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一个做白酒经销商的亲戚吃饭,在当前白酒行业泥沙俱下之际,有几点信息我觉得值得记录一下
同时声明一点:以下内容仅为个体样本,不足以反映全貌,但我认为这些信息非常具有参考性,因为这是一线战斗人员的亲身体会
1.这几年白酒生意很不好做
注意时间,是“这几年”,也即,对经销商来说,白酒行业的艰难不是今年、这两年的事,而是持续有一段时间了
但对白酒企业来说可不是如此,从财报上看,这几年行情好着呢(苦笑)
2.今年做白酒经销商,能不亏钱就算厉害了
包括洋河,这位亲戚其实做洋河的白酒比较多,但据他说,今年的绝大部分洋河经销商都不好过
(我认为不止洋河,其他绝大部分品牌的白酒经销商都不好过,事实上后边一些话也佐证了这一点,例如他说上个月卖了十五万茅台,连油费都赚不到)
3.问:现在是不是绝大部分白酒价格都倒挂?洋河五粮液会不会好一点?
(因为这俩是头部酒企、除了茅台外,率先提出“控量”、降速的,所以,尽管知道答案,但我还是有意识地问了这俩家企业)
答:基本所有白酒都倒挂(飞天茅台除外),五粮液也是价格倒挂的 (没有提及洋河,但我认为洋河当下也是倒挂的)
4.问:听说,泸通过放贷给经销商以支持他们拿货,这件事是真的吗?
(注意,我这句话还没说完,他就猜到我要说什么了)
答:不止泸,包括洋河乃至整个行业都是这样(表情是满满的见怪不怪)
洋河有一定的贷款额度,并且,这笔贷款放出来前三个月能把酒卖掉、能还上贷款的话,是不用付利息的,三个月以上就需要付利息
这是酒厂见怪不怪的套路了,业内都是如此
最后一问一答,我内心怔住了
我一直以为,只有部分酒厂用了这左脚蹬右脚上天的招数(市场传言泸的嫌疑最大)
但我没想到,洋河居然也用了这步棋,他的账面可是相当干净的,没有一点儿异常
我猜想,是通过体外公司进行放贷,实现左脚蹬右脚
这种手段,实际上就是提供一笔资金,给经销商订货,相当于一种变相支持
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在财报上的穷根问底,是不是难以窥见财报背后的另一面?
如果此事属实并且是大面积发生的,那么白酒企业的账面就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干净
——注意,是否大面积发生这种变相支持,我不确定
它相当于放出应收账款,只不过这笔应收账款含金量较高、有合同和放出去的白酒做双重保障
经过此次对话,我认为:
1.近几年的白酒行业是艰难的,远不似大部分白酒企业的财报般形势喜人
这一点是我一直强调的,其实只要在抖音刷刷白酒经销商就可以知道,叫苦连天者十之八九(剩下一二也是苦中作乐)
我认为,有几家企业恐怕是通过各种手段促营收,尤其是不健康的压货
白酒行业的危局恐怕远未爆发,尤其是近年来高歌猛进的几家酒企,要小心再小心
2.部分酒企很可能使用某些见不得台面的小九九促销售
这种操作,你说它违法、违规吧,也不是
它实际上跟买机器时,机器厂可以给你按揭分期付款,道理类似
相当于一种变相支持、一种促销手段,从商业逻辑上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是没放到台面上,成为“业内秘密”,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3.对于这种小九九,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确定这种事是大面积发生,还是只是对小部分优质经销商的帮扶政策
如果是后者,实际上也无可厚非,毕竟对优质经销商的帮扶,实际上是在做正确的事
其次,如果是全行业都如此,而不是一家企业的个体行为,似乎我们也就可以稍微放心一丢丢
毕竟每个行业都有一些“潜规则”,我们看到反面时也要看到正面:这种做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确实也有助于产品的销售,尤其是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时候,能够对经销商产生极大帮扶,促进动销
最后,当下的白酒估值很重要
有些酒企过去几年高歌猛进,很可能是南柯一梦,毕竟白酒行业的艰难不是今年的事,而是由来已久
但市场普遍认为这种高歌猛进就是客观事实,于是在估值上相当慷慨
我还是那个观点,仅从“压货”层面看,我认为除了茅台外,洋河、五粮液是相对克制的,这种克制是正确的
因为如果压货过火,渠道的反噬是唯一出路,届时,戴维斯双杀恐怕也是可预见的,高估值会埋葬不少人。
我了解到的信息以及一些想法都在这里,各位看官就自行评判吧。
$洋河股份(SZ002304)$ $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本话题在雪球有136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