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7月12日
食用油陷安全隐患,头部企业也难赚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油罐车混装食用油事件曝光,引发公众对食用油安全性的担忧,金龙鱼、鲁花等龙头企业纷纷回应,但市场恐慌情绪并未消退。食用油行业本就面临薄利多销的困境,此次事件更雪上加霜。金龙鱼等企业虽然试图通过多元化布局提升盈利能力,但面对市场竞争和消费信心下降,未来发展面临挑战。

😄 **薄利多销,行业竞争激烈**: 食用油作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增量空间有限,价格受监管限制,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散装油混装事件更是加剧了行业信任危机,对企业盈利造成负面影响。 金龙鱼、鲁花等龙头企业虽然在包装油方面占据市场优势,但整体毛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为了提升盈利能力,企业纷纷尝试多元化布局,拓展调味品、日化用品等领域,但目前效果尚未显现。

😔 **龙头企业业绩承压,市场信心不足**: 金龙鱼作为国内食用油龙头企业,近年来业绩表现低迷,股价持续下跌。此次事件更是加剧了市场对金龙鱼的负面观感,投资者信心不足。 金龙鱼的收入虽然达千亿,但净利润始终不足百亿,增速明显放缓。2023年,金龙鱼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也未见明显改善。金龙鱼表示,原材料价格下降、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消费信心不足是导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 **监管部门介入调查,行业整治势在必行**: 针对食用油罐车运输乱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问题,并对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严惩。 此次事件暴露出食用油行业监管存在漏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介入将有助于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消费者对食用油的安全信心。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企业加强自律,政府加强监管,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近段时间,油罐车混装食用油事件的揭露,让食用油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中。

金龙鱼(300999.SZ)、山东鲁花、西王食品(000639.SZ)、京粮控股(000505.SZ)、道道全(002852.SZ)等纷纷回应,表示公司不存在此类情况。

然而,企业们的回应并未减少市场的恐慌。在油罐车混装事件影响下,本就难以赚钱的食用油行业雪上加霜。

01 薄利多销

作为生活刚需消费品,食用油并没有太多的增量空间。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初步统计2023年中国食用油消费量约为3908万吨,同比上升约4%。

资料显示,食用油行业对油脂原料价格高度敏感,但原材料成本上升时,盈利空间会被进一波压缩。同时,国内食用油价格便受到物价局的强监管,即使是大豆价格上涨过快影响到榨油企业利润,粮油企业也没办法随意涨价,只能通过不断地扩产提升规模,用量拉动盈利增长。

此外,按照包装方式划分,食用植物油可分为散装油、中包装食用油以及小包装食用油。油罐车混装则发生在散装油上。有媒体报道称,散装油的客户通常是中小型的食用油分装工厂,生产桶装食用油再卖给消费者,或者是需求量较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服务企业。

汇福粮油集团工作人员此前回应称,官方已介入调查,并称涉事产品为客户自提的散装油。

这一回答,似乎代表着包装油的安全性更高。事实上,包装油也是企业们的主要产品。

但不管如何,食用油行业都普遍面临着毛利率不高的情况。2023年,金龙鱼整体毛利率为4.83%;以菜籽油系列包装油产品为核心的道道全,整体毛利率分别为7.57%;京粮控股油脂类产品毛利率为6.98%;金健米业粮油食品加工业毛利率6.09%;西王食品则是打造高端油品,植物油产品毛利率达16.68%。

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多元化布局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

金龙鱼在财报中表示,公司正将自身的产品线逐渐拓展至调味品、酵母、日化用品、植物肉以及中央厨房等领域。其中,中央厨房是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之一。在2023年底时,金龙鱼回应投资者称,目前中央厨房在公司整体的营收中占比很小,暂未披露细分板块的情况。

道道全则表示,公司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新增花椒油、藤椒油等调味油系列产品上市,持续积极打造高油酸菜油、茶油高端油品。

京粮控股则是在食用油外,布局了食品加工行业,旗下品牌包括“小王子”“董小姐”“坚强 de 土豆仔”“古船”等,主要产品有薯片、糕点及面包。金健米业则有农产品贸易、进出口、乳业、休闲食品加工业等业务。

02 龙头也难挣钱

国内的食用油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2022年金龙鱼、中粮集团、山东鲁花、上海良友、长寿花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39.0%、15.3%、6.7%、3.1%、2.6%,位居前五,合计占了66.7%。

其中,金龙鱼是唯一的上市企业。有网友挖出,核查涉事车辆曾在金龙鱼工厂卸货。

金龙鱼表示,该车曾在集团旗下武汉、陕西工厂卸货,涉武汉工厂行程为该车注册后第一次运输,即装运时为新车状态;涉陕西工厂行程,装运前,装载工厂按照相关制度要求,核验了其罐身的食用油标识及前载的书面盖章证明件,并进行了清罐、验罐,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了油料装载,施铅封后发运;油品到厂后,收货工厂验证铅封,并进行了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安全、质量各指标检测,产品品质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然而,金龙鱼的回应似乎并没有挽回太多信任。而叠加业绩的持续低迷,金龙鱼未来发展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2020年,金龙鱼登陆A股,成为彼时创业板募资规模最大的IPO。而当年,金龙鱼的股价一度高达145.24元/股,市值超7500亿元,在创业板仅次于宁德时代。

只是从业绩来看,金龙鱼的收入虽然达千亿,但净利润却始终不足百亿,此后增速明显放缓。2020年-2022年,金龙鱼分别收入1949.22亿元、2262.25亿元、2574.85亿元,分别同比增加14.16%、16.06%、13.82%;归属净利润分别为60.01亿元、41.32亿元、30.11亿元,同比增加10.96%、-31.15%、-27.12%;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2.33%、8.18%、5.68%。

到了2023年更是出现业绩下滑。2023年,金龙鱼收入2515.24亿元,同比减少了2.32%;归属净利润28.48亿元,同比减少5.43%。

金龙鱼有两大业务板块,一是食用油、大米、面粉等组成的厨房食品;二是饲料原料、油脂科技板块,其主要产品为豆粕、麸皮、米糠粕等饲料原料,以棕榈油等油脂为原料生产的油脂基础化学品、油脂衍生化学品、营养品、日化用品等油脂科技产品。

也就是说,金龙鱼的业务也基本围绕“油”展开。在2023年,两大业务分别收入1476.47亿元、1022.46亿元,分别占比58.7%、40.65%。

对于营业收入的下滑,金龙鱼表示,主要是因为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超过了销量增长带来的营收贡献。主要产品的价格随着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跌有所回落。

这一因素也直接导致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下降——金龙鱼收入572.74亿元,同比减少6.17%;归属净利润8.82亿元,同比增加了3.3%。

5月,金龙鱼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虽然原料价格下降,可是由于经济还较为疲软,且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所以原料下跌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利润空间。

6月17日,金龙鱼发布了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金龙鱼在回答“公司作为必选消费品,近期是否感受到消费下降的压力”时表示,今年到目前为止,经销商和终端门店的囤货意愿不强,持观望心态,市场整体消费偏弱。

截至7月12日收盘,金龙鱼的股价为26.3元/股,相较上市之后的最高点,已跌去超八成。不管金龙鱼来说,还是整个行业,要摆脱此次混装事件的信任危机,也绝非易事。

一切或许要等待官方的调查结果——7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针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食用油罐车运输环节有关问题。对于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同时举一反三,组织开展食用油风险隐患专项排查。调查处置结果将及时公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征探财经”(ID:teccj6),作者:征探君,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食用油 金龙鱼 食品安全 信任危机 行业监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