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y的设计奥德赛 06月18日 01:15
用 Agent Vibe Coding靠谱吗?7天制作2个网站,Flowith、Manus的实践、踩坑与思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是作者对AI协同实验的复盘,探讨了Agent Coding工具的能力边界、Agent交互以及协作模式的变化。作者通过使用Flowith Neo、Manus、V0和Gemini等工具,构建分享网站和AI Coding知识库,深入分析了Agent在Coding效率提升方面的优势,以及在视觉调优和迭代方面的不足。文章还对Agent Coding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注入设计品味、扩展垂类场景交互,以及从编码执行到全链路助理的转变。

💡 Agent Coding在快速构建MVP和内容驱动型网站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大幅缩短从0到1的构建时间,提高效率。

⚠️ 通用Agent在精细化视觉调优、长期迭代和维护核心产品、以及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的任务方面表现不足,存在局限性。

🎨 提升Agent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系统级提示、绑定组件库、以及多模态理解等方式,使其生成更具设计品味的代码。

🔄 Agent Coding工具应扩展垂类场景交互,例如在聊天框之外,提供更专业的工具台,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 Agent的未来在于从编码执行到全链路助理的转变,深度融入产品定义、创造和运营的整个商业闭环,实现更全面的价值。

原创 BayJ 2025-06-17 21:31 广东

本文是此次AI协同实验的复盘,分享我对当前Agent Coding工具能力边界、Agent交互、协作模式变化的新思考。如果你对Vibe Coding 或是Flowith、Manus这样的Agent产品感兴趣,那这篇文章值得一看。

5月底临时需要在团队内做一场设计师 x AI Coding的主题分享,因时间紧急(完全利用工作外时间),我决定放弃传统PPT的形式,从零开始利用AI工具链构建分享网站。

本文是这次AI协同实验的复盘,同时分享我对当前Agent Coding工具能力边界、Agent交互、协作模式变化的新思考。

本文飞书链接:https://jvnkot1yjhx.feishu.cn/wiki/UsoKw1Hu3i4CKKk3kEDcl1penZd?fromScene=spaceOverview

主力工具:V0(制作分享网站)、Flowith Neo(制作AI Coding知识库)、Manus(前期惊艳,最终任务执行失败)、Gemini(内容策划)。

先来看看最终成果:

设计师 x AI Coding的主题分享网站:https://kzmkbx8qajeeywvv0thi.lite.vusercontent.net/

面向设计师的AI Coding知识库:https://flo.host/mJIyFLi/

一.Agent 实践复盘7天,2个网站,1场AI协同实验这次实验我主要使用了大热的Flowith Neo和Manus这两个通用Agent,感受到了Agent对Coding效率的极度提升,让我有更多时间聚焦内容本身,而非局限于分享形式(例如过去的PPT美化)上。不过在Agent对垂直领域优化做的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过程中也走了些弯路。

先说说Agent的特点Agent接入了LLM、生图、生视频等大模型,能理解复杂、长期目标,并且能自主规划、调用多种工具来达成目标的,很适合这种极短时间内需要交付的非精确任务。

对比我在上个项目中使用的Cursor 这样的IDE产品,Agent给我带来最大的便捷是可以自动完成数据存储、网站部署上线等一系列事情,网站内容本身成为创作核心,人类参与制作、执行的时间大幅降低。

在我的整体使用过程中,当下的通用Agent更适合0-1阶段。1-100的阶段还需垂直Coding工具接管。和垂直Coding工具对比,Agent的优劣势会更加具体:

网站Coding全过程Agent的 “惊艳开局”与“脆弱的1-N”这里我就要展开讲讲我和Agent的协同过程了,好方便大家理解前面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

我将同一段Prompt输入给了Flowith、Manus,并通过输入简单的设计要求、参考图、参考网址等方式简单调教了几版风格:

起初我对Manus生成的效果(左上图1)非常满意,它在理解图片、链接参考上的功能支持比Flowith更佳,生成的网页设计风格、动效都高Flowith一筹。在"0到1"阶段,Agent快速将模糊想法具象化的能力已经让我非常惊讶了。

然而,就当我试图从1开始进行深度迭代时,Manus 的脆弱性便开始暴露。

我敢打赌90%的设计师都不愿写这样的Prompt

垂类 Coding 工具来救火就在我以为AI协同实验即将失败时,我将Manus产出的残缺代码和需求交给了垂类 Coding 工具V0。结果让我非常惊喜:V0不仅迅速复刻并补全了所有样式和动画,还提供了结构清晰、可供二次开发的完整代码。

相比Manus的不确定性,V0给我的“安全感”非常强:它在垂类产品中审美在线、版本可随时回溯、网站无需部署可直接预览,项目支持无限修改。 终于...我的分享材料有着落了。

