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6月10日 07:49
高翎减持隆基绿能的时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聚焦光伏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变革,特别是高翎资本减持隆基绿能事件,引发了对行业周期、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的深入思考。文章探讨了光伏行业周期性波动、技术更迭对企业的影响,以及PE机构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通过分析隆基绿能的业绩亏损、高管变动和市场动态,揭示了行业面临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引人深思。

💡高翎资本减持隆基绿能:文章以高翎资本减持隆基绿能为切入点,探讨了PE机构在光伏行业中的投资策略。指出其减持行为可能反映了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悲观预期,或资金到期、LP认亏等原因,并引发了对价值投资理念的质疑。

🔋光伏行业周期性波动:文章强调了光伏行业的周期性特征,指出技术更新是推动行业重组的关键。回顾了光伏龙头企业在周期性低谷时的表现,以及技术、市场的平滑过渡的挑战。例如,隆基绿能巨亏86亿元,反映了行业调整的深度和广度。

⚙️技术创新与市场变革:文章关注了BC电池技术和叠层技术等新兴技术,以及市场供需失衡对行业的影响。李振国提出的市场改善和技术突破,为行业带来希望,但能否度过周期仍是未知数。同时,文章也提到了新进入者抢占市场份额的现象,导致市场失衡。

🤔PE机构的局限性:文章对比了张磊和段永平、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指出PE机构的资金时间限制,使其难以长期持有并支持企业发展。通过弘毅投资苏宁易购的例子,揭示了PE机构在行业判断和价值投资方面的局限性。

正值光伏全行业压力山大,传闻最多,最危险的时刻。高翎透露了减持计划,为什么是现在?

坊间传闻,2020年高翎资本投资现在的隆基绿能之前,也曾经对比过当年的中环股份,并写出了一份数十页的研究报告。《智物》当年就对这份报告仰慕不已,一直想拜读而不可得,结论想来不是什么秘密了,在中环和隆基之间,张磊选择了隆基,曾经的光伏茅。

5年之后再看,不管当年那份报告的文字如何缜密、精彩,整体的结论肯定是大错特错——从PE行业的角度来说,也许现在寒冬,才是这些门口的野蛮人真正入场的时机,以资本的力量,推动行业物理重组,并且把新一代技术尽快落地。

而不是在,光伏茅的巅峰时刻出手,去投资一家公司的利润高过行业其余公司利润10%的时候。然后,5年之后认亏离场。

张磊没有做到他提倡的东西

光伏行业历次的造富之后,从来都是以技术更新,带动行业重组,实现规模快速成长。市场的超出预期的扩张,带来硅料价格的畸形成长,而后又以硅料价格的崩盘,跌至成本线以下,倒逼全行业的物理重组。

至今,没有一家光伏行业龙头完成技术、市场的平滑过渡,尚德、汉能、英利、协鑫都是如此。

几年前,《智物》曾经提问过,隆基股份是否能做例外?

4月底,隆基绿能公布的2024年业绩,巨亏86亿元,仅次于TCL中环。就像之前的光伏龙头,面对周期低谷的表现一样。一个月前,隆基绿能原总裁李振国在接受《财经》杂志主编马克采访的时候,非常耐心、详细地回应了外部市场的关切,并预期,隆基绿能下半年就会变好。

显然,李振国没有说服隆基绿能的所有股东,接受马克采访后不久,李振国退位,专心去负责技术研发。

作为股东的高翎资本相信李振国的判断吗?

张磊和段永平、巴菲特有极大的不同。巴菲特有一家美国领先的财险公司源源不断提供资金支持,段永平有三家消费电子公司,在过去20年,快速成长、不断分红,跟巴菲特类似。高翎资本也好,此前的弘毅等等也罢,手中的钱都是有时间限制的,明明是时间的对手,非要假装做时间的朋友。

一年前,高翎突然减持涉嫌违规被立案,不得已买回。一年后,再次明确减持计划。以“时间的朋友自居”的价值投资者,巨亏之后在底部认亏离场?若非资金到期,LP主动认亏,就是对未来行业有更为悲观的认知。

