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Ace人生 2025-06-22 17:19 浙江
通过工作日志,看到人与AI Agent的同构。
项目记录文档的内容如下:2025年06月第四周
本周事
[] 项目1:xxx
[] 项目2:xxx
[] 项目3:xxx
----
20250624
今日事
xxx
今日行
xxx
今日思
xxx
----
20250623
今日事
[] 项目1:背景了解、项目调研
[] 项目2:完成代码编写
今日行
1. 项目1:背景了解、项目调研
完成:50%
2. 项目2:完成代码编写
完成:100%
3. 临时:新需求讨论
今日思
1. xxx方法的实现不够简洁,可以试试yyy
项目跟进文档的内容如下(就是一个简单的列表):【自驾用户数据】用户标签数据开发
需求
1. 来自xxx业务方
2. 功能需求:(1)(2)(3)
3. 性能需求:(1)(2)
4. 期望日期:20250630
参考
[需求文档](链接🔗)
[会议记录](链接🔗)
...
构思
可选方案:
方案1:
方案2:
选择方案2,原因如下:
1.
2.
3.
它有如下缺点需要明了:
1.
2.
数据源
1. 用户使用日志:无现成表,需要同步和解析
2. 用户登录表:已有表xxx,需申请权限
3. ...
数据探索
1. 日志格式
代码:
结果:
解析逻辑:
2. xxx表
(1) 数据量
代码:
结果:
(2) 空值情况
代码:
结果:
...
数据开发
1. 第一步:xxx
代码:
结果:
2. ...
数据验证
1. 明细采样
代码:
结果:
2. 标签分布
代码:
结果:
数据回补
跟业务@xxx沟通,回补数据到20250101
迭代需求
1. 数据问题1:发现xxx问题
问题:
排查:
原因:
方案:
实现:
验证:
2. 新需求2:需要增加功能xxx
...
我已经坚持写上面这样的文档很多年:我每周新建一个【日常记录】文档,并写下“本周事”;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下“今日事”“今日行”;有新的项目来,我就在【项目跟进】文档中新增一条项目记录;开始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我新建一个【项目记录】文档。可以说我的工作是基于文档推进的。现在想来,这种方式倒是和AI Agent的规划(Planning)、记忆(Memory)、推理(Reasoning)和反思(Reflection)等重要理念暗合。3. 工作日志里的“Agent DNA”上述工作日志包含下列一些要素:“日常记录”文档的“本周事”“今日事”是典型的规划。这个规划是从每周的粗颗粒度,细化到每天的细颗粒度;而且是随着每天的进展而不断动态调整的。这像极了AI Agent的规划过程。📍“项目记录”文档是典型的记忆(Memory),详细记录了整个项目的所有信息,包括需求背景、参考来源、方案设计、实现细节以及迭代过程。它让我在任何时候,哪怕过了很久,重新进入这个项目时,能快速召回上下文,迅速上手。如果有新人接手,这个文档相当于从头到尾回放了整个项目,能从0复刻。。💾在“项目记录”文档中,有专门的“构思”部分,记录了推理(Reasoning)过程。这种推理过程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也会记录,特别是当一种方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要构思新的路径来实现的时候。这种推理往往会导致新的规划(Planning)。🔍“日常记录”文档的“今日思”是典型的反思(Reflection)或者说学习(Learning)。它为未来方案或路径的优化提供思维的发端。🔄可以看到,人的工作工作和AI Agent是同构的;或者说这一轮AI Agent的浪潮就是机器模拟人的思维和行动过程的创新历程。我们可以反过来,从AI Agent的工作过程,映照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从而强化规划、记忆、推理和反思等基础行为,更有意识地提升工作的能力。♻️4. 小结借“工作日志”这一日常窗口,我们能清楚看到:工具化的大脑(AI Agent)与 写作化的大脑(人类)其实遵循同一套底层逻辑。把 Agent 思维反投于自身,我们即可持续强化 计划、记忆、推理、反思 四大基座,让工作更笃定,更有效!🚀欢迎加入「AI行动派」,"用AI做点什么"。我在公众号「无人之路」每周更新"AI启示录",输出"学AI,用AI"的最新实践与心得。不过这只是冰山一角。在知识星球「AI行动派」中,有更多更丰富"学AI,用AI"的各种资源、技术、心得,每天更新,最近主要集中在AI Agent上💡。欢迎加入,一起行动!AI行动派2025年项目跟进
⌛️2020620:项目zzz
尚未开始
✅ 20250612:项目yyy
项目yyy记录文档(链接🔗)
✅ 20250503:项目xxx
项目xxx记录文档(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