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发改委表示,今年三、四季度,将有1380亿元消费补贴资金陆续下达。上半年接近尾声之际,不少地方的消费补贴开始暂停或退坡,很多人以为国补即将慢慢淡出。不过,国家发改委的表态,意味着消费者薅国补羊毛的窗口期还没有关闭。
为了刺激消费,我国去年开始推出大规模消费补贴政策,真金白银的补贴,对于消费者而言确实很香,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真实需求的消费者,更是不容错过的薅羊毛良机。
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很多商品价格比以前大幅降低。在这一轮补贴浪潮中,不仅只是国家补贴,很多地方政府还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补贴,除此之外,商家为了搭上这一波补贴红利,更是对很多商品主动降价,以达到补贴线的标准。
某电商平台的“国补”专区,补贴范围约总价的15%-20%,各省市领取方式都有差异
以消费者最关注的苹果手机来看。今年年初,我国首次开始对数码产品实施以旧换新补贴,每件补贴最高不超过500元,但是要求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为了满足补贴标准,苹果专门对iPhone手机降价,将256G版本iPhone 16从6999元降到5999元,叠加近500元的国补之后,最终售价只有5499元左右,有些地方政府还有地方补贴,实际售价最低能到5000元左右。
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iPhone 16手机比之前便宜了1500元-2000元,由此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抢购。
在尝到甜头之后,苹果参与国补的力度进一步升级。今年5月份,苹果将iPhone 16 Pro 版本也降价到国补区间,将128GB的Pro版本从7999元降到5999元,再叠加国补后售价只有5499元,实际降价幅度高达2500元。对于消费者而言,相当于68折到手。iPhone 16 Pro也参与国补之后,部分电商渠道一度被抢购到缺货。
苹果官网支付页面截图
过去很多年,中国消费者购买苹果手机的价格一直是全球最高,现在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实际售价已经变成了全球最低。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巨大转变一方面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更离不开国家补贴的刺激。
除了苹果手机之外,消费者对于其他参与国补的商品也表现出了极大热情。以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消费数据来看,5月份的主要商品类别中,家用电器和音像类销量增速最高,同比增长了53%,其次是通讯器材和办公用品,增长超过30%。这几类国家补贴的重点对象,销量明显超过其他商品的增速,消费者薅国补羊毛的积极性可见一斑。
从短期来看,我国刺激消费的补贴政策无疑取得了多赢的效果,无论是消费者、商家还是中国经济,都能够从中获益。
首先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消费者得到了明显的实惠,政府补贴和商家促销叠加,很多热门商品的实际售价都大幅下降,大大减轻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欢乐颂》剧照
从商家角度来看,国家补贴政策也极大促进了相关产品的销量,提升了企业业绩。比如苹果手机,去年在中国的销量大跌17%,尤其是四季度更是加速下跌25%,在中国手机市场的销量排名下滑到第6名。但是在国补政策的刺激下,苹果手机在中国的销量今年强势反弹,今年5月份的IPhone销量大涨,升至中国手机销量榜第一名。
当然,从国补政策中受益的不只是苹果,国内整个手机市场的销量都得到了提振,今年5月份,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6.5%。
从中国经济的角度来看,由于消费者购物热情被激活,商家销量提升,中国经济也从中获益。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的消费数据,近期我国消费开始出现难得的回暖迹象,5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创下2024年以来的月度最高水平。
不过,消费补贴政策虽然在短期之内能够实现多方共赢的效果,但是真正的挑战在于,大规模补贴很难作为长期性政策持续下去。
首先,长期大规模补贴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因为投入资金量如果不够大,对整体经济的撬动效应就不会太明显。2024年,我国专门发行了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虽然明显带动了相关商品的销售增长,但是从消费全局来看,力度仍显不足,2024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只有3.5%。
2025年,我国对于以旧换新的资金投入规模大幅提高,安排发行了3000亿元长期国债,和去年相比增幅翻倍。在经过这样大规模的投入之后,今年的消费补贴才开始对经济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5月份的社消增速创下去年以来的月度最高。
所以,通过补贴政策刺激消费的矛盾在于,如果补贴资金不足,对于刺激经济的效果就不明显,毛毛雨式的补贴力度,反而是一种资金浪费。如果想要对消费和经济产生明显效果,就意味着补贴力度需要大幅提升,这无疑会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
另外,从长期来看,通过消费补贴来刺激消费,一定程度上也是透支了未来的消费需求。消费补贴的对象大多为耐用性商品,比如汽车、家电和数码产品,消费者如果在补贴刺激下购买,几年之内可能很难在产生新的购买需求。如果将补贴作为长期性政策,在对需求形成透支之后,对未来的经济难免会带来伤害。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没有企稳,外贸出口又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通过补贴来刺激消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房地产和出口下行的影响,对稳定经济全局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未来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压力减少,那么,通过补贴来刺激消费的做法,可能就会慢慢淡出。
这也就意味着,当前这一轮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消费补贴,并不是中国经济的常态,将来也大概率不会成为长期性政策。所以,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面对这一轮难得的历史性补贴红利期,应该且薅且珍惜。
排版:球球 / 审核:小风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