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要求什么样的亲密关系?
受益于网络普及,很多人现在已经知道要离开煤气灯关系,NPD对象,要独立,要爱自己。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免对亲密关系越来越迷茫,不知道怎么做才是足够爱自己,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底线又应该划在哪里。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目前我的答案是:“四不”原则。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不缩小(Don’t Shrink)、不将就(Don't Settle)、不假装(Don't Pretend)、不托举(Don't Hold)。
☀️ 不缩小,就是为了迎合对方或避免冲突,而压抑、隐藏或贬低自己的真实面貌、想法、感受和需求。不要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大幅)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表达,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不要切割自己的朋友圈。维持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任何你“缩小”的部分,就是长期不被满足需求的地方,而任何存在长期不被满足的需求的亲密关系,都不会健康持久。与其不断发展到最后变成一个阉割版的自己,或在最终爆发中两败俱伤,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让步,是吧?
当你在一段关系中,感到你要收敛光芒、降低音量、减少需求,甚至变得隐形,那么这段关系就是在让你缩小。
☀️ 不将就,就是不要因为恐惧孤独、缺乏自信、或仅仅为了拥有伴侣的身份,而接受和维持一段不那么理想的关系。
做到这一点需要经常跟自己对话,搞清楚自己的核心情感需求。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好做出不被影响的判断。注意要抓大放小,而不是反过来。我经常看到有人做出一些很细节的要求,比如纪念日要庆祝和买礼物,或每周一定要抽出时间来约会,却忽略真正核心的需求,比如被尊重、被关注、双方都要打开自己真正沟通。
如果你经常有不被尊重、提出一些合理要求总是被忽略、总是在失望的感觉,可能你就是在将就。
☀️ 不假装,就是不要为了表面的和谐,伪装自己的感受、思想或状态。
不要为了“给男人面子”,而隐藏自己的实力和真实的想法。不要因为怕吵架,假装同意,假装不介意。不要为了外界眼光或社会压力,假装恩爱,或维持表面上的“家庭完整”。也不要为了在关系中的权力斗争,假装生气,假装介意。
当然更不要装笨、装柔弱、装饭量小、装幼稚。
真诚是一切健康关系的基础。假装多了,任何感情都会枯萎。假装完整的家庭,孩子也会感受到这种枯萎,对孩子将来自己的亲密关系,也许负面影响远大过“家庭不完整”。
☀️ 不托举,就是不要过分承担起对方的情绪和人生责任,也不要用牺牲自己的方式,辛苦维系一个永远是你单方面付出的结构。
每个成年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亲密爱人可以提供支持和陪伴,但不要主动做妈,操心这操心那。我们不是对方的人生导师、救赎者、规划师、情绪垃圾桶。不要做那个一直要哄,要推,要撑着的人。
这一条最难识别。中国人的关系就是很难区分“帮助”的边界,比如爱人失业了,你要做什么?是提供理解、陪伴、鼓励,还是到处帮他去问机会,鞭策他的学习,规划他的下一步,提醒他要做这个那个?
可能有人会说,但是我不这么做,他一直找不到工作,我负担很重,我也想要尽快解决啊。问题是,这些本来就该他做啊。一人一杀不是替他做、逼他做,是告知不做的结果,划出底线,然后勇敢接受一切结局。如果你一直托举,对方怎么可能有动力真正启动呢?
—
这四个原则道理上很简单,难在执行。真正贯彻执行,需要很强的自我意识和勇气,需要在任何时候都诚实面对自己,面对未来,哪怕面对很痛。但是我们要牢牢记住,做鸵鸟并不能让一段关系“自动”变好,一段关系要真正朝好的方向变化,必须要建立在你坚守底线的基础上。
人都是得寸进尺的,一旦对方发现你的底线可以被突破,你也不会离开,那不管你多牺牲,多隐忍,多勤奋,多优秀,最终爱仍然会不断枯萎,等积累了那么多毒汁,最后爆发的时候,你会更痛苦。或更可怕的,你会逐渐失去自我意识,变成一个空壳。
勇敢坚持“四不”原则,会需要面对很多冲突,很多磨合,甚至很多“一人一杀”。但唯有如此,双方才真正有机会越变越好,越来越懂得如何相处,真正把亲密关系打磨成钻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