特朗普的行政权力扩张和导致赤字激增的经济法案。他们的反对立场激怒了州内众多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他们感到自己的意愿未能在华盛顿得到代表。
特朗普本人也多次呼吁在初选中击败马西,其盟友甚至成立了政治行动委员会来招募挑战者。然而,马西对此不屑一顾,并自豪地宣称他在自己选区的得票率高于特朗普。
文章分析,肯塔基州这种独特的政治生态可能源于其“边境州”的历史传统,造就了选民和政治人物的独立性。尽管州内共和党基层对特朗普忠心耿耿,但其最高级别的民选官员却展现出罕见的独立性。随着麦康奈尔即将退休,其继任者很可能是特朗普的忠实拥护者,这种“抵抗”局面未来可能会改变。但目前,肯塔基州仍然是共和党内部一个罕见的、敢于对特朗普说“不”的州份。
‘I’m Not Quite Sure How to Respond to This Presentation’
原文发布于: June 27, 2025, 9:14 PM ET
本周,由美国卫生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RFK Jr.)亲自挑选的美国疾控中心(CDC)新一届疫苗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召开了首次会议。文章描述了这次会议令人不安的场面:既定的科学评估程序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散布恐惧的言论、未经证实的假说和个人直觉,这预示着美国疫苗政策即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新任主席、著名的新冠“逆言者”马丁·库尔多夫(Martin Kulldorff)和委员罗伯特·马龙(Robert Malone)等反疫苗运动的代表人物,以温和但坚定的口吻,反复对疫苗安全性提出质疑。他们对CDC工作人员提供的详尽数据和科学解释置若罔闻,转而讨论关于mRNA疫苗中刺突蛋白残留、疫苗成分塞硫汞(thimerosal)危害等已被科学界证伪的议题。
会议中最具争议的一幕是,委员会基于肯尼迪前反疫苗组织负责人的一份报告进行了投票,该报告的幻灯片中甚至包含一处被指为伪造的引文。唯一一位曾在此前委员会任职的成员、儿科医生科迪·迈斯纳(Cody Meissner)对整个过程感到困惑和痛苦,他直言:“我不太确定该如何回应这个报告”,并强调“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塞硫汞造成了问题”,但他的警告被无视。
文章总结道,新的ACIP正在以“感觉和偏好而非证据”来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在肯尼迪解雇了前任全部17名成员,并切断了对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的资助后,这次会议清晰地展示了美国疫苗政策的未来图景:科学将被边缘化,反疫苗议程将成为主导。
The Tea Party Is Back (Maybe)
原文发布于: June 27, 2025, 6:11 PM ET
文章认为,共和党内部正出现一场“茶党运动”的复兴,其标志是部分2010年代茶党运动的代表人物,如肯塔基州参议员兰德·保罗和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罗恩·约翰逊,再次举起财政保守主义的大旗,公开反对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将大幅增加赤字的“一个美丽大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文章回顾了2010年茶党运动的兴起,它作为一股反建制、反奥巴马政府和反共和党内部妥协派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然而,这股能量在2016年后被特朗普的民粹主义运动所吸纳,其核心的财政纪律诉求被抛弃。如今,随着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再次推行大规模减税而不削减开支的法案,那些原始的茶党理念似乎正在回归。
保罗和约翰逊等人批评该法案的“数学算不通”,要求进行更多的开支削减,这让他们与特朗普和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等共和党领导层产生了直接冲突。然而,这次“新茶党”面临的挑战比2010年更大:他们对抗的是一位在党内广受欢迎的共和党总统,而非民主党总统。
文章指出,尽管这些议员发出了强硬的声音,但他们能否坚持到底仍是未知数。德州众议员奇普·罗伊(Chip Roy)等人的财政“红线”已经多次摇摆。因此,这场运动究竟是茶党精神的真正回归,还是仅仅是昙花一现的姿态,仍有待观察。
