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07月11日
谈谈球友关注的耐赋康“焦点”(收集了10个问题,后续还有的话继续更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云顶新耀耐赋康在IgA肾病治疗中的市场前景,分析了其作为前置筛查和辅助诊断手段的价值,并探讨了其进入医保的可能性、海外市场的获批进度、国内竞争对手、医生端的评价、患者认知教育等问题。文章还展望了耐赋康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联合疗法、肿瘤疫苗的临床进展以及头孢在美国的获批情况。

💬 **耐赋康作为IgA肾病的前置筛查和辅助诊断手段,具有重要价值。** IgA 肾病的病因是在肠道黏膜区产生大量异常的Gd-lgA1,所以Gd-lgA1是最关键的生物标记物。耐赋康可以作为前置筛查工具,在初诊环节帮助医生快速识别患者,避免不必要的肾穿刺。同时,患者用耐赋康9个月后若停药,也可以通过检测试剂来跟踪病情的发展,通常GD-IgA1水平会早于尿蛋白和eGFR水平来提示是否需要重新用药。

💻 **耐赋康进入医保的可能性很高,预计会以9千左右的价格达成协议。** 进不进医保的核心是药企的意愿,以及谈判的价格。云顶新耀此前多次表示对进入医保持积极态度,并认为通过医保放量是必要的。考虑到耐赋康的价格,预计谈判价格会在当前价格的基础上砍价50%左右,即9千左右。

💾 **耐赋康在国内市场将面临竞争,但其独占期和疗效优势使其具备领先地位。** 虽然IgA肾病治疗市场存在其他药物,但耐赋康作为对因治疗的唯一药物,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三年左右的独占期。未来,耐赋康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疗法也值得期待。

📈 **云顶新耀需要加强对耐赋康的市场教育,提高患者和医生的认知度。** 医生的认知教育需要克服国内医生对数据的依赖,以及与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患者的认知教育则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IgA肾病患者了解耐赋康。

📄 **云顶新耀需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维护耐赋康的市场形象。** 现在小红书等渠道非常发达,用药过程中的误解以及竞争对手的恶意宣传都可能在这些渠道被放大,因此需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 **云顶新耀在肿瘤疫苗和头孢方面也取得了进展,未来可期。** 云顶新耀在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即将进入一期临床。头孢在美国的获批也只因CMC问题需要整改,预计获批时间不会太长。

📅 **云顶新耀需要继续加强研发投入,不断完善产品线,以应对未来市场竞争。** 随着IgA肾病治疗领域的竞争加剧,云顶新耀需要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开发更多创新药物,以保持竞争优势。

📇 **云顶新耀需要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医生的认可和推荐对耐赋康的市场推广至关重要,云顶新耀需要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耐赋康的推广提供支持。

📉 **云顶新耀需要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优质的用药服务。** 患者的需求是云顶新耀发展的根本,需要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优质的用药服务,以赢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可。

来源:雪球App,作者: 狩猎医疗阿尔法,(https://xueqiu.com/6557494390/297006888)

来雪球的目的就是交流。上周,发了一个提问,征集了一下球友关于$云顶新耀-B(01952)$ 云顶新耀耐赋康的问题,收集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几天我也深度思考了一下,对产品的理解又更深入了一点。下面,就把我收集的问题,和我的思考,给大家分享一下,欢迎继续讨论啊

一、关于IgA检测试剂

第一个问题,关于研发进展。

有关IgA检测试剂部分的进展,可以根据半年报、年报等信息跟踪,因为在公开资料之外,公司一般披露的比较少。

第二个问题,检测试剂是不是作为“肾穿刺的补充”

检测试剂的核心,不是去颠覆金标准。

从目前所有检测试剂来看,都不会颠覆金标准,而是成为前置筛查和辅助诊断的手段。

IgA 肾病的病因是在肠道黏膜区产生大量异常的Gd-lgA1,所以Gd-lgA1是最关键的生物标记物。 当有些患者对于肾穿刺实在恐惧或者有一些身体的因素不适合做,而且他的临床指标都很符合IgA肾病,同时经试剂诊断具有很高的 Gd-IgA1 水平,那医生可以根据他的经验来开处方。

作为前置筛查,在初诊环节,可以多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标记物指标来删查,理论上“让阴性患者免遭受不必要的痛苦,阳性患者则是去做进一步的检查”。患者用耐赋康9个月后若停药,也可以通过检测试剂来跟踪病情的发展,通常GD-IgA1水平会早于尿蛋白和eGFR水平来提示是否需要重新用药。

目前美国结直肠癌早筛就是这个模式,先用粪便样本去筛查,确诊的再去做肠镜,然后这款产品做成了20亿美金的大单品。

二、如果不进医保,对明年耐赋康销售额影响很大吗?

