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6月06日 11:06
太阳上突然出现一张巨型人脸!嘴巴能吞掉5个木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太阳表面惊现酷似“吃惊脸”的奇特结构,引发关注。这实际上是一种名为日冕洞的常见太阳现象。日冕洞是太阳日冕中能量和气体密度较低的区域,在极紫外波段可见。虽然外观引人注目,但其产生的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有限,仅会造成轻微的地磁暴。该现象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被科学家发现,是太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太阳表面出现的“吃惊脸”结构,实际上是日冕洞,属于一种常见的太阳现象,并非罕见事件。

🔬 日冕洞是太阳日冕中能量和气体密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因此温度也相对较低。在可见光波段无法观测到,只能通过极紫外波段才能显现出来。

💨 日冕洞的形成与太阳磁场有关。磁场拱弧远离日冕区域,导致太阳粒子以较高速度逃逸,形成低密度、低温区域,产生太阳风。

🌎 日冕洞产生的太阳风会对地球磁场造成一定干扰,可能引发轻微的地磁暴,但其影响远小于日冕物质抛射。

快科技6月6日消息,近日,太阳表面突然出现了一个怪异的结构,像极了一张吃惊的人脸,眼睛、鼻子、嘴巴都有模有样,甚至还有两颗大门牙。

尤其是那个巨型嘴巴,其宽度可以轻松容纳五个木星。

尽管彷佛魔鬼降临,但其实,这是一次自然而且常见的太阳现象——日冕洞。

所谓日冕洞,又叫冕洞,是指太阳日冕中因为能量和气体比平均密度低而导致温度(相对)较低所形成的黑暗区域。

日冕洞只有在极紫外波段中才能显现,而在可见光波段是看不到的。

日冕洞是太阳日冕中的一部分,由于日冕的不均匀而不断的变化和重塑。

太阳包含的磁场拱弧,会远离因为能量和气体稀薄的日冕区域,当它不再落回时就会出现冕洞。

因此,太阳粒子从该地区以较高的速度逃逸,而创造出气体和能量密度较低的低温区域,通常可以达到太阳风平均速度的两倍。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了日冕洞现象。

对于日冕洞现象,无需任何忧虑,其产生的太阳风虽然会对地球磁场造成一定干扰,形成轻微的地磁暴,但远不如强烈的日冕物质抛射(CME)。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太阳 日冕洞 太阳风 地磁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