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6月10日 02:32
[成 果] 新型电化学法海水提铀效率突破90%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湖南大学王双印团队研发了一种创新的电化学双极提铀技术,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方法的限制,显著提高了铀的提取效率。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可持续性》期刊。面对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核能作为清洁能源备受关注,而陆地铀矿的有限性限制了其发展。海水铀资源储量巨大,因此从海水中提取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海水提铀,还可用于核电厂废水和铀矿尾水等场景的铀资源回收,有望为核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海水铀资源的重要性:由于陆地铀矿资源有限,而海水铀储量巨大,从海水中提取铀对保障核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海水铀储量约为45亿吨,相当于陆地总储量的几千倍。

⚡️ 传统电化学法的挑战:传统电化学法面临阳极氧析出电位高、提取效率低等问题。高盐海水环境中铀的选择性差,也限制了其应用。

✨ 新型双极提铀技术的优势:王双印团队开发的新型电化学双极提铀技术,突破了传统单极回收体系的瓶颈,大幅提升了铀的提取效率。在模拟海水和真实海水中,铀离子提取率分别高达近100%和90%以上。

🌍 应用前景广泛:该技术不仅适用于海水提铀,还可用于核电厂废水、铀矿尾水等场景的铀资源回收。团队已规划模块化系统设计,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电极材料和电化学体系,助力“向大海要铀”的战略目标。

【成果播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俞慧友)核能铀原料可持续获取有了新技术方案。近日,记者从湖南大学获悉,该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王双印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双极提铀技术。

    该技术突破了传统单极提铀体系理论效率受限、能耗过大的难题。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可持续性》。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推动下,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陆地铀矿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核电的快速发展。海水铀资源储量丰富,大约有45亿吨,相当于陆地总储量的几千倍。从海水中提取铀资源对保障核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水提铀技术也被《自然》杂志评为“能改变世界的七种化学分离技术之一”。

    在众多海水提铀方法中,电化学法因其快速的动力学和材料再生特性成为非常有前景的方法。然而,传统电化学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阳极氧析出半反应所需的电位高且不具备提铀的功能,以及高盐海水环境中铀的选择性差、提取效率低等。

    团队成员、副教授王燕勇介绍,针对以上问题,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阳极间接提铀半反应,并开发出了新型双极提铀电化学体系,突破了传统单极回收体系理论效率受限的瓶颈,大幅提升了铀的提取效率。

    在0.6伏槽电压的宽铀浓度区间模拟海水中,该体系的铀离子提取率可达近100%。团队进一步将该体系应用到真实的海水中,也获得高达90%以上的提取率。

    王双印介绍,该技术不仅适用于海水提铀,还可用于核电厂废水、铀矿尾水等场景的铀资源回收。他透露,团队现已规划模块化系统设计,未来计划进一步优化电极材料、电化学体系与电堆设计,助力实现“向大海要铀”的战略目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海水提铀 电化学 核能 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