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7月11日
贩书第六年了,聊聊我对自己职业前景的忧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一位96年出生的孔网店主向子光,在旧书行业打拼6年后的感悟。他认为,随着旧书资源的日益枯竭,市场竞争加剧,旧书行业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一本万利”的行业,想要入行需要谨慎考虑,具备独特的资源和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 **旧书资源枯竭**: 过去,旧书市场拥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关闭,释放了大量的印刷品,为旧书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但随着时代发展,网络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实体书店的衰落,旧书资源逐渐枯竭。

💸 **竞争激烈**: 过去,旧书市场竞争相对较小,靠着低价和独特的资源就能获得不错的利润。但随着网络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一些同行甚至开始跨省甚至跨国收书,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

💰 **盈利困难**: 旧书行业的门槛看似很低,但实际上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资源才能获得盈利。 收书的成本、压货的风险、快递的价格、平台的押金等等,都需要谨慎考虑。 尤其是现在直播带货流行,价格战愈演愈烈,想要在直播领域获得成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成本。

💪 **生存法则**: 想要在旧书行业生存,需要具备独特的优势,比如掌握稀缺的资源,或者拥有独特的销售渠道和营销能力。 只有“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 **行业洗牌**: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旧书行业正在经历一轮洗牌,一些没有优势的玩家将会被淘汰。 想要入行,需要谨慎考虑,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今年是书友向子光,这位1996年生的孔网店主进入旧书行业的第六年,不同于前几年的踌躇满志与豪言壮语:“我不负旧书,旧书定不负我”,也不同于之前的坚定与一往无前:“只要你真的热爱这一行,就能做得长,做得久,做得好。你与书融为一体,你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国王”,如今的向子光充满了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忧虑与旧书行业前景的担忧。

下面是他的担忧与思考:

这两年我一直在考虑一个本不该考虑的问题,如果贩书实在不能养活家庭那么自己应该去做什么。放在2019年前,我绝对不会有这种想法,因为那个时候的市场是朝气蓬勃的,那个时候的资源是相对丰富的,那个时候的自己是壮怀激烈的。

这样一说,也许有人说我在唱衰旧书市场,危言耸听,杞人忧天,简直是无稽之谈。我是说也许啊,市场本身在衰,肯定不是我唱衰的,想来我还没有言出法随的本事,经济运行自有其发展规律,不是人的意识可以随意改变的。就我所见,两年来旧书市场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颓,这其中既包括实体,也包括网店。

一般来说,改革开放到2010年前是国内旧书市场的黄金年代。

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美苏冷战的结束,世界经济也迎来了一次大的复苏,中国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各行各业都以野蛮的姿势开始生长,旧书市场也不例外。虽然“破四旧”运动焚毁了大量的纸品,但中国毕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谓“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前朝遗留下来的东西加上几十年累积的出版物其实非常可观。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有企业的重组,大量本该隶属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宣告关闭,其中巨量的印刷品以倾盆之势涌入市场,沛然莫之能御。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流入了废品站,而且绝大多数化作了纸浆。

90年代,大多数人都还没有电脑,也没有现在各种各样的图书网站,旧书的定价成谜,要知道孔网的出现也在2002年以后了,已知比较早在网上售书的是现在布衣书局的胡同,他当时在天涯社区上面开设了一个闲闲书话,用当时的说法,卖书简直就是乱卖。

彼时一线淘书的人全靠自己的判断和兴趣爱好,很多真正有内容而且深刻的书因为缺乏市场被旧书客弃之敝履,那个时候也是地摊文学的黄金时代。时至今日这些书就像埋在地下的煤矿一样,已属不可再生资源了。

现在我们回望过去,或许会捶胸顿足,大呼可惜,但真正有前瞻性眼光的人毕竟是少数呀,从那个时候有意识囤书的人现在绝对算是家财万贯了,因为那个时候最不缺的就是书,而且是老书。这个道理放到现在依然适用,不过我还是想说,任何年代有前瞻性的人毕竟是少数。

