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6月08日 18:11
[流言板]探访“中国第一蛇村”,最高峰时近百户村民养了300多万条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浙江德清新市镇水北村以养蛇闻名,被称为“中国第一蛇村”,养蛇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虽然养蛇户数量有所减少,但养殖规模依然庞大,并已形成规范的养殖模式。当地养蛇人杨洪昌介绍,该村的蛇类养殖为全球抗蛇毒血清的生产提供了重要原料。文章还科普了蛇类习性及应对蛇咬伤的措施,强调了理性看待蛇类,利用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价值的观点。

🐍子思桥村养蛇历史悠久,高峰时期养殖量达300多万条,目前仍有百万条蛇被饲养,养殖户约40余户。

🌍该村养蛇业为全球抗蛇毒血清的生产提供原料,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对生物医药领域有重要贡献。

⚠️杨洪昌提醒,野外活动需做好防护,穿高帮鞋,一旦被蛇咬伤,可用大量水冲洗,并及时就医注射抗蛇毒血清。

🧐杨洪昌强调理性看待蛇类,在关注其有害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价值,并积极探索将其转化为有利因素。

虎扑06月08日讯 时值仲夏,蛇类活动频繁。每年5月至8月是蛇类活动高峰期,与蛇相关的话题也引人关注。

然而,在浙江德清新市镇水北村子思桥,蛇却是不少村民的“摇钱树”。

浙江德清新市镇水北村子思桥,有“中国第一蛇村”之称。自上世纪80年代起,子思桥的村民以养蛇为业,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高峰时期,近百户村民饲养着300多万条各种蛇类。

水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海良介绍,现在子思桥养蛇的农户比2000年高峰期时少得多。“目前大概有40多户,养的蛇有上百万条”。

他表示,一方面是因为蛇的资源比以前少,另一方面则是养殖比以前更规范严谨,有不少新规。“比如和居民区要有多少距离,有些毒蛇不像以前一样能养在家里,需要规划专门的养殖区域。”

当地养蛇领军人、德清蛇文化博物馆负责人杨洪昌介绍,“现在全世界的抗蛇毒血清,不少原料都是来自我们子思桥。”杨洪昌表示,如果到泰国去被眼镜蛇咬到了,用的抗蛇毒血清可能也是我们中国产的,因为我们的血清已经出口到全世界了。

杨洪昌告诉记者,除了眼镜王蛇等少数几种,大多数蛇类都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去野外一定要做好防护,穿比较厚的高帮鞋子,不然一不小心踩到蛇,蛇觉得痛了就会反过来咬你。一旦被蛇追,可以往地势高的山坡上跑,因为蛇上扑的速度相对较慢。”

他表示,被蛇咬了可用大量水冲洗,冲两三分钟,血液流出也会把毒液带出,对身体的伤害也少。然后再及时去医院就诊,打相应的抗蛇毒血清。

在他看来,蝮蛇等蛇类虽然有毒,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用处,尤其是在生物医药领域。

“对于蛇类,我们要理性看待。除了有害的一方面之外,也可以利用好它有用的方面。现在科技不断在发展,我们要把有害的东西转化为有利的东西。”杨洪昌说。

来源:微博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养蛇 蛇村 抗蛇毒血清 蛇类知识 生物医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