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06月08日讯 时值仲夏,蛇类活动频繁。每年5月至8月是蛇类活动高峰期,与蛇相关的话题也引人关注。
然而,在浙江德清新市镇水北村子思桥,蛇却是不少村民的“摇钱树”。
浙江德清新市镇水北村子思桥,有“中国第一蛇村”之称。自上世纪80年代起,子思桥的村民以养蛇为业,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高峰时期,近百户村民饲养着300多万条各种蛇类。
水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海良介绍,现在子思桥养蛇的农户比2000年高峰期时少得多。“目前大概有40多户,养的蛇有上百万条”。
他表示,一方面是因为蛇的资源比以前少,另一方面则是养殖比以前更规范严谨,有不少新规。“比如和居民区要有多少距离,有些毒蛇不像以前一样能养在家里,需要规划专门的养殖区域。”
当地养蛇领军人、德清蛇文化博物馆负责人杨洪昌介绍,“现在全世界的抗蛇毒血清,不少原料都是来自我们子思桥。”杨洪昌表示,如果到泰国去被眼镜蛇咬到了,用的抗蛇毒血清可能也是我们中国产的,因为我们的血清已经出口到全世界了。
杨洪昌告诉记者,除了眼镜王蛇等少数几种,大多数蛇类都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去野外一定要做好防护,穿比较厚的高帮鞋子,不然一不小心踩到蛇,蛇觉得痛了就会反过来咬你。一旦被蛇追,可以往地势高的山坡上跑,因为蛇上扑的速度相对较慢。”
他表示,被蛇咬了可用大量水冲洗,冲两三分钟,血液流出也会把毒液带出,对身体的伤害也少。然后再及时去医院就诊,打相应的抗蛇毒血清。
在他看来,蝮蛇等蛇类虽然有毒,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用处,尤其是在生物医药领域。
“对于蛇类,我们要理性看待。除了有害的一方面之外,也可以利用好它有用的方面。现在科技不断在发展,我们要把有害的东西转化为有利的东西。”杨洪昌说。
来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