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6月18日 07:39
没想到的销售手段:海报中代言人在左边,竟能影响我的购买决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揭示了商家在营销中常用的心理学策略,旨在帮助消费者识别并避开消费陷阱。文章探讨了从店员着装、幸运暗示、产品外观设计到广告模特位置等多个方面,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通过实验案例和心理学研究,文章提醒读者在购物时保持理性,关注产品本质,避免被营销手段迷惑。

👔 店员着装:穿着正式的店员可能会引导消费者进行炫耀性消费,或引发对高消费场所的警惕,从而影响购买决策。

🍀 幸运暗示:商家利用“幸运”的暗示,如吉利的名字、数字、优惠券等,诱导消费者减少理性,增加消费。

😠 产品外观:外观设计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例如,平价产品更倾向于设计成“友好脸”,而高端产品则可能采用“拽拽脸”的设计。

🧍 广告模特位置:广告中模特与商品的位置关系,会影响消费者对商品功能的关注点。模特在左商品在右,可能更关注新奇功能;反之,则更关注基础功能。

注意!前方618!大批购买欲即将向你发起进攻!

图丨giphy

说实在的,在各种购物节“猖獗”的十几年里,我们都练就了躲避消费主义大坑的灵活身手:为凑满减买不必要的东西,不存在的;先涨价再降价的诡计,早看破了。

但谁能想到,店员穿笔挺的正装、广告海报中模特的站位……竟然也是商家让你多多下单的计谋!

前方4个干扰你消费决策的设计,来看看你能识别几个、躲过几个呢?

店员穿正装,等于抢我钱

进店消费,看到店员/服务员/其他顾客穿着正装,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可要捂好钱包了。

当消费环境里的其他人衣着正式的时候,有的消费者会更想融入这种“高大上”的氛围,以至于进行更多的炫耀性消费

比如你走进一家餐厅,看到服务员和其他顾客都西装革履,而自己却穿着背心裤衩拖鞋,顿时有了“我穿的衣服输了,但点菜绝对不能输”的念头,哐哐点了一堆当日推荐菜,“别小瞧穿地摊货的人,我也很有钱的”。

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情况可能完全相反。他们看到消费场所的其他人穿得一本正经,内心反而会警铃大作:警报!这里是高消费场所!下单需谨慎!

你是哪一种呢?

送你假好运,催你真花钱

商家有时会给你一些虚伪的“好运”,来诱导你进行实打实的消费。

有研究发现,在拥有了幸运的信念后,人们更喜欢买新东西,并且也更倾向在消费中减少理性、承担风险

举几个例子:

两个差不多的产品,假设一个名字叫“A8”,一个叫“S4”,大家会倾向于买第一个产品,因为名字吉利;

两只差不多的股票,股民朋友更喜欢买代码里有“8”的那只,暗暗相信买了会“发”;

面对新产品犹豫不决,老板压低声音说“我只给你一个人优惠价”,你可能当即就下单了(事实上他们对所有顾客都这样);

电商平台说你是万里挑一的幸运鹅,给了你几张优惠券,你高高兴兴下单了许多并不熟悉甚至不需要的东西(转头发现整个社交媒体都是这样的幸运鹅)。

等等,“618”这个数字组合,是不是也暗藏玄机?!

外表越拽,奢侈品越好卖

怎么让奢侈品卖得更好?把它的外观设计得拽一点!怎么让平价货卖得更好?把它的外观设计得友好一点!

实验是这样的。

132名参与者被要求看汽车图片,并表达购买欲望强度。

第一张图有两辆平价车,区别仅在于一辆看起来温和友好,另一辆看起来有侵略性。结果发现,大家更喜欢看上去温和的。

第二张图是两辆高端车,也是一辆外观更温和、一辆外观更拽。实验结果和上面相反,人们更喜欢外观有侵略性的。

左图为“友好脸”汽车,车头灯尾部向下、进气格栅两端上扬,像一个笑脸;“拽拽脸”汽车车头灯尾部向上、进气格栅两端下垂,像一张生气的脸丨参考资料[4]

实验者把汽车换成了手机,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平价手机,温和友好的“微笑脸”更受欢迎;高端手机,有侵略性的“拽拽脸”更受欢迎丨参考资料[4]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咬牙买高端货时,一定多关注一下性能而非狂拽酷炫的外观,除非你就愿意花钱买“别人高攀不起感”

模特站哪边,竟然有讲究

广告海报,上面印着商品和模特/代言人,这是一张广告海报的基操了吧?但这里面竟然也有说道。

实验是这样的。

参与者想象自己需要采购一台电脑,并根据研究者提供的广告海报做出商品评价、表达购买意愿。

结果发现:

当模特在左、商品在右,且两者离得远的话,大家更关注电脑的基础功能;如果两者离得远,大家倾向于买个有新奇/突出功能的酷炫电脑。

当模特在右、商品在左,且两者离得远,女参与者明显表现出对有酷炫功能电脑的偏爱;如果两者离得近,男参与者则明显想买个基础参数扎实的电脑。

学会了!这个品牌一定很想让消费者关注空气净化器的新奇功能吧🤔丨电商截图

听上去有点复杂烧脑?一句话总结:广告海报中模特与商品的相对位置,可能会被有意无意用来引导消费者的判断

为了做出更好的购买决定,记得把商品的“基本功能”和“过人之处”都多了解一下

再说些广告圈秘闻吧

还有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在了商家促销上,我们来随便看看:

因为阅读顺序一般是从左到右,所以我们习惯认为左边代表过去、右边代表将来;

减肥产品把“减肥前”照片放在左边,把“减肥后”照片放在右边,就会有更好的销量。

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接触会带来安全感,这也让消费者更愿意买些昂贵的、有风险的商品;

“这位客人您喜欢这条金手镯吗?我来给您戴上吧”,店员为你戴手镯的时候,其实就在“暗暗施法”了。

人们会觉得“动起来”的食物更新鲜更好吃;

很多食物广告都富有动感,比如溅起来的牛奶、汩汩流动的橙汁、掰断时蹦出碎屑的薯片等等。

Guokr

你还识破了什么广告宣传上的小计谋?哪种广告最能击中你的购买欲?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年中大促在即,我们互帮互助、保护钱包。

参考文献

[1]樊瑞琪, 汪波. (2023). 商品-模特距离及广告诉求对消费者评价的影响:性别的调节作用. 心理技术与应用, 11(2), 65-86.

[2]严燕, 柳武妹, 王雪枫. (2023). 他人和自身着装风格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调节定向理论的阐释. 心理科学进展, 31(12), 2419-2440.

[3]骆紫薇, 吴毓婷. (2022). 福至心灵: 幸运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 心理科学进展, 30(2), 464-474.

[4]谢志鹏, 汪涛. (2017). 产品也会皱眉头?产品的“侵略性表情”对消费者的影响. 心理学报, 49(5), 680-691.

[5]李越, 辛自强, 兰艺华. (2023). 亲关系动机对家庭消费决策及婚姻满意度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 39(3), 350-359.

[6]魏华, 段海岑, 周宗奎. (2018).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消费者行为.心理科学进展, 26(7), 1294–130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Margaret,编辑:李小葵,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消费心理 营销策略 购物陷阱 广告设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