或者,两者兼有。

李振国对马克提到,能让隆基在2025年下半年就迎来一个很好的局面,其主要理由有几个:

——市场严重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其一是,招标政策的巨大调整;其二,是那些拿着融资的光伏创业者们,不惜代价抢份额的局面将会改变。

——二代BC电池技术,良率和成本逐步改善,将会确立门槛。

李振国所陈述的信息,相当精彩,其所讲的信息非常值得一读,尤其是关于BC电池技术和叠层。但是,所在不同,会严重影响到是否相信他的结论。两年前,李振国和隆基绿能的另外一位话事人钟宝申,也曾经提到过新进入者不计代价扩张,导致了市场失衡的观点。

两位光伏大佬曾经非常清晰地预测到了光伏行业严重供需失衡,Party将终的局面。而且,李振国预测过产能过剩随时到来。但是,这种人间清醒却无助于光伏茅度过周期,去年一年巨亏,今年一季度巨亏,注定无法平滑度过这轮调整期。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在上一次被李振国和钟宝申的光伏寒冬预警打动,讨论光伏行业周期话题的时候,《智物》曾经在末尾提到过即将创业的谢毅。当时,市场曾传闻,高翎资本也接触了谢毅。

现在的公开信息来看,谢毅的和光同程股东当中,包括红杉、经纬、中金,以及一家颇受争议的供应链投资者。高翎资本并未参与这桩明星级的光伏创业企业的融资,高翎资本应该是写好了新的研究报告?对这一行业有新的认知?

TCL中环原总裁沈浩平、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相继去职。通威股份、大全等硅业龙头,寻求出售或者为其硅料资产融资。曾经凶悍无比的光伏new money旋风停止,润阳、易道光伏IPO受阻,卖身再受阻。如今,在隆基绿能股价的长期低位,高翎资本的减持。

如此种种,都在明示《智物》曾经提到过一个话题,光伏行业的这次巨型调整,超出外界的想象。就如同李振国在采访中所说的,光伏行业的巨大价值仍在,中国市场维持200GW以上的装机,海外市场将会继续成长,这仍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2025年春节之后,隆基绿能的高管出席达沃斯论坛,提到了一个观点,光伏行业每次度过周期之后,其成长的曲线总是超出最乐观的预计。

这个观点是《经济学人》,一年前基于既往的光伏成长历史的结论,该刊认为光伏行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之后,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巨大的电能需求和无比便宜的光伏电将会同时到来。

但是,《经济学人》完全没有站在从业者角度考虑。这个快速成长的行业当中,没有常青树,没有一个企业,真正持续、平滑地度过了周期,享受到了光伏行业的持续成长?

回到高翎资本这一次的减持,真是一个让人觉得有趣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张磊那本流行商业书籍的读者们来说。张磊的整本书里,有一股子浓厚的看透周期,看轻周期,看穿产业行业的自信,尤其是对于消费领域。但是,读者看到的他书中讲的,高翎资本对消费研究的例子,能够看到这些知名PE们的局限。

并非对大佬嫉妒、羡慕,也并非专指高翎资本一家。此前,另外一家知名PE,弘毅曾经重金投资了苏宁易购,认定张近东说都说不明白的O2O,将会成为未来消费大场面,结果,轰轰烈烈为张近东背书之后,弘毅也选择清仓离场。

光伏技术成本下降的速度超出预期

中国的知名PE,曾经立志做价值投资者,最终变成了一场短期炒作,或者长期亏损。现在的局面底下,还真的有知名PE肯出手推动光伏行业的重组,进步吗?经历了如此一场巨亏,高翎资本尚能饭否?

很难要求这些野蛮人能长期相信自己光辉时刻的观点,以及能做到书中所描述的自己。当下的光伏行业,主要的推动力量,不是这些机构,而是另有其人。就像谢毅的和光同程,那些知名投资机构,所认定的、相信的,也未必是谢毅一人。

这正是如今光伏行业的问题所在。最近数日,传闻某隆基绿能同等级别的光伏大企业,突然有了私有化的念头。这可能是一个正解,痛苦的正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物科技评论”(ID:IntellegentThings),作者:智物,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高翎资本 隆基绿能 光伏行业 减持 周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