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刘德华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专业歌手,但是华语乐坛唱片销量最高的歌手就是刘德华。在展开讨论之前首先申明 : 这里说的销量是指歌手的实体唱片总销量,不是单张唱片销量,而且必须是正版唱片总销量,因为盗版唱片销量是没法统计的。数字唱片销量也不在讨论范围内,那些拿着周杰伦的数字专辑《最伟大的作品》来讨论的请退下,因为一旦涉及《最伟大的作品》,又得把肖战的《光点》请上来PK,有损本文的纯洁性和严肃性。
好,正式开始: 每当有人问起华语乐坛哪位歌手的唱片销量最高,邓丽君、张学友、周杰伦这三位歌手总会被拿出来比较。这三位歌手分别在80年代、90年代、00年代的唱片市场上占据着统治地位,而且对各自年代的音乐审美塑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三位歌手的唱片总销量都不如刘德华。
一·先说邓丽君(生于1953年,逝世于1995年,出道于1967年)
1967年,14岁的邓丽君签约台湾宇宙唱片公司,开始出版唱片。她的巅峰期是在70、80年代。
1975年邓丽君签约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开始红遍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国,唱片销量随之大爆发。
1983年,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宣布邓丽君自1975年加盟宝丽金至1983年这8年以来,唱片总销量突破500万张,是当时的华人歌手最高记录。
500万张是什么概念?1990年,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宣布旗下歌手谭咏麟自1979年到1990年这11年间,唱片总销量突破1000万张。
邓丽君即便加上1967年到1975年间出的唱片,再加上1983年到1990年间出的唱片,总销量也未必能达到1000万张,也就是说——邓丽君唱片总销量截止1990年,还不一定能比得上谭咏麟。
邓丽君在日本唱片市场是华人歌手里绝对的第一名,她加上日本市场,截止1990年唱片总销量也许能比得上谭咏麟吧,仅仅是也许。
1988年,邓丽君因身体健康原因转入半退休状态,1995年去世。而谭咏麟90年代一直在出唱片,00年代也一直在出唱片。
所以你觉得邓丽君的唱片总销量能超过谭咏麟吗?大概率是超不过的。
1979年,邓丽君的歌声传入内地,风靡一时,但歌迷听的基本都是盗版。直到1987年内地才第一次引进邓丽君的正版专辑,引进机构是中国唱片总公司,专辑名称是“邓丽君歌曲精选”。
就在1987年邓丽君第一次在内地出正版唱片时,台湾来的混血歌手费翔因参加春晚而爆火,唱片随之热卖。
1987年到1990年这三年里费翔实际上取代了邓丽君的地位,成为华语乐坛第一偶像。
1990年,台湾偶像组合小虎队又席卷内地,取代了费翔的位置。
1992年,香港歌坛四大天王又取代小虎队,同时期台湾歌手周华健、张信哲纷纷发力,邓丽君声势不再。
总而言之,邓丽君职业生涯唱片总销量真不一定比得过跟她年龄相仿的谭咏麟,这还是在谭咏麟没几首太红的国语歌,主打粤语歌的情况下。
打不过谭咏麟,邓丽君自然不会是华语乐坛唱片销量的总冠军。
二·再说说张学友和刘德华(两位歌手都生于1961年,首张唱片都出版于1985年)
在香港地区张学友自出道以来唱片销量始终压刘德华一头,无论是单张唱片销量还是年度唱片销量。刘德华只在1999年获得了香港地区唱片销量年度总冠军,职业生涯只赢了张学友这一次。
在台湾就不一样了,张学友从1986年开始出国语专辑抢滩台湾市场,连续几张专辑都是销量几千张,可以说是惨淡之极。
1990年张学友的国语专辑《似曾相识》在台湾又卖了几千张,他彻底灰心,之后连续三年都没出国语专辑,那时台湾是学友的伤心地。
