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自主研发的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32%,刷新世界纪录。该成果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性能稳定可靠。研究团队正致力于优化技术参数、筹备产学研合作平台,并构建全链条技术闭环体系,预计于2025年底完成。这一进展有望推动钙钛矿电池在绿色能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为我国光伏技术发展注入新动力。
💡 海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团队自主研发的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32%,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 该电池的效率经过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正扫、反扫效率与稳态效率值高度一致,性能稳定可靠,证明其技术的可靠性。
🚀 这一突破超越了此前由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和马丁·格林太阳能电池效率统计表保持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钙钛矿光伏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 研究团队目前正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持续优化技术参数、筹备建立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计算设计—智能制备—精准检测”的全链条技术闭环体系。
📅 预计到2025年底,研究团队将完成相关计划,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与稳定性,推动其在绿色能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海南大学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可再生能源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自主研发的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32%,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5月28日公布的认证数据显示,该电池的正扫、反扫效率与稳态效率值高度一致,性能稳定可靠。
这一成果超越了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2025年2月公布的26.95%的世界纪录,以及马丁·格林太阳能电池效率统计表2025年5月收录的27.3%行业标杆值,标志着我国在钙钛矿光伏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持续优化技术参数;二是筹备建立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平台;三是构建"计算设计—智能制备—精准检测"的全链条技术闭环体系。
据透露,该计划预计2025年底完成,将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与稳定性,推动其在绿色能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