Trump’s Running Tab in the Abrego Garcia Case
原文发布于: June 27, 2025, 4:53 PM ET
特朗普政府为证明其错误驱逐的马里兰州居民基尔玛·阿夫雷戈·加西亚(Kilmar Abrego Garcia)是一名帮派头目和恐怖分子,采取了一系列非同寻常的法律手段,其付出的代价正不断累积。该案的核心是,政府为避免承认最初的行政错误,不惜一切代价。
最新的进展是,在田纳西州针对阿夫雷戈·加西亚的刑事案件开局不顺后,政府威胁要再次将他驱逐出境——这次是送往除其祖国萨尔瓦多以外的第三国——以阻止法官下令将其在审判期间释放。这一威胁甚至迫使阿夫雷戈·加西亚的律师请求法院“推迟释放”他们的客户,以保护他免受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的再次驱逐。
文章揭示了此案的“持续成本”:1. 与重罪犯交易:为获取不利于阿夫雷戈·加西亚的证词,政府与一名曾被五次驱逐出境的重罪犯达成协议,保护其免于再次被驱逐,并为其提供工作许可。2. 逼走联邦检察官:司法部资深律师埃雷斯·鲁韦尼(Erez Reuveni)因拒绝在法律文件中签署白宫推动的、毫无根据的指控而被解雇,并已提交举报人申诉。另一名纳什维尔的联邦检察官也在该案被移交至当地后辞职。3. 证据薄弱:主审法官芭芭拉·霍姆斯(Barbara Holmes)在拒绝政府的审前羁押请求时指出,政府的证据主要依赖于寻求利益交换的线人的“传闻证词”,且这些说法“不合常理”。
文章结论是,此案已演变成一场政治斗争,政府似乎决心不让阿夫雷戈·加西亚在案件审理期间重获自由,即便这意味着牺牲司法公正和自身刑事案件的完整性。
The College-Major Gamble
原文发布于: June 27, 2025, 4:36 PM ET
本文是一篇对《大西洋月刊》撰稿人罗斯·霍洛维奇(Rose Horowitch)的访谈,探讨了她最近关于“计算机科学泡沫破裂”的文章。核心观点是,人工智能(AI)正在颠覆入门级技术岗位,导致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再是“稳赚不赔”的赌注,这迫使学生和大学重新思考高等教育的价值。
霍洛维奇指出,许多科技公司高管表示,AI提高了资深工程师的生产力,从而减少了对初级程序员的需求。这正在打破许多行业的“职业阶梯最底层”,因为过去需要研究助理或初级员工完成的任务现在可以由AI辅助。这引发了一个担忧:如果年轻人无法获得这些学徒式的初级工作经验,未来白领劳动力的技能培养将出现断层。
面对这一现实,大学正试图调整课程,教授学生如何使用AI工具。然而,技术的快速迭代使这一努力充满挑战。霍洛ви奇认为,在这种不确定的时代,学生最应该做的——尽管这听起来有违直觉——是学习那些能赋予他们“人类技能”和“软技能”的学科,这些能力在任何行业都更具持久性。
访谈最后触及了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更广泛危机,包括学术严谨性下降、公众信任度降低以及政治干预等。霍洛维奇认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困境只是这一系列危机中的一个缩影,它迫使高等教育界必须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大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和价值是什么?
The Epitome of First-Person Pop
原文发布于: June 27, 2025, 1:37 PM ET
本文是对新西兰流行歌手洛德(Lorde)第四张专辑《Virgin》的乐评。文章认为,这张专辑虽然标志着她回归了早期作品中那种电子化、节奏驱动的风格,但其核心问题在于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内向性,而这种风格恰恰是洛德本人曾引领并使其在当今流行乐中普及的。
洛德在2013年以首张专辑《Pure Heroine》改变了流行音乐,她以低语般的自白和极简的节拍,让每个听众都感觉自己的生活像一部电影。然而,在新专辑《Virgin》中,这种曾经令人兴奋的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开始显得“冗余和刻板”。专辑以纽约曼哈顿市中心为背景,充满了对肉体、汗水和血液的描绘,试图庆祝一种原始的生命力。但作者认为,这种激情被一种近乎自我迷恋的自我意识所稀释。
专辑的音乐制作由Jim-E Stack操刀,借鉴了Charli XCX等前卫艺术家的风格,使用了失真的噪音和工业吉他声。然而,文章批评这些激进的音效只是表象,其实质仍是“流畅、适合流媒体播放的”音乐,缺乏真正的惊喜和极端性。
