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7月12日
底层人的饭碗被抢,是谁造成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无人驾驶汽车取代出租车司机这一现象,作者认为,这一趋势并非“抢饭碗”,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乘客作为大多数群体,将从无人驾驶带来的便捷和高效服务中受益,而出租车司机则需要适应时代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

🤔 **乘客的视角:** 作者以亲身经历为例,揭示了传统出租车行业存在的诸多弊端,例如司机态度差、拒载、恶意加价等。这些问题导致乘客体验差,而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通过技术手段和制度设计,改善了服务质量,提升了乘客的满意度。无人驾驶汽车通过标准定价体系、乘客评分系统等,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出租车行业存在的乱象,让乘客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 **市场经济的本质:** 作者强调,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消费者拥有“用脚投票”的权力。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它满足了乘客对更高效、便捷、安全出行体验的需求。在市场竞争中,服务质量更好、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企业,自然会脱颖而出。

💡 **适应变化,提升竞争力:** 作者指出,传统出租车司机需要适应时代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他们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补贴和救助,而应该主动寻求转型,例如学习驾驶无人驾驶汽车,或者从事其他行业。作者认为,政府的职责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更不是为被淘汰者提供终身保障。

无人驾驶汽车取代出租车司机这个事,是不是倒行逆施,破坏社会稳定?昨天发的文章《出租车司机被抢饭碗,但我觉得好极了》,引起了不小争论。

评论区有人说的没错,社会稳定发展一定要保证大多数人的生存利益,而不能偏向少数人。

但在这个事件里,司机是大多数群体吗?并不是,大多数群体其实是乘客。

别看出租车公司有上万名司机要养活,乘客的数量只会是这个数量的十倍百倍不止。

出租车司机觉得饭碗被抢了,那么乘客呢?

乘客同样也是打工人,晚上下班累的要死,好不容易打到一辆车回家,结果司机嫌近一路骂骂咧咧。到了目的地,下雨天想让司机开进小区方便下车,司机百般推脱结果乘客只能自己撑伞走回家。

还有一次我多年前的亲身经历,在北京下暴雨的天,拦了起码20辆出租车,全部拒载。好不容易找到一辆愿意载的,上车加价100块,一句废话不多说,这还是在最繁华的三里屯,最后3公里不到的路我花了100多。

乘客付了钱,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服务,甚至还会被趁火打劫恶意加价,这个时候司机怎么不站出来说话呢?凭什么这个大冤种就要乘客来当?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说司机也没赚多少,都是出租车公司赚了大头,但是,这和乘客有什么关系?

司机和公司的利益分配出了问题,却把气撒在乘客身上,面对强势的出租车公司不敢吭声,面对势单力薄的乘客就是磨刀霍霍。

这就是底层人的思维劣根性,分不清真正的敌人在哪里,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出事了最擅长窝里斗,主打一个欺软怕硬。

直到后来滴滴出来了,有了乘客司机评分系统,有了标准定价体系,这个行业的一顿乱象才得到改善。

现在打个车,司机都变得亲切和善贴心无比,一口一个哥一个姐,生怕乘客下车给个五星差评。看你上车累了还会主动递上水,而且最重要的是,不会随便加价,更不会绕路拒载。

很多时候做出改变根本就不能靠自觉,而要靠技术,靠制度,靠引入竞争,靠利益规则重新设计,不是靠吵靠闹,而是靠引导,靠倒逼。

哦对了,当年滴滴刚出来的时候,第一个喊打喊杀的也是出租车司机。

可喊打喊杀根本没用,只要这件事情对大多数群体(乘客)有利,对整个行业有利,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那么就是势在必行,谁也挡不掉。

什么叫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很简单,就是让消费者拥有用脚投票的权力。

为此,政府管理者的职能是创造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让不同人在里面搏杀,直到筛选出一个最有竞争力的服务方。

