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前天 01:51
[要 闻] 科技之光点亮万家荧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广电行业正经历一场由科技驱动的深刻变革。从虚拟拍摄到AIGC工具的应用,技术创新重塑了视听内容的制作与呈现。同时,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广电行业积极推动“新三样”升级,简化操作,解决传统电视的痛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则坚持“思想+艺术+技术”的创作理念,通过春晚等节目展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虚拟制作技术的应用:鼎盛佳和公司通过搭建600平方米的LED屏,实现虚拟场景的即时可视化呈现,突破了物理限制,让宏大画面成为可能。

🤖AIGC技术的革新:团队开始研发自有AI工具,在热播剧后期制作中部署专项AI模型,实现从“使用技术工具”到“自创技术工具”的跨越。

📺用户体验的提升:中国广电集团推动传统广电“老三样”升级为“新三样”,通过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和三模通用遥控器,简化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坚持这一创作理念,通过春晚等节目展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例如《秧BOT》节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春晚等节目的创新,激发了机器人产业的勃兴,体现了创作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广电行业代表向中外记者分享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智能制作重塑视听艺术,智慧传输突破时空限制,科技正深度融入广电行业……6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来自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代表,生动讲述了科技创新重塑行业面貌,赋能内容创作与传播,让优质视听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鲜活实践。

    作为深耕影视后期全流程制作近30年的“老兵”,鼎盛佳和(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升亲历了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智能化时代的巨变。“我们搭建了一个600平方米的LED屏,将浩瀚的星空、航天飞船等虚拟场景即时可视化呈现,技术带给艺术的想象力已经突破了物理限制。”他描述的虚拟拍摄场景,让无法实体搭建的宏大画面成为可能。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涌现带来了颠覆性变革。张升透露,其团队已开始研发自有的AI工具,在热播剧后期制作中部署专项AI模型并搭建高效工作流,实现了从“使用技术工具”到“自创技术工具”的跨越。

    科技赋能不仅关乎内容的诞生,更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观看体验。中国广电集团技术部副经理谌颖的工作直击用户痛点——让传统广电“老三样”(电视机、老旧机顶盒、同轴电缆)升级为“新三样”:智能电视机、超高清插入式微型机顶盒,以及光纤与5G融合传输网络。他现场展示了一个形似U盘的设备——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可直接插在电视机上并隐藏于面板背后,解决了连线多、不美观的问题。

    在广电总局启动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后,谌颖团队全力投入这场“视听体验保卫战”,推动实现了“家庭开机看直播,一个遥控器看电视”。他们研发的三模通用遥控器实现“所见即所控”,并正在攻关将机顶盒功能完全内置的智能电视一体机。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在春晚、元宵晚会等舞台正大放异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副召集人于蕾分享了总台创作坚守的“思想+艺术+技术”黄金公式。她强调,技术虽服务于思想与艺术,却决定着视听呈现的天花板。2025年蛇年春晚诞生的现象级节目《秧BOT》正是这一理念的结晶——将最尖端的机器人与中国古老的秧歌舞结合,引发全网热议。

    网友戏称,元宵晚会中撒贝宁与机器人的互动为“人类与AI的世纪牵手”。于蕾透露,这个看似欢乐的节目背后是工程师与舞蹈编导团队长达5个月的艰苦攻关。“我们内心很坚定,一定要让时代最新、最尖端的科技与最古老、最质朴的文艺样态碰撞。”在于蕾看来,这种碰撞激发的能量,正是“民族强大而温柔的文明底色”。更令团队惊喜的是,春晚后机器人产业呈现勃兴之势,“创作能推动产业发展,是巨大的奖赏”。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广电行业 科技创新 AIGC 用户体验 春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