与张学友不同,刘德华在台湾唱片市场可以说是一路顺风顺水,电影银幕偶像效应功不可没。1989年刘德华在台湾出了两张国语专辑《回到你身边·法内情》和《爱的连线》,都有5到10万张的销量,这比起同时期张学友单张专辑几千来是以倍数来拉开差距的。
1990年,刘德华的国语专辑《如果你是我的传说》在台湾销量超过35万张,成为台湾唱片市场的一线歌手,他也是首位引爆台湾唱片市场的香港歌手,之前两位香港乐坛前辈谭咏麟和张国荣的国语专辑在台湾都是反响平平;对比同年张学友因为国语专辑《似曾相识》几千张的销量而灰心失望离开台湾市场,真是冰火两重天的境遇。
之后的1991年、1992年,刘德华最新的国语唱片在台湾继续高歌猛进,而张学友则销声匿迹查无此人,故事的反转,发生在1993年。
1993年,张学友在台湾发行了他的国语专辑《吻别》,全台湾销量过100万,创下记录,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战封神。
此后,从1993年到1996年,张学友的国语唱片在台湾市场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连续四年获得年度唱片销量冠军。
不过刘德华也不错,年度总销量紧跟在张学友之后,并且在1994年还因为《忘情水》专辑的火爆,跟张学友一起并列获得年度唱片销量冠军。
1997年开始,故事又反转了——1997、1998、1999年,刘德华连续三年的年度唱片销量反超张学友。到了2000年就不提了,那是周杰伦的天下,是后话。
纵观台湾唱片市场的销售情况,尽管张学友在1993年到1996年有过四年的超强统治期,但刘德华从1989年一直到2000年都超级稳定,唱片总销量超过张学友。
内地市场跟台湾市场类似,1988年内地第一次引进刘德华的专辑《回到你身边》,销量就很不错,之后刘德华的唱片销量一直都很稳定。
内地在1985年引进播出了刘德华主演的香港电视剧《神雕侠侣》,从那时起内地人就认识刘德华了,之后的几年刘德华的电影也在以录像带的形式在内地流传。刘德华在影视上的成功有助于他打入内地的唱片市场。
张学友也拍电影,但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内地人没多少人认识他,他的唱片也主要在广东销售。张学友真正在内地大火也是靠着1993年的专辑《吻别》,这张专辑全亚洲销量超400万张,对于张学友的职业生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吻别》就没有如今的歌神。
1997年,香港回归,刘德华以一首《中国人》唱响内地,之后三年的声势也一直压张学友一头。
内地的唱片市场有个规律,就是基本追随台湾市场。除个别歌手外,一般在台湾大爆的歌手都能在内地大爆,当然唱的必须是国语歌,闽南语歌手不在此列。刘德华和张学友在内地唱片市场上的表现跟台湾市场很相近,都是头尾时期刘德华占优,中间时期张学友占优。
《音像世界》杂志统计1992年到1999年的内地唱片销量,刘德华比张学友略占优势,排名第一。如果加上之前的1988年到1991年的销量情况,刘德华优势更大,更是稳居第一。
90年代刘德华打入韩国和日本的唱片市场,也有不错的销量。而以翻唱日语歌为主的张学友在韩国和日本市场上一片空白。
整个职业生涯,刘德华出了50多张专辑,还有若干精选集,比张学友多出了大概10张左右的唱片。唱片总销量刘德华赢过张学友。
三·最后再说说周杰伦(生于1979年,出道于2000年)
从2000年到2010年,周杰伦是华语唱片市场的绝对统治者。
2010年对于华语唱片业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年份,这一年中国的磁带生产线正式停产,磁带这种音乐载体跟大家Say拜拜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彻底成了记忆。CD虽然还有,但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大家都开始用手机听歌。