知识库生成,Agent的舒适区区别于分享网站的坎坷经历,【AI Coding知识库】的制作相对顺利。这次,我使用Flowith完成任务,并找到了当下Agent的真正优势所在:处理以复杂内容调研和逻辑为核心,而非以视觉调优、持续迭代的任务。

访问地址 (PC 体验更佳):https://flo.host/mJIyFLi/

展示了从初版到终版的演进,略去部分对话调整

Flowith的核心优势体现在:

但它同样暴露了Agent在“迭代”上的核心短板:

具体表现为:Flowith会过早判定任务完成而终止对话;同时它无法提供源代码。这两个限制,导致我无法对生成的初版网页进行持续的精细化修改。

以V0为代表的垂类工具,允许用户直接对代码进行编辑,并支持下载代码进入Cursor等专业环境再次编辑,能够满足AI代理快速完成0到1,人来高效掌控1到N的开放体验。

而以Flowith和Manus为代表的Agent,目前则更像一个“封闭系统”,虽然“0到1”可能更自动化,但其后续迭代的“天花板”却很低。这正是当前我对Agent模式最不满意的地方。

小结:Agent Coding 的正确打开方式综合我构建两个网站的经验,当前Agent Coding的核心价值在于极速完成从0到1的构建,尤其适合以下两类场景:

    MVP与概念验证:Agent能将一个模糊的产品或设计构想实现,缩短到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变成一个功能可用、可交互的MVP。这极大地降低了创新和试错的成本。过去需要一个团队数周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由一人一AI即可实现。

    内容驱动型网站的生成。 对于知识库、Landing Page、活动页这类以信息展示为核心、结构相对标准化的网站,使用Agent可以发挥极大价值。创作者可以跳过调研、资料整理、信息设计阶段,直接完成了初步想法 - 拿到结果的快速跨越。

当然,由于通用Agent对垂直领域的打磨不足,以及‘持续编辑能力’这个核心症结尚未解决,它在以下场景中表现得力不从心:

    需要精细化视觉调优的生产项目。 正如我的经历,试图用文字指令去对齐高度定制化的视觉细节,效率低下且违背设计师直觉。在这方面,V0这类垂类工具优势明显。

    需要长期迭代和维护的核心产品。 Agent“一次性交付”和“封闭生态”(如无法提供源码)的特性,使其几乎无法被纳入需要多人协作、持续更新的严肃项目工作流中。

    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任务。 Manus的履约失败就是一个警钟,现阶段我们还无法将一个有明确deadline的关键任务,毫无保留地完全托付给Agent。

二.重新思考Agent Coding还有哪些改进空间?开始思考之前,我尝试思考了两个问题:

如设计领域的Agent Lovart,我想未来可能会出现Coding领域的Agent产品来解决通用Agent当下无暇顾及的问题。基于这个假设我想到了几点迭代方向:

注入设计品味,弥补创造力短板在前面的实践中,我们能感受到不同产品间存在明显的‘审美差异’。例如,V0、Manus支持人为输入参考图、参考网站,甚至默认输出的效果都还不错;而Flowith如果不经过的Prompt调教,其产出物更像是“功能实现”,而非“设计作品”。

Flowith最初输出的网页效果

大模型本身并不会设计,它本质上是在模仿其训练语料中的代码与视觉风格。 它的“品味”,源自Github海量的开源项目和网络上无数的网页示例。

除了等待大模型自身的进化,Coding工具也可以主动为AI注入审美:

符合用户直觉的体验是:用户上传一张喜欢的网站截图、链接、Figma设计稿  - Agent 分析其其设计语言(色彩、字体、布局、圆角等) - 自动生成结构化的设计参数(Design Tokens) - 调用模型去精准还原或模仿其风格。这种方式能将用户从繁琐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让AI真正成为视觉意图的延伸。

Runway可以参考用户上传的草稿进行构图

也许有一天Coding Agent也可以做到,这是更符合用户直觉的体验

那么,未来的基座大模型会强大到让这些“微调”失去意义吗?我认为大概率不会。

基座大模型就像iPhone 相机,它的目标是拍出让大多数人满意的“好照片”。而AI Agent或垂类Coding工具,则更像是为这台相机配备的“专业镜头与风格滤镜”。 它们让创作者有机会超越“标准美”,去实现更具个性的艺术表达,让你从“记录”走向“创作”。

主打生成更具设计品味代码的Coding产品Variant已经开启测试邀请

申请地址: https://www.variant.ai/

Chat模式外,扩展垂类场景交互当前多数AI产品还采取一个聊天框解决所有问题的范式,在处理专业、精细的垂直任务时,显得低效且违背直觉。 这种割裂感体现在各种需要深度介入的场景中:

例如Manus可以生成需求文档,但我无法直接在其中直接修改,必须经历“下载到本地 → 用Word编辑 → 再重新上传”的繁琐步骤。

例如网站设计优化时,当需要进行像素级微调时,用语言去精确描述,其效率远低于所见即所得的视觉操作。

一些Coding工具已经开始向该方向优化,V0上周更新的Design Mode,则允许用户在预览窗口中,像使用Figma等设计软件一样,通过图形化的控件去修改组件的字体、颜色和间距等细节。

