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06月23日
一首歌的流行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歌曲《这些日子以来》的创作背景、流传过程以及在不同时代引发的共鸣。这首歌由杰克逊·布朗创作,最初由尼科演唱,后被多位艺术家翻唱,最终因电影《天才一族》而广为人知。文章追溯了这首歌从创作到流行的漫长历程,以及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命力,展现了音乐与时代的深刻关联。

🎤歌曲的起源:这首歌是杰克逊·布朗在16岁时创作的,最初是为尼科的专辑所写。尼科的版本由安迪·沃霍尔担任经纪人,并由迪伦的制作人汤姆·威尔逊编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歌曲的流传与翻唱:尽管布朗本人对这首歌的早期版本并不满意,但歌曲通过不同的翻唱获得了新生。格雷格·奥尔曼的版本被布朗认可,并最终收录在他的专辑中。尼科去世后,这首歌引发了悼念风潮,被众多歌手翻唱。

🎬电影与歌曲的结合: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天才一族》将这首歌融入其中,使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这首歌的出现,象征着歌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命力。


尼科,摄于1965 年


美国版抖音(TikTok)最近推出了一个小程序,可以为用户上传的正面照片绘制一个白色的轮廓线(outline filter effect)。而在描边的过程中,TikTok会自动播放一首歌,只听一位女中音歌手用一种非常怪异的口音唱到:


我越来越喜欢出门远行

越来越不喜欢开口说话

这些日子以来

我一直在回忆

我想起了那些我忘记做的事情

以及那些被我错过的无数机会

Well, I've been out walking

I don't do that much talking these days

These days

These days I seem to think a lot

About the things that I forgot to do 

And all the times I had the chance to



这首歌听上去似乎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临死前对往事的追忆,如此凄凉的歌词配的却是一段相当悦耳的电吉他伴奏,背后还有一个阵容强大的管弦乐队,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从这位歌手开始说起了。


纽约独立乐队“地下丝绒”,摄于1966年(视觉中国 供图)


这首歌的演唱者名叫尼科(Nico),曾经是著名的纽约独立乐队“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主唱之一。不过她很快离队单飞,于1967年出版了首张个人专辑《切尔西女孩》(Chelsea Girl)。这首歌是这张专辑的第二首歌曲,名叫《这些日子以来》(These Days),词曲作者是她当时的男朋友杰克逊·布朗(Jackson Browne)。


1986年3月15日,杰克逊·布朗在德国演出


布朗是美国流行音乐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不但早在2004年就入选了美国摇滚名人堂,而且还被著名的《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位词曲作者之一,排名第37位。


布朗于1948年出生于德国的海德堡,父亲是驻德美军,不过他很小就随家人搬回了美国,定居洛杉矶。受鲍勃·迪伦(Bob Dylan)等人的影响,布朗从小就喜欢上了美国民歌,经常出入于南加州的各种民歌咖啡馆,和另一位民歌手蒂姆·巴克利(Tim Buckley)成了好朋友。


儿时动荡的生活把布朗培养成了一个超级敏感的人。他爱读小说,喜欢杰克·卡鲁亚克(Jack Kerouac)的自传体小说《在路上》(On the Road),以及欧文·斯通(Irving Stone)撰写的梵高传记小说《渴望生活》(Lust for Life)。布朗被这位画家的悲惨经历打动了,遂提笔写下了一段歌词,这就是《这些日子以来》的雏形。这是1965年发生的事情,那一年布朗刚满16岁。


1966年中学毕业后,布朗和伊莱克特拉(Elektra)唱片公司签下一纸合约,随巴克利一起来到纽约闯荡。公司看中了他的创作才华,想把他培养成一个类似迪伦那样的创作型歌手。于是,布朗在公司制作人的家里第一次把这首歌录成了小样。不过当时他深受巴克利演唱风格的影响,把这首歌唱得无比繁复和做作,丝毫听不出忧伤的气息。也许他觉得这首歌是自己年轻时的无病呻吟,有点过于“丧”了,所以必须唱得更华丽一点才能获得大人们的青睐。


