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 06月23日 01:22
在电池坟场,宁德时代也干不过小作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市场的现状与挑战。尽管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千亿元,但实际操作中却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技术门槛、环保压力、行业乱象以及监管难题。文章揭示了电池回收行业中存在的低效、不规范甚至违法行为,并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强调了技术进步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巨大,但回收技术和环保标准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速,导致退役动力电池数量激增,预计到2030年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然而,目前的回收技术和环保标准难以满足需求,行业乱象丛生。

🏭 电池回收行业存在技术和环保双重困境。主流的电池回收方式包括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湿法冶金技术回收率高,但对设备和技术要求高,环保问题难以解决;而拆解回收过程中,小作坊的暴力拆解方式,对环境和工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 行业监管面临挑战,小作坊成回收“主力军”。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范,但实际管理难度很大。由于电池回收链条长,收集环节难以有效监管,导致大量废旧电池流向小作坊。这些小作坊以高价收购,但回收过程不规范,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 梯次利用存在质量问题,二次电池安全堪忧。梯次利用的电池在质量和安全方面难以保证,缺乏质保协议,电池质量无法追溯。回收电池的验收标准粗暴,导致“全瑕”电池包流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原创 差评君 2025-06-23 00:01 北京

商机过去了,又或许是还没到。



新能源市场发展贼快,今天你卖了 1 万台,明天我们卖了 4 万辆。咱们看着各家车企的销量榜,都有种看天文数字的感觉。


而且大伙加加起来的战绩也非常亮眼,2024 年全球 1823.6 万新能源车销量里,中国贡献了 70%。


但看到这些数字时,差评君突然想到,咱们卖了这么多新能源车,那用旧了的电池都去哪了?


要知道,我们国家规定新能源车上的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到 80%,它就不能再上岗了。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 58 万吨。而且,越往后,退役的动力电池会更多。预计到 2030 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这送到嘴边的千亿市场,不就成为可遇不可求,先入场就先赚到的蓝海了吗?


怕这行水太深,差评君动用了点人脉,找身边专业搞材料回收的朋友问了一下。


对方和我们说,现在他们企业在电池回收这块,已经用上了第三代的湿法冶金技术,能做到 95% 的回收率。成本也被狠狠地打下来了,早期回收每吨镍钴成本要 6-7 万,现在只要 5000 到 1万。


而且,差评君简单了解一下,发现这行看似现在还没卷起来。


因为 2018 年工信部才推出了一个电池回收行业的“ 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也就是行内常说的“ 白名单 ”,简单来说,就是对你回收能力的认可。


但一直以来,这个名额都给得相当谨慎,2018 年到 2024 年,总共才只有 156 家企业入选。


也就是说,这个市场现在其实也不是很激烈?


正当差评君以为找到个好生意的时候,无意中认识的一个在白名单企业干了 4 年的员工老王,却叫我赶紧刹车。


他给我从里到外地吐槽了整个行业,甚至连带着自己公司的各种骚操作,都扒了个遍。。。


首先就是,这行现在不好做。


因为不是只有白名单,才可以从事电池回收。所以,这个市场里面早就已经乌央乌央挤满了人了。


其实很早之前,做动力电池回收就已经相当挣钱了。2019 年前后进价 300 万的电池,经手净利可以达到七八十万。


后来,到了 2021 年前后,因为锂钴镍的价格暴涨,更是直接把电池回收这行给带飞了。


2021年年初,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还是 5.3 万元/吨,到了 2022 年11月,已经暴涨到了 61 万元/吨。两年时间,疯涨 10 倍多。


这直接导致 2021 年动力电池回收的公司的数量,随之暴涨了 635%,公司数量增长的曲线都快被掰成 90° 了。


别看白名单上的企业少,实际上在干这行的人可真不少。所以很不幸,咱们这波进去已经喝不到什么汤了。。。


其次就是,电池回收这事,其实相当考验技术。


目前主流的电池回收有两种,一种叫梯次利用,一种叫拆解回收。


像前面卖铁钴镍的这种,就属于拆解回收,一般会在电池衰减到 20% 以下时操作。这个阶段的电池基本就没有再利用价值,只能彻底报废,把镍钴锂等金属整出来卖掉。


大部分的企业都会选择湿法回收,也就是把电池的电极材料放到酸碱溶液里,让金属离子浸出。然后通过萃取剂把这些金属离子分离出来。


但电池湿法回收对于设备和技术有比较高的要求。不说回收利用率了,光是环保问题很多企业都根本过不了关。


以前咱们老说,一节五号电池埋在土里,它方圆一米的地方 100 年长不出东西了。


这句话对如今的 5 号电池来说,是有点夸张了,但对动力电池来说,却可能刚刚好。


就拿泡电池这一步来说,电解液中的氟化物和水接触后,就会产生剧毒且有腐蚀性的氢氟酸,会污染水体、土壤和空气。人类呼吸或者接触到,会严重刺激呼吸道。


图源澎湃新闻


但老王说这行里面真正能做到规范回收的企业少之又少,除了邦普循环、天奇和格林美这一类头部的企业,其他很多都不规范,甚至包括了白名单的人,“ 不少白名单比个人还不规范 ”。


此前白名单企业赛德美的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过有些企业“ 挂羊头卖狗肉 ”,打着回收旗号做矿料加工,只是“ 捞一票就走 ”。


