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北、黄淮地区出现阶段性旱情,主要受高温和降雨减少的影响。4月以来,降水量持续偏少,叠加6月份高温干旱,导致土壤失墒迅速,高峰期气象干旱面积一度达到55万平方公里。同时,农业旱情发展迅速,高峰期农田缺墒达到9300万亩,比常年水平高出5000多万亩。尽管旱情严重,但总体损失较轻。
🤔 **气象干旱持续时间长、程度深:** 4月以来,华北、黄淮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少,叠加6月份高温干旱,导致土壤失墒迅速,高峰期气象干旱面积一度达到55万平方公里,远超往年水平。
**解释:** 持续的干旱天气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土壤墒情下降,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
**论据:** 4月以来,华北、黄淮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少,叠加6月份高温干旱,导致土壤失墒迅速,高峰期气象干旱面积一度达到55万平方公里。
😨 **农业旱情发展迅速、面积广:** 高峰期农田缺墒达到9300万亩,比常年水平高出5000多万亩。
**解释:** 农田缺墒是指土壤水分不足,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影响农作物产量。
**论据:** 高峰期农田缺墒达到9300万亩,比常年水平高出5000多万亩。
💪 **旱灾总体损失较轻:** 尽管旱情严重,但总体损失较轻。
**解释:** 这主要得益于及时有效的抗旱措施,例如灌溉、抗旱播种等。
**论据:** 文章中明确提到“旱灾总体损失较轻,比较少”。
格隆汇7月12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徐宪彪在应急管理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期受高温和降雨减少的影响,华北、黄淮出现了阶段性旱情,总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气象干旱持续时间比较长、程度也比较深。主要是4月以来,降水量持续偏少,又叠加6月份高温干旱,那么土壤失墒就比较快,高峰期气象干旱面积一度达到55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还是比较大的。二是农业旱情发展比较快、面积也比较多。那么高峰期农田缺墒达到了9300万亩,常年只有4000多万亩,也就是多了5000多万亩。三是旱灾总体损失较轻,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