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零售商莎莎国际宣布将于6月30日前关闭在内地剩余的全部线下门店,标志着其在进入内地市场20年后,正式退出线下渠道。北京地区门店已于6月24日前完成关闭,燕莎奥莱、八达岭奥莱在内的多家门店已完成商品清点和人员撤离。莎莎国际方面回应称,并非彻底退出内地市场,而是将资源集中投入线上业务。
莎莎国际成立于1978年,1997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2005年进入内地市场,凭借多品牌、高性价比的销售模式,在内地迅速扩张。巅峰时期,莎莎国际在全球拥有超过200家门店,仅内地门店一度达到77家,成为美妆零售行业的代表性品牌,不少消费者将其视为赴港购物的“必打卡”之地。
然而,自2015财年起,莎莎国际业绩开始下滑,电商与新兴集合店的崛起逐渐削弱其线下优势。尽管莎莎国际近年来尝试线上转型,但2021年才开始布局自营电商平台与直播业务,步伐明显落后于行业发展节奏。
根据莎莎国际发布的2024/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报,公司全年营收同比下降9.7%至39.42亿港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下滑64.8%至7697万港元(约合7037.8万元人民币)。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全球共经营174家门店,其中内地门店数量逐年减少。内地业务中,线上渠道贡献80.3%的收入,达到4.18亿港元(约合3.82亿元人民币),而线下渠道仅为1.03亿港元(约合9418万元人民币)。
莎莎国际解释称,关店决定主要基于内地线下渠道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同时消费者购物习惯加速转向线上。莎莎国际的退场并非个例,类似屈臣氏、卓悦等传统美妆零售商也面临线下渠道萎缩的困境。与之相对,新兴品牌如调色师、话梅等凭借小样、大牌平替与社交媒体传播,在年轻消费者中崭露头角。
莎莎国际已为此次关店预留3000万港元(约合2743元人民币)专项成本,用于员工遣散、门店补偿和存货处理。未来,公司将专注拓展线上业务,借助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及直播渠道提升销售,并考虑以批发形式与内地零售商合作,推动品牌持续曝光。
尽管退出线下零售,但莎莎国际方面强调对内地市场仍有信心。莎莎国际解释称,受电商快速发展和消费者购物习惯变化影响,线上销售已占据主导地位,原有线下店铺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公司决定集中资源拓展线上业务,将加强在社交媒体平台的营销投入,提升旗下独家品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