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开发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已成为企业安全战略的核心。文章深入探讨了将这些核心安全能力融入业务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组织文化、流程工具、合规落地及价值量化四大维度的破解之道。面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和监管要求,企业需要从技术、管理和文化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以构建数字韧性,确保持续生存与发展。
🛡️ 组织与文化转型:文章强调了从“安全是安全部门专属任务”到“安全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的文化转变。这需要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将安全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并通过持续的安全培训和赋能,促使开发者主动参与安全工作,从而提升整体安全水平。
⚙️ 流程与工具优化:文章指出,企业需要从“碎片化作战”转向“防护链闭环”。通过统一的ASPM平台整合安全工具,实现SAST、SCA、DAST等测试的自动化,并与CI/CD管道深度集成,从而提高安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全面风险管理。
✅ 合规性落地:文章强调,企业应将外部合规压力转化为内生安全能力。这包括专业解读法规,确保供应链安全可信,拥抱国产化技术,以及建立常态化的合规审计机制,以持续满足法规要求,并向监管和客户证明安全性。
💰 风险与收益量化:文章建议将安全投入与业务风险直接挂钩,量化安全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构建ROI模型,从而向决策层证明安全投入的商业价值。 此外,强调自动化安全工具在加速交付、降低修复成本等方面的效益,以及安全与合规作为赢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原创 海云安 2025-06-24 17:51 北京
开发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已成为企业安全战略的核心支柱。

数字化转型下的安全新范式与融合挑战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企业正全面拥抱云计算、微服务、容器化和开源技术。这种转型在极大提升业务敏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安全挑战:传统网络边界消融,攻击面急剧扩大,“开发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已然成为企业安全战略的核心支柱。
一方面,生成式AI等前沿科技不断涌现,它们既是创新的防御利器,也可能催生更复杂的攻击手段。另一方面,全球及中国的监管要求日趋严格,驱动企业将安全投入从被动的合规成本,转变为提升业务韧性、增强客户信任的主动投资,乃至一种新的竞争优势。
然而,将先进的安全能力真正融入具体的业务场景,绝非易事。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集成与革新,更是一场涉及组织文化、流程协同、资源配置的多维度变革。本文章旨在深度剖析开发与供应链安全融入业务的核心挑战,并探寻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
落地之道:破解开发与供应链安全融入业务的四大核心难题
将开发与供应链安全深度融入业务,挑战远不止于技术。它更是一场涉及管理、文化和流程的系统性变革。
难题一:组织与文化——从“安全是部门的事”到“安全是每个人的事”痛点解析: 最根深蒂固的障碍,是“安全是安全部门专属任务”的传统观念。这导致开发者缺乏安全感,甚至视安全为业务的“绊脚石”。开发与安全团队之间存在沟通壁垒,业务速度与安全要求看似不可调和。
破解之道:●高层定调,文化先行: 由管理层发起,将“安全是共同责任”的理念注入企业文化,并将安全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赋能开发,授人以渔: 提供持续的安全编码培训、易用的安全工具和实战演练,让开发者愿意且有能力写出安全的代码。●建立桥梁,协同作战: 推行DevSecOps,设立跨职能的“安全对接人”,促进安全与开发的日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而非相互指责。●安全左移,融入日常: 将安全检查自动化、工具化,无缝嵌入开发者熟悉的IDE、CI/CD等工作流中,使其成为开发的自然环节。
难题二:流程与工具——从“碎片化作战”到“防护链闭环”痛点解析: 企业内部研发流程和工具链往往复杂多样,安全工具的兼容性差,数据分散在不同工具中,形成“数据孤岛”,难以形成全局安全视野,且大量环节依赖人工,效率低下。
破解之道:●平台统一,聚合数据: 优先选择支持多技术栈的ASPM平台,整合所有安全工具的发现,实现单一视图下的风险管理。●流程自动,实时反馈: 将SAST、SCA、DAST等安全测试全面自动化,并与CI/CD管道深度集成,实现“一次提交,全面体检”。●API优先,打通壁垒: 推广具有开放API的安全工具,将其与缺陷管理、资产管理(CMDB)等系统联动,实现数据流与工作流的自动化闭环。●策略定制,精准施策: 支持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定制灵活的安全扫描策略和规则,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业务的干扰。
难题三:合规性落地——从“被动应付”到“内生安全”痛点解析: 面对日趋严格复杂的法律法规(如《网安法》、《数安法》、《个保法》等),企业常常疲于应付。如何将外部的合规压力,转化为企业内生的安全能力,是核心挑战。
破解之道:●专业解读,合规前置: 组建或引入专业团队,将复杂的法规要求翻译成可执行的开发规范,嵌入到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各个阶段。●严控供应链,确保可信: 对所有第三方组件和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强制要求提供SBOM,并在合同中明确安全责任。●拥抱国产化,自主可控: 在供应链选型中,优先评估和采用符合国家安全要求的国产化技术与产品。●审计常态化,持续证明: 建立常态化的合规审计机制,利用自动化工具辅助检查,确保持续满足法规要求,并能随时向监管和客户证明自身的安全性。
难题四:风险与收益——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创造”痛点解析: 安全投入常被视为纯粹的成本,其价值难以量化,导致在资源有限时,安全需求往往让位于业务功能。如何向决策层证明安全投入的商业价值,是安全团队的永恒课题。
破解之道:●风险驱动,精准投入: 将安全资源与业务风险直接挂钩,集中火力解决对核心业务影响最大的安全问题。●量化价值,构建ROI模型: 尝试量化安全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如罚款、业务中断、品牌受损等),并计算安全投入如何有效规避这些损失,用业务语言呈现安全价值。●聚焦效率,彰显赋能: 突出自动化安全工具在加速交付、降低修复成本、解放生产力等方面的直接效益。●强调信任,赢得市场: 在监管收紧和用户安全意识提升的今天,“安全与合规”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是赢得客户信任、开拓新市场的基石。
结语:
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开发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企业构建数字韧性、确保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本文章深入剖析了将这些核心安全能力融入业务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了组织文化、流程工具、合规落地及价值量化四大维度的破解之道。
我们看到,随着云计算、微服务、开源技术和生成式AI的普及,企业面临的安全挑战日益复杂,攻击面不断扩大。应对这些挑战,技术创新(如AI在安全领域的应用、SBOM的普及与自动化、以及自动化安全测试的深度集成)固然提供了强大的赋能,但更为关键的是,这需要一场从“安全部门专属”到“全员安全责任”的文化变革,以及从“碎片化作战”到“防护链闭环”的流程再造。同时,将合规压力内化为安全能力,并清晰量化安全投入的商业价值,是保障安全战略有效落地的基石。
展望未来,企业将继续在技术与业务的快速演进中寻找平衡。主动拥抱AI等前沿技术,将其转化为降低风险、提升效率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同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体系化的管理实践以及开放协作的生态建设,将安全真正内化为业务发展的基因,而非束缚。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数字世界中,构建起坚不可摧的竞争力,确保业务的长期稳健与安全。
END
✦推荐阅读✦粉丝福利群开放啦加安全419好友进群红包/书籍/礼品等不定期派送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