在这个过程里,管理者只会制定好最基本的竞争规则和原则底线,并不会下场直接干预,而是让有能耐的人充分发挥,让能力不够的人知难而退,让为此买单的人满意而归。

与此同时,管理者再搭建好善后措施,让被淘汰下来的人都得到妥善的安置方案,保证基本的生存条件不会饿死,剩下的,就是各凭能耐。

这才叫维系社会的稳定。

而不是说你被淘汰了,政府就得负责帮你找工作,负责给你发工资,负责帮你去伸冤。

有什么冤屈呢?自己平时载客的时候挑三拣四,嫌路远不去,嫌麻烦不愿开进小区,一言不合就在路上飙车,这能怪乘客去选择体验更好的网约车和无人车吗?‍‍‍‍‍‍‍‍‍‍‍‍‍‍‍

这就好像在职场上,工作没做好,粗心大意犯了错,结果复盘的时候全是同事的锅,是领导没有给够时间,是客户太苛刻,反正自己一身干净。‍‍‍‍‍‍‍‍‍‍

都觉得会哭的孩子有奶喝,所以都开始哭,然后指望着问题得到解决,自己一点努力都不做。

怎么可能这样,世界不是这么运转的。

早点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游戏规则,对症下药才是王道。

当年淘宝出来的时候,拼多多出来的时候,链家出来的时候,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但它们消失了吗?并没有,现在拼多多的市值已经排第一了,当年抵制它的人有没有想到过这一天?

类似的历史一直在不断重演,这和阶级矛盾没有关系,就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竞争过程,优质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当然,你说这些平台有没有别的问题,肯定有。但你不能否认它们的出现,确实解决了各自领域的巨大顽疾。

没有一个新事物出来会全是优点,没有弊端的。但只要它的优点总量,大于它的弊端总量,那就一定能发展下去,然后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步步解决这些问题。

拼多多刚出来的时候,也是一堆假货横行,淘宝当年踩过的坑是一个没拉,但它的出现也让更多下沉地区的小商家找到了客户,卖出了东西。

这些商家在其他电商平台上享受不到的待遇,拼多多给了,帮助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另一端,拼多多也让消费者确实买到了非常低价的商品。

而且拼多多上面的商品质量好不好,对它的目标客户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能满足日常使用的最低要求就好了。

2块钱能买一双拖鞋还能指望质量好到哪里去?1块钱可以买一大捆卷纸还要什么自行车?能用不就行了。

想买质量更好的拖鞋,那就换地方,而不是指着平台骂说你们的东西质量怎么这么差。‍‍‍‍‍‍‍

会去拼多多买东西的人,压根就不会指望能买到和天猫一样质量的东西。拼多多瞄准的是消费降级的人群,而不是北上广深的精英白领。‍‍‍

只要供给和需求能够匹配,且这个匹配的基数是足够大的,那这个商业模式就可以成立。‍‍‍‍‍

尊重经济的客观规律,不要只看自己的利益得失,多从其他利益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找到应对的方法。‍‍‍‍‍

管中窥豹放在个体环境看也许是对的,但是放在社会大环境下看就是错的,放在今天来看是对的,但是放在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以后看就是错的。

如果只关注到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受损,而没有看到和你这个利益相关联的其他群体,没有找到自己的利益在整个价值链条中的生态位,那你永远都是被动的,都是出了事以后最后一个被通知的。

什么叫布局?

就是认清自己的位置,认清敌我多方的形势,谁占上风,谁占下风,谁失势了,谁在风口上,然后思考变化发生了,我的棋子要怎么走,我想要达到哪些目的,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规避哪些风险,加入哪些人,拉拢哪些人,什么是现在要做的,什么是将来要做的。‍‍‍‍‍‍

这才叫深度思考。

所以你说饭碗是被谁抢的?没人抢,大家都在往前走罢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良计”(ID:zhang_liangj),作者:张良计,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无人驾驶 出租车 市场经济 竞争 转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