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文:婚检查出艾滋病,无论是否保密都会被停职。
近期,婚前医学检查(以下简称“婚检”)结果的保密问题,引发广泛讨论。
6月4日,湖北一名妇产科主治医生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实际工作中,医生无论是否向患者另一半告知婚检结果,最终往往会面临辞职或停职的处境。
这名妇产科医生在社交平台写道:“两个月前一位女性婚检有艾滋病,首诊医生上报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将结果告诉这名女性,女方称不能告诉她对象。结果前段时间,男方得了艾滋病,直接去卫健委告那名首诊医生,医生被停职待业。一年前,又有一位婚检女性检测出艾滋病,医生上报疾控中心并主动告知她对象,结果双方未结婚,女方持续投诉,医生被停职三个月,之后辞职。”
该话题在网络平台迅速发酵。《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目前该名医生已删除相关帖子。记者通过社交平台联系该医生,截至发稿未获回复。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医生出于对患者隐私权的尊重,一般不会主动将婚检结果告知患者的另一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石佳友认为,当务之急是推动全国性法规的修订。合理的法律设计,应在尊重感染者隐私的同时,切实保障性伴侣的知情权与健康安全。这种平衡通过法律明确各方的权利边界,实现相互制约与保护。
不过,他也指出,若要同时系统性地修改民法典、结婚登记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现实操作难度较大。当前,更可行的路径是推动《艾滋病防治条例》的修订。作为行政法规,其修改流程相对简单灵活,难度较小,有较强的现实可操作性。比如可借鉴广西的做法,在条例中增设由疾控机构在婚检或确立性关系时履行告知义务的条款,并严格限定告知范围,仅限于配偶或同居性伴侣,避免扩大适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