最终,文章指出,这张关于城市生活的专辑,实际上讲述的是洛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故事。她的内省是强烈的,但最终是循环的,忽视了更广阔的世界。这种“极度具体的自我关注”反映了一种文化趋势,即内省取代了共同目标,生活与表演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作者认为,当洛德或她的同代人能将镜头向外转时,流行音乐的突破才会到来。
What the Islamophobic Attacks on Mamdani Reveal
原文发布于: June 27, 2025, 1:26 PM ET
文章评论了纽约市长民主党提名人佐兰·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获胜后,共和党内部一些重要人物对其发动的伊斯兰恐惧症攻击。作者认为,这种现象揭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的一个深刻矛盾:它似乎急于疏远和瓦解那些曾助其在2024年赢得大选的少数族裔选民联盟。
在马姆达尼获胜后,玛乔丽·泰勒·格林、查理·柯克等共和党有影响力的声音,没有选择攻击其社会主义政治立场,而是不加掩饰地诉诸于反穆斯林言论,将他与9/11事件联系起来,并呼吁将其驱逐出境。
文章指出,这一反应非常奇怪。特朗普之所以能赢得第二任期,部分原因在于他获得了比以往任何共和党人都多的少数族裔选民支持,其中包括因不满拜登政府在通胀、移民及加沙战争等问题上的立场而转向的穆斯林和阿拉伯裔美国人。然而,特朗普政府上任后的议程,如轰炸伊朗、无差别拘留拉丁裔、推行通胀性经济政策等,都与这个新赢得的“多种族工人阶级联盟”的利益背道而驰。
作者推断,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背后,可能是特朗普及其核心圈子仍然深信“大替代”阴谋论,即认为民主党通过移民来改变选民结构。因此,他们从根本上拒绝承认这些少数族裔社群是“完全的美国人”,宁愿通过攻击马姆达尼的宗教信仰来破坏自己的执政联盟,也不愿巩固它。
How Squid Game Lost Itself
原文发布于: June 27, 2025, 12:40 PM ET
本文是对奈飞(Netflix)热播剧《鱿鱼游戏》第三季(最终季)的评论。文章认为,该剧在最后一季中“迷失了自我”,放弃了最初使其成为全球现象的尖锐资本主义讽刺,转而追求一种对“广义人性”的肤浅批判,最终只提供了“浅薄的刺激”。
评论指出,第一季的成功在于其游戏设计本身就充满了内在的不公,巧妙地隐喻了社会阶级固化和经济不平等。然而,第三季的游戏设计变得更加直接和残酷,目的仅仅是为了展示人性可以有多么自私和糟糕,缺乏了前作的深度。剧中戴着动物面具的“VIP”角色回归,但他们的台词和动机依旧单薄,沦为“千篇一律的恶棍”,进一步削弱了剧集的批判力量。
一个关键的转折是,剧中引入了一名婴儿作为参赛者。这一“荒谬”的情节让其他角色围绕“婴儿参赛是否公平”展开争论,凸显了剧本对更复杂人性(如贪婪、自负)探讨的乏力。同时,主角奇勋(Gi-hun)的角色弧光也因此变得扁平化,他作为婴儿的守护者,被简化成了一个纯粹的“善良化身”,抹去了前几季中建立的道德复杂性。
文章总结道,尽管最终季在制作和部分情节上仍有可看之处,但它将最初对债务和阶级斗争的深刻洞察,变成了一场“小孩子的游戏”,最终沦为自身的“戏仿”。
Toni Morrison’s Definition of a Legacy
原文发布于: June 27, 2025, 12:15 PM ET
本篇文章是《大西洋月刊》“图书简报”栏目的一篇评论,探讨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作为作家和编辑的双重身份,以及她对“遗产”(legacy)的独特定义。文章的灵感来源于一本追溯莫里森在兰登书屋担任编辑生涯的新书《托妮在兰登书屋》(Toni at Random)。
文章指出,莫里森的遗产观超越了个人生命和预设的读者群体。在1970年代担任编辑时,她致力于出版那些毫不妥协地为黑人发声的作家的作品,如安吉拉·戴维斯和穆罕默德·阿里。她坚信,为黑人读者写作的作品,同样可以被所有读者欣赏和喜爱,正如她作为一个黑人女孩能够欣赏托尔斯泰的作品一样。她抵制了当时出版界为了迎合白人读者而要求黑人作家修改其“尖锐”或“无畏”声音的压力。
莫里森的成功秘诀在于,她没有刻意去调整作品以迎合大众,也没有去“贩卖”其笔下人物的“人性”,而是“将人性坦率地呈现在纸上,使其能够比她本人和她的批评者都更长久地存在”。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编辑,莫里森都为黑人文学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上争取到了应有的地位,她证明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跨越种族和文化的普世价值。这就是她留下的真正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