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了Robotaxi的成本结构,指出其相较于传统出租车在成本端的巨大优势。通过详细的数据对比,论证了Robotaxi在补贴期过后,即使降低里程单价也能实现与传统出租车同等的收入水平。同时,文章还提及了远程运维比例的优化空间,以及Robotaxi实现盈利的可能性。
🚗【成本优势】Robotaxi通过分摊司机成本,在成本端展现出显著优势。即使进行保守测算,其成本差距也主要体现在收入端。
📉【收入潜力】考虑到Robotaxi单车运营时间更长,补贴期过后,通过5-7折的里程单价调整,即可与传统出租车达到同等收入水平。
🔧【运维优化】当前试运营阶段需要1:3的远程运维比例,但随着规模扩大,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优化,降低运营成本。
💰【盈利前景】文章强调,滴滴司机能保障基本收入,Robotaxi在固定成本仅高出10万元且节省平台抽成的情况下,实现盈利是可行的。
📈【投资建议】作者提醒投资者,在市场低位时精挑细选,高位时避免盲目跟风,强调了无人驾驶领域的投资价值。
来源:雪球App,作者: Shawn_Li_,(https://xueqiu.com/1487773016/297134936)
某号上的测算,比晚点的靠谱多了。从这张表可以看出来,robotaxi由于分摊了司机成本,成本端优势巨大,差距仅在收入端(表中对robotaxi进行了保守测算)。考虑到单车运营时间更长,在补贴期过后里程单价5-7折即可实现与有人出租车同等收入水平。此外,目前试运营时需要保证1:3远程运维,规模扩大后这个比例应该还能动态优化。
最基本的逻辑,滴滴司机尚能保障基本收入,没理由仅多出单车10万元固定成本且节省平台抽成下robotaxi不能实现盈利。
再强调一遍,在绝对低位对标的挑挑拣拣是绝大多数人(包括我)错过行情的原因,在高位时FOMO乱吹也是绝大多数人亏损的原因。
错过AGI,不要再错过无人驾驶(说给自己听)
$百度(BIDU)$ $中概互联网指数ETF-KraneShares(KWEB)$ $英伟达(NV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