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 最热文章 06月30日 09:54
A股能创新高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近期A股市场的动态,分析了市场“躁动”背后的结构性机会与风险。文章指出,虽然市场情绪活跃,但投资者仍需保持冷静,关注结构性配置。作者强调了新科技、新消费板块的潜在机会,并对下半年的市场走势进行了展望,认为类比2019年的定价模式更具参考价值。文章还提到了股债资产配置再均衡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市场面临的挑战。

📈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本周上证指数上涨1.91%,创业板指上涨5.69%,成交量放大。资金主要来自主动权益基金回补、固收+资金回流、险资流入等。

💡 结构性机会:当前市场核心矛盾是风险偏好抬升,新科技/新消费跷跷板效应明显,科技行情确定性更高。关注股债资产配置再均衡过程。

🧐 下半年市场展望:市场走势有多种可能性,类比2019年的定价模式(经济无失速风险,新经济亮点不断)接受度最高。新旧动能转换是关键,A股正处于“新胜于旧”阶段。

引言

伴随着本周成交量放大且沪指创年内新高,市场“躁动的心”再起。心虽“躁动”,但下手不宜太“激动”,依然需要冷静,找准结构和方向是最重要的。大盘指数是否能进一步明显创新高,需要明确盈利底(通缩螺旋是否结束)+估值提升(无风险利率有多少下行空间),可惜这点目前没有清晰结论。显然,目前基于增量资金的大盘解释正在凸显,我们讨论了几种情况的可能性,认为往后需高度重视且密切关注股债资产配置再均衡(债向股),这点也得益于今年主动权益的优异表现。同时,当前结构对应风险偏好抬升明确,结合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反复强调的新科技/新消费跷跷板愈发明显,暗示眼下科技行情(小盘成长+大盘成长)持续性更高。展望今年下半年,虽不排除类比2020可能性,但类比2019年的定价模式依然是基于交流反馈接受度最高的版本。

正文

本周上证指数涨1.91%,创业板指涨5.69%,恒生指数涨3.20%。价值风格表现逊于成长风格,本周全A日均交易额14866亿,环比上周有所上升。伴随着成交量放大且本周沪指创年内新高,市场“躁动的心”再起。

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反复强调:今年上半年大盘指数始终比想象得要强”,背后是从“年初至今AI新科技、军工科技、创新药、券商诸多Deepseek时刻+国补+新消费支撑社零修复”+“出口出海维持韧性”+“924后房地产的一轮修复”使得市场对中期悲观问题改善,尤其是指向新旧动能转换曙光。虽然5月工企利润单月下降9.1%且6月EPMI数据47.9%较上月回落3.1%体现出经济在下半年环比走弱的压力,但在对冲政策预期下并未有“失速”风险,换句话说:全年5%左右目标是能够完成的。在经济托底背景下,新经济利好不断涌现配合低利率下风险偏好抬升成为大盘核心支撑。

就目前来看,面对市场“躁动的心”,下手依然需要“冷静”。我们依然维持:大盘指数持续处于黄金坑兑现后的“震荡市”,往往临近震荡区间上沿就有回落压力,同时也没有明显“二次探底”的压力,对应我们提出的“A股三件套”:1、“俯卧撑(大盘指数窄幅波动)”+2、“杠铃(基于筹码视角下银行-微盘极致杠铃)”+3、“跷跷板(基于“新胜于旧”下新消费50与新科技双轮动)”。在当前阶段,我们认为结构上判断更为笃定:当前核心矛盾是风险偏好抬升,在新科技/新消费跷跷板愈发明显下,眼下科技行情确定性更高。

对于市场高度关注问题:大盘指数是否能进一步创新高?这个问题从定价逻辑尚核心是需要明确盈利底(通缩螺旋是否结束)+估值底(无风险利率有多少下行空间),这点目前没有清晰的结论。对于大盘进一步上涨,我们认为当前往后看需要重视且密切关注股债资产配置再均衡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以来主动权益基金取得较好收益,偏股混合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分别上涨6.87%和6.96%,明显好于指数型基金指数(+4.51%),固收+产品内部明显分化,权益比例偏高的可转债基金指数上涨6.82%,灵活配置型基金指数上涨4.89%,而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一二级债混基金指数的涨幅均在2%以下。

面向下半年来看,对于后续市场大致有三类设想:虽不排除类比2020可能性,但类比2019年的定价模式依然是基于交流反馈接受度最高的版本。

1、类比2019年接受度最高。与2019年相似点在于经济没有失速风险,新经济亮点不断,对应新旧动能转换信心增强;区别点在于2019年通胀上行高股息收益不明显,但中证1000依然占优,与今年通缩下银行-微盘“极致杠铃策略”有区别;新消费50和新科技呈现双轮动跷跷板上涨与2019年如出一辙。

2、类比2020年则需要“边走边看”,2020年是由意外事件导致中美欧政策步入同频共振政策周期,大盘指数是牛市,结构以大盘成长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占优。目前与2024年的相似点在于下半年经济存在环比走弱压力,通缩环境并未解除,而在中美欧商业库存水平均不高的前提下,任何政治博弈力量的缓和与经济周期力量的回摆,都会促成靠近2020年的转向。与2024年区别在于当前对中期问题不再悲观且处于弱美元环境。

3、类比2024年则尚不明晰(只要维持弱美元底色,大盘指数就对应没有明显“二次探底”风险)。

事实上,根据日股新旧动能转换四阶段定价,分别对应是“新旧交织”、“新胜于旧”、“旧的绝唱”、“新的时代”,眼下A股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新胜于旧”阶段。在此,我们所谓“新”的基本含义是:1、新趋势:港股有望逐渐成为中国新核心资产;2、出海将会成为A股大盘成长的新胜负手;3、新科技:A股硬件科技(AI半导体、军工+创新药)+港股软件科技(互联网+智驾);4、新模式:以新消费50组合为核心的新时期消费投资。

本文来源于:林荣雄策略会客厅,作者:林荣雄等,原文标题:《躁动的“心”与冷静的“手”》,内容有删减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股 市场分析 投资策略 新科技 新消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