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车主在一喂顺风车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一次接单经历,这位司机接到了一个优质订单:显示为四人独享的顺风车单,行程 35 公里,车费收入将近 102 元,单价三块一公里。
对于司机而言,这样的订单无疑是十分诱人的,不仅路程远能有不错的收益,而且四人独享意味着无需再去操心拼车带来的绕路、协调时间等麻烦事。然而,当司机到达上车地点时,却发现只有一位乘客在等候。
稍加思索,就知道乘客选择四人独享单,大概率是为了享受不被拼车不被绕路的出行体验,完全是车主梦寐以求的优质乘客了。
在当下的顺风车市场环境中,普通的 “独享” 选项似乎并不能真正保障乘客不与他人拼车。不少乘客都曾有过这样的遭遇:下单时明明勾选了 “不拼车”,可上车后却发现司机还要去接其他乘客,理由各种各样,如他是我朋友、顺风车可以携带亲友、顺路捎带不影响行程等。更有甚者,一些司机为了增加收入,会在接到独享单后,私自通过其他渠道拉上拼车乘客,全然不顾乘客的权益。独享买的不是包车,而是优先接送权,这似乎已经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
于是,在这种乱象丛生的背景下,部分乘客总结出了一个无奈的 “经验”:想要确保在顺风车行程中不被拼车,下四人独享单似乎成了唯一可靠的办法。因为从平台规则来讲,四人独享单意味着车辆所有座位都已被占用,客观上杜绝了司机再接其他乘客拼车的可能性。哪怕价格相对单人、双人或三人的 “独享” 单要高不少,但对于那些对出行私密性要求极高的乘客来说,多花些钱买个 “不被打扰” 似乎也值得。
不过,对于这一单,反转来了,有车主提出了质疑。
这单是不是原本的网约车单。在当前网约车市场中,平台运力不足是常有的事。一些平台为了填补运力缺口,会将网约车单转为顺风车单,并且为了防止司机在这种情况下再去拼车,便将订单显示为四人独享。这就导致了司机接到订单时以为是正常的四人乘坐的顺风车单,而乘客实际上下的可能是被平台 “改造” 过的网约车单。
从平台运营的角度深入剖析,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一方面,随着网约车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大打价格战,大力推广拼车业务。
在订单分配机制上,存在着诸多漏洞,对司机违规拼车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惩处。部分司机受利益驱使,想方设法钻平台规则的空子,将本应独享的订单变成拼车单,以此获取更多收入。
另一方面,平台在订单信息的展示和规则说明上,做得不够清晰、透明。乘客在下单时,对于自己所选择的服务究竟能获得哪些确切权益,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并不十分清楚。这就使得当乘客遇到 “独享变拼车” 等问题时,维权变得困难重重。
长此以往,这种混乱的局面不仅严重损害了乘客的利益,让乘客对平台的信任度急剧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减少使用网约车或顺风车出行,转而选择其他交通方式;
同时,也破坏了整个网约车和顺风车行业的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那些遵守规则、诚信运营的司机,看到违规者肆意妄为却未受到应有的惩罚,自身积极性也会受到极大打击,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