当时的巴克利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民歌手了,在纽约得到了很多演出机会。一次演出间隙,巴克利把尼科介绍给了布朗,她立刻邀请布朗为自己的演唱会担任吉他伴奏。尼科原本是个德国模特,人长得特别漂亮,但英语说得不好,再加上她有点耳背,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圈子里都叫她“冰美人”。不过尼科非常喜欢年轻漂亮的男孩子,布朗就是这样一个人,于是两人很快来了电,成了一对恋人。


尼科在第一张专辑里选了三首布朗的歌,可见她非常欣赏布朗的才华。尼科当时的经纪人是大名鼎鼎的先锋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沃霍尔一直觉得美国民歌太土,要求布朗在伴奏时改弹电吉他,而且不用民歌特有的拨片,改用古典吉他常用的弹指法,这会让吉他的声音显得更加丰富和高级。不但如此,沃霍尔还专门请来迪伦的制作人汤姆·威尔逊(Tom Wilson)作为编曲,后者为这首歌配了一段管弦乐伴奏。尼科非常讨厌这个编曲,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和这首歌的忧伤风格不相配,没想到两者的强烈反差反而构成了某种艺术张力,给这首歌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尼科的版本也让布朗大吃一惊,他第一次发觉这首自己儿时随手写下的歌曲很可能具备某种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强大力量。不过他很快就把这件事给忘了,因为尼科爱上了沃霍尔,把布朗甩了。伤心的布朗一气之下离开了纽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洛杉矶,并结识了一位名叫格伦·弗雷(Glenn Frey)的民歌手。后者把布朗带进了洛杉矶的民歌圈子,大家整天聚在一起弹琴唱歌,过了几年快活日子。后来,其中的几位乐手组成了一支名叫“老鹰”(Eagles)的民歌摇滚乐队,他们出版的第一支单曲就是由布朗和弗雷合写的《轻松一点》(Take It Easy)。没想到这首歌一经推出便迅速登上了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老鹰”乐队一举成名。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老鹰”成了摇滚乐历史上最卖座的乐队之一,在全世界一共卖出了2亿多张唱片。


1979年10月22日,美国摇滚名团“老鹰乐队”在芝加哥体育馆举办演唱会,特邀歌手杰克逊·布朗(左二)助阵演出


不过布朗并没有加入“老鹰”乐队,而是继续做着自己的民歌梦。因为尼科的翻唱,这首《这些日子以来》逐渐有了知名度,但布朗却很少公开演唱,因为他觉得这首歌并不是他想象中的样子。1973年,布朗的好朋友格雷格·奥尔曼(Gregg Allman)决定翻唱这首歌。格雷格和自己的哥哥杜安·奥尔曼(Duane Allman)组建过一支名叫“奥尔曼兄弟”(The Allman Brothers Band)的乡村摇滚乐队,被后人誉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南方乡摇乐队。可惜杜安于1972年死于车祸,伤心欲绝的格雷格决定用这首歌悼念自己的亡兄。


奥尔曼兄弟,摄于1970年10月16日


为了让这首歌更加贴合他的心情,格雷格对这首歌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他删掉了中间一段意义不明确的歌词,去掉了前奏中的一个过于明亮的大七和弦,把尼科版本中的弹指改回了民谣吉他的拨片,又把最后一段歌词中的那句“我停止了做梦”(I've stopped my dreaming)改成了“我将继续前行”(I'll keep on moving)。他甚至把整首歌曲的节奏都放慢了许多,将其变成了一首忧伤的挽歌。


布朗非常喜欢这个新的版本,觉得这首歌终于变成了他喜欢的样子。于是他在自己的第二张个人专辑《致每个人》(For Everyone)中把这首歌加了进去,但几乎完全照搬了格雷格的版本,除了最后一句歌词。布朗原来写的是:“不要当面指出我的失败,我从来没有忘记它们。”(Don't confront me with my failures, I had not forgotten them)。格雷格将其改成了:“不要当面指出我的失败,我自己知道。”(Don't confront me with my failures, I am aware of them)这个改动把原歌词的意思软化了一些,似乎有种自己做过的丑事不愿再提的意思。但布朗坚持改回了他最初的歌词,似乎是想强调他真的没有忘记自己的那些失败,这么多年来一直铭记在心。