我是2018年入的行,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每年总有几次图书馆的书清理出来,大家冲上去一顿瓜分,这样的事情一年来上几次,也算是可以吃得满嘴流油。从2021年开始,这样的事情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基本上宣告着地方的这种大拆大建的清理已经完成,以后基本也不会有这种一口吃饱的机会了。

市面上的旧书一般有两个来源:单位和民间爱书人。就现在的形势看,小地方单位上的旧书资源基本已经清零了;随着老一辈读书人的故去,他一生的藏书大概也就会流向市场,有的爱书人会在生前给自己的旧书找一个不错的归宿,这样的路子或许会是以后收书的重点。谁的人脉广,谁的资源多,谁就能挣钱。

常常有网友咨询我应该怎么从事旧书行业,旧书能不能当成主业,靠旧书能不能养家,卖旧书能不能发财。如果是2019年以前的话,我一般是建议可以尝试一下,目前的形势下,我可以明确地给出我的建议:如果没有路子,一般还是不建议辞职去从事旧书行业。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旧书资源的枯竭,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旧书的蕴藏量就像富矿一样,还有挖掘的可能。如同全国大多数的小县城一样,许多地方的资源甚至供养不起一家旧书店。这两年来许多有想法的同行开始跨省收书,资金更为雄厚的则开始跨国收书,这意味着旧书资源的抢夺将会空前地激烈,毫无疑问,行单影只的孤狼肯定是抢不过抱团取暖的狼群的。

如果你想要从事旧书行业,另一个问题也会马上出现在你的面前。任何行业都是有门槛的,旧书行业也不例外。从表面上来看,回收旧书然后拉回家网上贩卖这种事情谁都可以干,看上去毫无技术含量,实际情况其实正好相反,要不然一个行业里面怎么也会有强弱之别呢。

随着网络的发展,谁都可以在手机上查询旧书的价格然后决定要不要收,不过在很多特殊情况下都不能这样干,这个时候经验就显得尤其重要,真正有经验的淘书客一眼瞟过去就把书的价值判断得七七八八了,对于真正长期奋斗在一线的有心收书人来说,他们每年接触的旧书是海量的,而且每天都可以接触不同的书,因此他们自己的脑子就像一个巨型数据库一样,装着海量有关旧书的数据。在关键时刻就可以发挥作用,这样的一双火眼金睛绝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练出来的。

表面上来看贩书的利润确实可以,前提是不考虑一线收书的奔波和风吹日晒。压货的成本是贩书最大的成本,这种成本还包括库房,没有一定存量的压货你就没有库存,也就没有销量,和快递谈价格也就无从说起,快递价格太高了,在同行之中肯定是没有竞争力的。这样你的货也就会越压越多,有些货一旦过了期就是不良资产,如此这般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也许又有人说,压啥货?我可以靠直播呀。这几年确实有不少人靠直播赚得盆满钵满,任何东西刚刚兴起的时候,都是薅羊毛的最佳时机,一旦发展到后期就开始打价格战。现在的旧书直播间就有这种价格战的趋势,你价格低,我比你更低一点,好像把同行搞死就能一家独大一样,市场竞争就是这样,除非你的优势确实得天独厚,否则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竞争过直播了很久的专业人士呢?而且好像有些平台的押金也确实不低,再加上需要证件齐全,这样一看直播好像也不是没有成本了,况且这一切都考虑你是直播成功的情况下,这碗饭也不是谁都能吃的。

受三年疫情的影响,许多同行都抱怨店铺销量开始断崖式下滑,以前10单现在变成5单,以前卖一万现在卖五千,而且以前的高价书也卖不动了,单子都是些三五块、十来块的小单子,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一些人必然会转行,这属于市场在自行洗牌了,一轮牌局下去,总有人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牌桌。

现在这样的形势下想要入行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你能不能卖别人卖不了的,你卖的东西是别人没有的。就像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说的那样: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又是一条线,这两者之间就是生存空间。照一下自己,如果二者都不具备还是谨慎为妙。这世界上哪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都还要靠自己,有钱的可以靠花钱,没有钱的就只能靠玩命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旧书市场 孔网 旧书行业 资源枯竭 竞争激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