周杰伦在2010年发布了他的新专辑《跨时代》 ,这个专辑名称寓意着红了十年的周杰伦要跨入到下一个十年的音乐新时代,但从结果来看——专辑口碑上没有跨越,唱片销量上也没有跨越,但在“红”这件事上周杰伦算是跨越了,下一个十年他虽然在QQ音乐的收听率上曾短暂输给过三巨头,但总体来说,他依然是华语乐坛统治者。
周杰伦的唱片销量大多来自于2000年到2010年间出的专辑。2011年出的专辑《惊叹号》当年也有销量过百万的报道。到了2012年,世界末日虽然没来,但实体唱片行业基本崩盘。
周杰伦的专辑唱片,不用赘述,大部分歌迷都如数家珍,但关于每张唱片的全亚洲总销量,周杰伦以及他的唱片公司从未有过权威披露,只披露过台湾市场的销量——2000年11月发布的首张专辑《Jay》台湾销量50万张,后面的专辑台湾销量一般都在30万张左右。我们只能通过唱片市场的整体销售情况来推算一下周杰伦的唱片销量。
内地唱片市场的巅峰是2003年,唱片总销量7600万,台湾是1500万,内地市场规模是台湾的5倍,以此推算这一年周杰伦专辑内地销量应该在150万到200万之间。再加上香港市场、新马市场,总销量差不多能有300万。
也就是说周杰伦从2000年到2010年,每张专辑全亚洲差不多都有200万到300万的销量,这是相当恐怖的数据。跟周杰伦同时期竞争的陶喆、王力宏、林俊杰、五月天、陈奕迅等人的数据不用列了,根本打不过周杰伦。回到我们的主题,还是得让刘德华来对阵周杰伦。
刘德华销量最高的唱片是1994年的《忘情水》,全亚洲销量300多万,大概跟周杰伦的最高单张唱片销量持平。刘德华其他专辑没有精确统计数字,但全亚洲销量过百万的肯定不少。
专辑50多张,加上精选集,刘德华总共出过七八十张唱片,周杰伦总共出过十几张唱片。说刘德华的唱片总销量不如周杰伦,你信吗?反正我不信,只有一部分铁杆的周杰伦歌迷会信。
刘德华职业生涯唱片总销量的具体数据是多少?我估计会逼近5000万。内地1993年左右的磁带发货会上首发过百万的磁带有很多,市场火热,刘德华90年代在内地的磁带销量肯定是相当可观的。
70张唱片,保守估计每张平均销量70万(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内地,五地总销量70万,还不够保守?光香港都能卖30万张)。算下来逼近5000万真的是一个很保守的估计。但在华语乐坛的唱片市场上,这个销量也肯定是天花板了。
刘德华作为一位全民偶像,在90年代的华语乐坛有着超级稳定的唱片销售成绩,他不是统治力最强的,也不是爆发力最强的,但一直在强力输出。
年轻偶像的意义是跟千万人谈恋爱,给大家一个可幻想的对象。而已经功成名就的老偶像,意义就在于给大家树立一个榜样,让大家知道啥叫大力出奇迹,啥叫苦心人天不负。
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说刘德华在华语乐坛的成就不入流。华语乐坛唱片总销量冠军如果还不入流,你找一个入流的歌手来看看?
刘德华有个外号叫“刘半桶”,意思是影坛和歌坛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刘德华影坛上的成绩其实很不错,整个90年代总票房仅次于成龙、周星驰,高于周润发,是香港影坛的季军得主。
影坛票房季军,歌坛销量冠军,这两项荣誉任取一项戴在一个艺人头上,都值得这个艺人吹一辈子;两项全戴在同一个艺人头上,这个艺人成了半桶?难道不应该是两桶吗?
说回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拼的是什么?拼的当然不是艺术性,讲艺术性不如去听古典乐,流行音乐拼的就是流行度。比拼流行度,唱片销量是最具说服力的,销量冠军是万千歌迷拿着钱去唱片店投票投出来的,可不是一群看客上嘴唇碰下嘴唇就能否定的。
番外篇,本文主旨是探讨唱片销量,不是探讨唱功,有人想绕开销量贬低刘德华的唱功,那我刘在评论区奉上张学友刘德华唱同一首歌的对比视频,《上海滩》《沉默是金》,大家可以比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