不过,那时的布朗并没有把这首歌太当回事。一来他始终觉得这首歌是他年轻时对人生的想象,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二来他又写出了好几首更加流行的歌曲,比如那首曾经排到过美国热门单曲榜第8名的《医生,我的眼睛》(Doctor My Eye),以及排名第11位的《勉力支撑》(Running on Empty)等,根本无暇顾及这首反响很一般的小歌。


就这样又过了十几年,时间很快来到了1988年。那一年尼科不幸死于脑溢血,享年49岁。消息传出后在全球歌迷当中引发了一股悼念风潮,于是这首歌又被人翻了出来,并吸引了众多歌手和乐队竞相翻唱,其中就包括美国另类乐队“一万个疯子”(10,000 Maniacs)、美国创作歌手艾略特·史密斯(Elliott Smith)和英国电子乐队“除了女孩之外的一切”(Everything but the Girl)等知名艺人。


更妙的是,这首歌还引起了一位电影人的注意,他就是著名的好莱坞导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这首歌是安德森的一位朋友推荐给他的,他立刻被尼克忧郁的嗓音打动了,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画面,一位年轻姑娘从纽约的一辆公共汽车上走下来,耳机里正放着这首《这些日子以来》。


安德森被誉为鬼才导演,因为他非常善于拍摄失去的童真和失败的家庭这类看上去很“丧”的题材。受到这首歌的启发,安德森很快就写出了一个剧本,并请来著名的好莱坞影星格温妮丝·帕特罗(Gwyneth Paltrow)出演那个从公共汽车上走下来的纽约女孩。2001年,这部名为《天才一族》(Royal Tenenbaums)的电影在美国公映。电影一开始就是帕特罗听着《这些日子以来》从公共汽车上走下来的画面。这个镜头让这首歌第一次出了圈,很多平时不怎么听摇滚乐的人都是因为这部电影而知道了这首歌。


电影《天才一族》剧照


有趣的是,布朗忘记了自己已经把这首歌的使用权卖给了安德森,所以当他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个镜头时,第一反应竟然是怎么会有人和我弹的一模一样?过了一会儿他才想起来这段伴奏就是他自己弹的,只不过那已经是35年前的事情了。


就这样,一首原本相当青涩的小歌,因为各种阴差阳错,终于被大众听到了。


今年是这首歌问世60周年,TikTok的那个小程序让这首歌再次焕发了青春。不知道新一代歌迷又会在这首歌的基础上萌发出多少新颖的想法和创意。事实上,这就是大部分老民歌都会经历的事情,艺术就是这样不断进步的。


点击订阅⬇️⬇️⬇️

《爱乐》2025年第6期

「音乐教育:启蒙、对话与滋养」


|本期精彩|


前奏|我所接受的教育是一场永不停息的平等对话

华彩|音乐教育是一场相互教育 ——对话中提琴教育家、演奏家张立国

变奏|音乐书里的物理波形,你怕了吗?

再现|音乐的三重滋养 ——音乐学院附中和老年大学教学掠影

泛音|“长大后我还在拉琴” ——高校乐团乐手群像

追光|我的现代音乐启蒙 ——从柯达伊《儿童舞曲 12 首》到汪立三《童心集》

专栏|袁乐:一首歌的流行史

专栏|静默:凯尔特与盎格鲁 - 撒克逊的遗音 ——来自英伦三岛的古代圣咏

安可|从台北街头看唱片行文化的大起大落与复兴 ——过去,当下与未来



点击订阅⬇️⬇️⬇️

《爱乐》2025全年纸刊




今天看啥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t8SOm4MLIM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杰克逊·布朗 尼科 《这些日子以来》 韦斯·安德森 音乐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