我认为不进医保的概率是很低的,因为进不进医保的核心,是药企的意愿,以及谈判的价格。

意愿这一块,从云顶新耀此前透露的口径来看,是非常足的,慢性病的药物,又是比较高的价格,那就必须通过进入医保来放量,这一点云顶多次在投资人会议上确定过;至于价格么,按照比较普遍的砍50%来看,9千左右的价格应该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平衡。

大家可能也看到了,6月底一批药企,为了进医保药价调整了一些药物的价格。云顶新耀在这个节点,没有对耐赋康的价格做调整,应该是比较有信心的。

创新药讲量价逻辑。进医保,是用量去补价;不进医保,用价去补量。走自费市场,核心是看,渗透率能够到多少。

个人认为,即便自费的情况下,渗透率到5%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以国内消费能力来看,实际上我认为可能会超过这个比例)。14.88万/年100万5%渗透率,市场规模大约在70亿元左右, 而且每年还会有10万多的新增患者。

三、耐赋康中国台湾,韩国的获批进度如何?

年初公司预计2024年,会在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地获批上市,目前香港和新加坡已经实现了,台湾和韩国都是on track,下半年等待结果看看吧。

四、中报有业绩预告吗?

港股没有强制要求,主要看企业自愿,是不是有预告倒不是非常重要,核心是看成绩单的底色。

五、你觉得耐赋康在国内真正的对手是谁?

关于竞争的问题,可能市场有个误区,就是耐赋康和酮类药物A、B、C之间,只能有1个胜出?答案不是这样的。IgA肾病不是你死我说的状态,一方面现在是共同做大蛋糕的状态,另一方面机制不同其实很多都是互补的。所以,即便是在耐赋康之后,有新药获批,也不意味着会与耐赋康形成激烈的竞争。而且耐赋康有三年左右的独占期,足以去奠定它一线疗法的地位。

说实话,未来我倒是比较看好,耐赋康和现在在研的药物,组成联合疗法带来更好的效果。具体可以看我之前写的《前景几何,IgA肾病创新药大拆解》

再回到上面的问题,要说谁是真正的对手,目前在已经公布的临床数据中绝对优于耐赋康的选手没有看到,大多数只有蛋白尿UPCR的数据,对于肾功能保护的长期数据就是eGFR的2年数据都还没有公布,后续的话还是看更多竞争对手三期临床数据的公布吧。

六、医生端评价如何?

医生端,我也做了一个简单的调研+信息归纳(覆盖的群体相对来说比较有限,所以可以简单看看),总体上是比较积极的。

看好的医生,大概有以下几个看法:

1、长期效果好。这个北大的吕继成好像也是公开说过。

2、认可“唯一性”。 认为耐赋康确实是现在用于IgA肾病的对因治疗的唯一药物,也有显著保护肾功能,能够延缓IgAN进展,会推荐给患者用。

3、认可安全性。因为有的医生是学术派,对耐赋康比我还了解,认为对免疫系统的抑制较小,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不良反应大大减轻。

4、会更早推荐患者使用。这些医生的观点是,中国人群中疾病进展更快,早治疗早获益

5、希望探索联合疗法。因为耐赋康针对第一重打击,机制上和其它药物联用潜力最大。

当然,持中立态度的医生,大概也有以下几点看法:

1、不着急的患者,可以等纳入医保后再用。部分医生认为,有些患者比较难沟通,所以会建议他们等纳入医保后使用耐赋康。

2、部分医生对耐立康还不太了解,还有小部分医生觉得荣昌的更好。所以云顶的市场教育力度,应该更大一些。

3、还有些医生认为,可以结合中药一起使用。这部分医生,就直接忽略吧。

七、用一个疗程之后,还要再继续用吗?

目前用药9个月后随访15个月的显示疗效还是非常不错,虽然临床试验是这么设计的,但是在美国确实也有一直吃耐赋康的患者,国内上市后也会做一些真实世界研究看看低剂量维持用药的效果。

八、未来潜在的风险和利空有那些?

潜在的风险,我个人也有一些思考:

1、销售团队的打造,之前感觉公司销售人员招的有点慢,现在明显招聘力度上来了,大部分的销售估计这两个月就能到岗了。

2、医生的认知教育。医生的教育,就涉及到和竟品之间竞争,这一点是我有点担心的,因为国内的话,不像海外完全看数据,有些还没批的药都瞎推荐。所以,这一块希望云顶新耀去做一个更好的教育,不过也要国内整个医生处方习惯更靠向数据为主。

3、患者的认知教育。现在整个C端各种渠道,患者自己搜集用药资料的习惯挺多的,虽然处方药不能打广告,但是通过哪些渠道,让更多IgA肾病患者能够了解到这个药,我认为是值得关注的。

4、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现在小红书等渠道非常发达,在用药过程中,个人的误解,包括竞争对手的使坏,都有可能在这些渠道被放大,所以很考验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国内肿瘤疫苗什么时候能开始一期临床?

之前看到外界媒体的报道是下半年。肿瘤疫苗的话,我感觉不能心急,,云顶在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这一块已经是非常领先了,国外唯二两家做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的公司目前在临床2期,而云顶即将进入1期,估计明年就能看到人体上的数据,数据好的话,国外的公司都会来谈合作。

十、头孢在美国什么时候能获批?

头孢在美国获批时间还没定,不过只是因为CMC问题需要整改一下,问题也不大,毕竟临床数据这一块是非常扎实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云顶新耀 耐赋康 IgA肾病 创新药 市场分析 医保 竞争 医生认知 患者教育 肿瘤疫苗 头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