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爱投资的小人书,(https://xueqiu.com/7103876041/297096498)
网页链接太多狗屁都不懂 ,还要瞎逼逼的专家。
什么发点侧建的多,电网侧建设不足。
什么德国光照条件1500多小时,但是一年发800多小时,还要大力开展分布式光伏。
什么中国分布式光伏并网难。什么德国分布式电力网络。
自己不明白这些意义,就不要瞎逼逼。
简单普及几个事
第一中国为什么不大搞微电网,德国是啥狗屁科学电网布局?
这个首先是和整个国家的工业布局相关的。
德国的工业布局就是分散的,国际性的大企业就分散在各个小镇,人口也是分散的,工业性质以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主。
配套的电源,就可以做成微网,再叠加调节型电源配置为燃气电机,可以频繁启停,也必须频繁启停。
因为整体平均利用小时数低。
虽然号称这个缺电那个缺电,但是电力的远距离调动规模很小。
我们中国的工业布局人口负荷都相对集中。
以宏桥、信发的电解铝为例,一年耗上千亿度电。欧盟30多国一年也就是3万多亿度电,这就是欧盟一个中小型国家耗电量。
中国可不可以也像欧洲那样,遍地微网。到处都是10万的小机组。
这个效率就很低了。
我们电网侧投资不是小了,是投的不同,我们不仅仅建了全世界最大的特高压,即使是省内,我们也建设了500千伏750千伏的主干网。而全欧洲的干线都是220、330的。
为什么?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是资源配置优化优先。
有了这些干线,我们才能把西边的水电送到东边来。
省内我们也是在核心节点做100万大机组。
未来也是西北的新能源大建。
西北土地荒漠化很多,风机有可能有潜在噪声环境污染,那肯定是在西北建设比在东边好。
那么就目前看,中国火电装机还是风➕光的1.5倍,火电发电量还在增长,火电利用小时数还没有明显下降,这个消纳问题就不是技术问题,是经济问题是博弈的问题。
我们拿几个case来说明一下这个分布式或者集中式消纳问题,看看这些所谓砖家有多愚蠢,顺便回答一下球友的发电商资本回报问题。
一个是德国的分布式1500多小时,只发800多,德国还干的挺好。
这是啥?就是德国的分布式光伏弃光50%,但是效益还不错,那说明了啥,就说明看新闻什么欧洲负电价,都是脉冲式的,平均电价高,不是高一点是高很多,所以才能弃光50%还效益不错。这个就和光伏成本一毛钱没关系。不是光伏发电成本一毛钱,德国人民就用上了一毛钱便宜电,德国人民还是用的一块多两块的电。
那再对应一下中国,中国的分布式光伏三大类,一类企业自用,基本不外送,自己还不够用呢,一类工商户,自己综合电价一块多,怎么发怎么划算,签字费还能收2-4毛。一类是所谓的整县推进什么这个那。
大规模消纳问题的是第三类,有潜在风险的是第二类。
为什么呢?
就是消纳点离分布式电源点很远,这个远第一表示距离第二表示电压等级。
那么有没可能把400v分布式发电多次升压到500千伏传给200公里外的工业负荷呢?有可能,效率效益太低,同时会极大增加主干电网不稳定性。
我一直说中小机组和就近的光伏组成稳定的电源点是未来的王道。
这个中小不是分布式那么小。
我们国家中小火电机组也是30万,集中式一万-10万的都有,这些可以结伴。
至于第三类分布式光伏还有另外一个点就是电价。
中国的农网是有补贴的,以内蒙为例,不算电价损失,仅仅传输成本,蒙东网一度电农网就要亏2毛,那么要是大建分布式,再让电网消纳,那电网亏损就不止2毛。
第二类的风险呢就是峰谷电价,原来白天都是峰,现在不是个别省份把中午改成谷电了,那这类项目就存疑。
再拿甘肃那个正泰项目举例,正泰为什么要跑去甘肃拿做光伏,自己有需求?要是自己做个工业项目,一年用100亿度电,配1gw光伏,自发自用,自己降了成本,哪里需要上网呢?
这就是这么多年中国的顽疾。
除了个别高耗能项目外,大多数在西北投资的工业项目都是壳,就为了弄点资源换钱,名义投100亿实际投资10个亿都不一定有。
但是另外一面就是原有的什么多晶硅企业在新疆内蒙的投资电价还涨了,配套新能源资源也拿不到。
这个就是另外一件事,资源配给新投资项目存量就是老政策。老政策到期后,优惠就要打折。
有关电力部分呢,就是我以前一直说的新能源到火电装机一倍1.5倍是两个重要节点,到了1.5倍以上才有消纳问题。
在这之前都是博弈。
博弈啥呢,一个是火电怎么退,一个是电价。
那甘肃那个什么项目要亏8000万举例,
就是这类项目真正的运营方,并不是项目发起方,他要卖给国有大电力的,那么收购的时候是要打个折,因为电力商有自己考核标准。
以甘肃举例,省内缺工业,新能源已经是火电的两倍+了,外送通道还不足。
继续大规模发展新能源,除了建设大基地外,实际已经不具备条件。
这也是以前球友问我什么华润电力牛逼,甘肃项目拿了多多少,什么能发4000小时。
我说梦里也发不了4000。一点不牛逼。
我还是原来的观点。
火电有年两万亿发电量可以减,这些都是新能源的空间,怎么减需要博弈,利好存量大火绿,利好既有存量大火绿又有西北资源的国有五大电力。
存量火电的浙能,浙江资源不错,但是新能源资源有限,相对中性。
至于火电业绩么?
简单说吧,就是火电现在到了必须减小时数的点了,也一定会减。
甚至不排除一年大减,目前火电一年发近6万亿度电。
年减3000亿,只有5%,对应火电小时数减不到200。
但是对应煤炭需求就是近9000万吨标煤,1.3-1.4亿吨煤炭。
所以未来三年年煤炭都承压。
但是券商的逻辑是反的,也是绝大多数网友的逻辑。
一方面要求火电满发,赚钱,一方面要求新能源消纳增加。
梦想着满发,然后国家搞个什么微网什么电网新技术能就把新能源消纳了。
这是什么奇怪逻辑。
我前面还一直说了现有的优势火电未来会平庸。为什么就是博弈,差的火电一年就发4000了,好的还是5000多。
在好的没下降到4000附近的时候,现在发4000的没动力往3000减。
那大家要都是4000多,华润怎么就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