多说一句

目前德赛美的官网已经注销,董事长也成了失信被执行人


老王还现身说法,说自己所在的公司就是把泡过电池包的电池污染液,直接排放进下水道中。


来自受访者提供


当然了,老王还安慰了我一下,说现在镍钴锂价格都掉了,所以,除非逼不得已,他们一般都会选另一种利润更高的回收方法,也就是梯次利用


电池容量在 20-80% 之间的动力电池,就会按照容量情况,重新拆解、重组,下放给叉车、储能站之类的设备用,发挥余热。


瘦死的骆驼毕竟比马大,退役的磷酸铁锂电池,也比现在低速公交用的铅酸电池寿命长,能量密度高。


这么操作之后,环境污染问题不大了,但是骚操作也是不少。


首先就是电池质量问题。梯次利用的企业往往不会跟下游收电池的企业,签订质保协议,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电池的质量没办法保证。


举个例子,假如火锅从差评君这里买了一批新电池,我一般需要提供起码 8 年,或者 12 万公里的质保,来保证电池的安全性,最起码追责也能找到人。就像咱们买电器,得包个一两年的质保售后。


可是二次回收的电池,就是卖一单算一单。


卖电池的人不为电池的后续安全问题负责。只要拿这电池回去造的东西,在卖出去的半年或一年质保期内,不要因为电池出大问题就行。


而且,收电池的人验收方法也非常粗暴,不管你电池寿命咋样,基本只是测个电阻电压,确定电池没大毛病就拿去用了。


所以,只要不是外形破损或者明显鼓包,这种“ 全瑕 ”的电池包,其他都能收拾收拾再战。


甚至,老王的公司还算有点“ 良心 ”的,起码鼓包电池不用。但有些小作坊把鼓包电池拆拆拼拼,就拿给二轮、三轮车用了。。。


更颠覆差评君认知的是,在小作坊面前,白名单企业们压根没竞争力。


电池回收的真正大头其实在这些小作坊手上,因为小作坊下料就是猛,成本低,给电池开的回收价也高。


但且不说环境够不够达标,小作坊工人的人身安全都不一定能得到保障。


因为通常来说电池拆解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全放电,非常容易起火,之前宁德旗下的邦普都出现过一次严重的火灾事故。


但小作坊管你是刀片电池,还是什么 cell to pack 工艺,工人们举着榔头锤子就上了。


根据澎湃新闻的实地走访,工人用切割机和榔头来切割和拆解电池,割得火星四射。甚至负责人自己都和记者坦言:


“ 我们也怕着火 ”


最难受的是,你还拿这种情况没啥办法。


为了对付他们,我们也想了不少招。其实国家很早就尝试介入和管理,去年 12 月还正式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


但实际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因为电池回收的链条太长了,怎么管好第一步,也就是废旧电池的收集,就是个难题。


老王和我说,像邦普和格力美这种头部的电池回收企业,都有固定的合作伙伴,像是当地的公交公司,或者是类似中汽研的测试机构。


这些头部集中的订单之外,就成了小企业和小作坊们分餐的目标了。


虽说,我们去年年底的时候,已经设立了 1 万多个动力电池的回收服务网点,想通过这种方式,来集中管理。


但中国每年几十万吨的退休电池,依然是网点们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当电池或车辆报废之后,这些电池绝大部分还是会流向各地的报废拆解厂。最后被小作坊们,用高价收走。


后来我们还搞了一个叫电池 ID 码的东西,这个刻在电芯上的二维码里有电池的生命周期数据。


按理来说,有了这个防伪码,小作坊就不能用劣质电池浑水摸鱼了。


结果,老王说这东西他们也早就有办法对付了。而且非常简单,就是磨掉,装作它本来就没码。


除了难管之外,现在很多技术也不成熟,这也就导致了回收再造出来的电池,用着未必靠谱。


就拿梯次利用来说,中科大专门从事梯次利用研究的 Jack 和差评君说,现在计算电池内部状态的算法和模型都不够准。“ 只能说能用,但没有可靠性一说。”


但如果不知道电池内部具体状态,只是把差不多容量的电池串并联起来。会因为电池的内阻大小不同,导致电流密度和寿命衰减速度不同。长期使用容易局部高温和热失控,或者是过充过放。


而且,各家电池的工艺也都不同,也会使得电池寿命变化速度有差异。


所以,Jack 一再和我说,他还是觉得电池回收这事得车厂和电池厂们自己来做最合适。因为车企对于放出去的电池使用周期最了解,而且方便溯源管理。


比亚迪、宁德其实已经在做类似的事。特斯拉的官网,也有专门的电池回收服务。


但市场的乱象,可能也是因为咱们还没进入真正的动力电池退役潮。根据一品汽车数据,2025 年到 2030 年动力电池退役量还会有近 10 倍的增长。


所以说,真正的商机还没有到来现在这些入场的电池巨头们,大概就是在为未来做准备。但无论如何,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这件事情的专业度也会越来越高,想再像现在这样低成本地赚钱,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不过差评君觉得,大家不妨也可以期待一波。这么多的废弃电池要是能被好好利用起来,搞搞储能设备,最起码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气,靠着电池削峰填谷,都能给咱省下不少钱呢。


撰文:四大

编辑:江江 & 面线

美编:阳光


图片、资料来源

湃调查|动力电池回收乱象:暴力拆解,再组装“三无产品”

动力电池回收乱象:暴力拆解,再组装“三无产品”

2022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研究报告 - 千际投行

财新周刊|动力电池回收纳入强监管 国务院条例启动制定

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白名单”暂停受理引热议 - 中国能源报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新能源电池回收 动力电池 行业乱象 环保 市场机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