另外Lovable、V0都集成了专业后端服务,让用户可以直接在一个成熟、强大的专业界面中管理自己的数据。

V0集成了后端服务、数据库、数据缓存等基础设施

Agent的未来,也不应只是一个聊天框,而应是一个能根据需要,调用各领域专业工具台的中枢。

拓展能力边界,从编码执行到全链路助理虽然在产品打磨好以上两点体验之前说这个话题显得有些为时尚早,但这确实是Agent产品存在的意义所在 —— 连接产品与市场、打通从“想法”到“增长”的全链路。

目前,领先的通用Agent已经初步具备了处理“上游”任务的能力。但当下,这些任务往往是孤立的。Agent生成的分析报告,还需要我们手动消化,再转化为对编码任务的具体要求。

想象一下未来的工作流:

用户下达一个模糊的想法。Agent首先自主完成市场扫描和竞品分析,然后与用户一同进行头脑风暴,将讨论结果固化为一份结构化的PRD。最关键的是,它接下来的编码工作,会严格依据这份自己参与制定的战略蓝图,比如优先开发哪个核心功能,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栈能更好地服务目标用户等。

这时的Agent,不再是被动响应指令生成代码,而是带有充分商业理解和产品思考去生成代码。

在充分发挥前期调研、信息整合的优势后,网页产品制作完成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的工作如数据跟踪 - 主动优化、运营推广、SEO优化等场景都有Agent可发挥的空间。

再想象一下:

网页上线后Agent持续监控数据,当某些页面核心指标异常或未达平均水平时,Agent会给出进一步分析及优化方案。在你发布产品新功能后,Agent可以根据优化点自动撰写推广文案甚至自动化广告投放与社媒运营...

AI驱动网址内容优化工具,根据实时数据调整页面细节并创建 SEO 友好的内容

Agent 领域的未来,也许不是写出更好、更快的代码,而是将“写代码”这个原本孤立的技术环节,深度融入到“定义产品、创造产品、运营产品”的整个商业闭环之中。

三.结语Coding 和设计领域正在迎来范式转移即使当下通用Agent还存在种种不成熟,也面临“只能做玩具”的质疑和挑战。但如果你体验过这种效率的直线提升,你就会感受到新的协作模式正在悄然形成,我们正身处一个新协作模式的开端。

这种模式下,人类的价值回归到了战略思考、需求洞察和创造性定义上。AI则成为了最高效的执行引擎,负责将定义好的What,转化为最终的How。

在这场变革中,单纯的执行技能正被快速标准化。无论是绘制标准化的UI组件,还是编写模板化的功能代码,AI的效率都将远超人类。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专业边界的模糊化:懂需求的设计师通过Agent涉足了实现,而开发者也更多地参与到产品的前期构思与快速验证中。

传统的、线性的协作模式正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创作者这一角色的崛起 —— 善于思考,洞察本质,以AI为杠杆,将想法高效转化为现实。


最后,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访问我在这场协同实验中制作的网站

我在团队内部进行【设计师 x AI Coding】主题分享的网站:https://kzmkbx8qajeeywvv0thi.lite.vusercontent.net/

如果你是不懂代码的设计师、产品经理,这个面向小白群体的AI Coding知识库值得一看:https://flo.host/mJIyFLi/

另外给大家推荐V0产品官方推特评论区,有很多网友脑洞大开制作的有趣案例

https://x.com/v0/status/1933160613444014493

如果你对小白AI Coding领域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欢迎评论、后台留言~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转发,非常感谢!


我还写过小白AI CodingAI开发实践,小白如何用5k行代码打造个人项目?(完整经验复盘 + Cursor 提效攻略)

AI生图GPT-4o旅行贴纸创作全攻略|城市系列、动漫系列、提示词技巧分享

AI视频趋势AI视频进展速读|Runway超强生图能力、Veo免费体验、3个剪辑新产品、优秀短片及提示词技巧

AI视频进展速读|5个老牌产品更新,2个新产品动向,8个创意转绘、广告、动漫案例精选

AI视频进展速读|Pika高速更新,动漫风格神仙打架,Wan 2.1成为最强开源模型

AI视频爆发式更新|近半年值得关注的13个闭源产品动向

AI视频生成(下)| 20个产品推荐及实践教学

AI视频生成 (中)| 20个产品推荐及实践教学

商业创业看完Open AI创始人的斯坦福创业课,我学到了什么?

产品趋势产品趋势02期(上)|挑战Chrome的最强浏览器?Arc究竟牛在哪里?

产品趋势02期(下)|盘点Arc中的设计细节、槽点和后续规划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gent Coding AI协同 V0 Flowith Neo Manus 设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