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最新报告预测,日元兑美元本季度可能跌至165,原因在于日本面临的结构性经济挑战难以迅速解决。报告指出,日元疲软主要由资金外流引起,反映了日本经济的多重问题,如生产率低下、贸易环境恶化及劳动力供应减少。此外,日元长期疲软预期促使家庭增加对外投资,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日元疲软:报告显示,日元兑美元可能跌至165,主要是由于资金外流,反映了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包括长期贸易逆差和对外直接投资增加。
🔍结构性问题:日本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产率低下、贸易环境恶化以及劳动力供应萎缩,这些问题导致资金外流,加剧了日元的贬值。
🏠家庭投资:日元长期疲软的预期促使日本家庭增加对外投资,这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日元的价值。
📈通胀影响:日元贬值可能导致日本通胀率上升,报告指出,日元兑美元下跌10%将在未来四个季度内使通胀率上升0.5个百分点,八个季度后再上升0.3个百分点。
🌍依赖度上升:过去十年,日本对进口能源、食品和其他耐用消费品的依赖度上升,这使得日元汇率对通胀的影响更加敏感。
格隆汇7月11日|美国银行称,日元兑美元本季度可能跌向165,因为日本面临的结构性经济挑战难以立即扭转。Izumi Devalier和Shusuke Yamada等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日元有效汇率疲软要归因于资金外流,包括长期贸易逆差和净对外直接投资激增。资金外流反映了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诸如生产率低下、贸易环境恶化以及劳动力供应萎缩。对日元长期疲软的预期也刺激了家庭对外投资。日元兑美元若下跌10%,会使日本不包括生鲜食品的通胀率在四个季度后上升0.5个百分点,在八个季度后再上升0.3个百分点,过去十年日本通胀对日元汇率的敏感度有所上升,反映出日本对进口能源、食品和其他耐用消费品的依赖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