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AI 2024年07月11日
自作主张的AI嘴替,快把微博大V逼疯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微博推出AI小助理功能,旨在帮助博主回复评论,但现实情况是,这些AI助理经常出现智障表现,回复内容与博主本人风格不符,甚至会误导网友,给博主带来麻烦。虽然AI助理也具备回答问题的功能,但回复速度较慢,且容易出错。总的来说,AI助理目前还无法完全替代真人博主,它们缺乏博主的独特视角和观点,只能提供一些无价值的信息或笑话,并不能真正帮助博主分担压力,反而会稀释有价值的信息。

🤔 **AI助理智障表现频出,给博主带来麻烦** 微博AI小助理功能目前还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但已经引发了众多博主的吐槽。这些AI助理经常出现智障表现,例如擅自替博主回复消息,敲定见面地点,甚至在抽奖帖子下面乱回复网友,说奖品已经寄出。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博主的人际交往,还会损害博主的个人形象。 AI助理的回复内容也经常与博主本人的风格不符,甚至会误导网友。例如,当博主被网友调侃时,AI助理会照单全收,而博主本人却无言以对。如果博主批评了AI助理,它还会贴脸开大,用贱萌的表情回击,反而让博主更尴尬。 此外,AI助理的回复内容也缺乏逻辑性,经常出现语病和逻辑错误。例如,AI助理会根据博主发布的内容给出相对靠谱的解答,但回复速度较慢,还会出错,有这时间,不如直接和更专业的AI聊。

🤖 **AI助理无法替代真人博主,缺乏独特视角和观点** 我们关注博主,是为了这个人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而不是被AI自动翻牌。AI会犯错和胡说八道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它们还做不到模仿博主的精髓,只能说一些废话或笑话,稀释有价值的信息。 微博推出AI助理功能,主要是为了提升平台内容生产中的活跃度,但这些AI助理无法替代真人博主,它们缺乏博主的独特视角和观点,只能提供一些无价值的信息或笑话,并不能真正帮助博主分担压力,反而会稀释有价值的信息。

📈 **微博AI账号越来越多,但其作用值得商榷** 今年以来,微博的AI账号越来越多,这些AI账号大多以评论罗伯特、AI小助理等形式出现,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平台内容生产中的活跃度,但其作用值得商榷。 评论罗伯特旨在优化普通用户的发博体验,提升普通用户在平台内容生产中的活跃度,而AI小助理则更像是帮大V分担精力的平替,大V们没法一条条回复消息,但AI可以24小时在线秒回,实现虚假的一对一互动效果。 这些AI账号的网感都很强,踩中这届年轻人关心的热点,受众群体还是很广。但它们最终还是无法替代真人博主,只能提供一些无价值的信息或笑话,并不能真正帮助博主分担压力,反而会稀释有价值的信息。

🌐 **AI社交是全球趋势,但其作用和边界仍需探索** AI已经入侵社交媒体,个个讲话都好听,但这些AI小助理究竟有没有用,很多网友表示摇头。和AI对话的边界和AI社交是全球的共同趋势,扎克伯格和来去之间不谋而合。Meta最近也在内测一个AI功能:邀请部分美国Instagram网红制作自己的AI版本,然后AI通过私信和粉丝互动,聊天时会标注是AI回复,避免用户混淆。 可是,从微博到Instagram,我们为什么需要和类似真人博主的AI互动?或者说,我们可以从它们这里得到什么信息?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比如小红书网友常问的,姐妹,你的衬衫哪里买的,给个链接,如果真人回复不过来,确实可以试着让AI代为回答,但AI的幻觉还是一个问题。还有一类是观点,某个博主可能对数码评测、影视文化等领域观察独到,AI会不会拉低博主的水平?会不会破坏博主在粉丝心中的形象?连扎克伯格也不确定答案。他在一次采访里泛泛地谈到,一方面,底线要明确,必须让用户知道,和自己交互的是AI,另一方面,让AI谈观点是一门「艺术」,试一试才能知道,怎样使用AI才是最有趣、最能让粉丝信任的。总之,实践出真知,多和AI聊聊吧,没坏处。

🤔 **AI在社交媒体的生存状态:温和而无害,但无用处** AI给人类当嘴替并非新鲜事,AI博主前途未卜,已知成功的是更加私人的情感领域。去年5月,Snapchat网红Caryn Marjorie,在Telegram同时谈了1000多个「男朋友」,靠的就是她的AI分身CarynAI。每和AI聊1分钟,支付1美元,CarynAI在一周内赚到了7.1万多美元。Caryn创建CarynAI的部分原因,和微博大V们的烦恼共通:她没法和每一位粉丝互动,但AI可以,甚至还能让她的网红事业做大做强。 谈恋爱和搞黄色是人性的基本需要,也因此,人类的粘性、容忍度和付费意愿更高,聊天场景也更私密。一些Onlyfans创作者,也会让AI帮忙生成模仿自己风格的色情短信。 但在面向大众的公开平台,限制就多了,特别需要注重一个问题:如何拿捏AI对话的尺度。AI虚拟社交平台Character.AI,应该对此很有发言权,它从海量对话和其他文本学习名人、动漫角色、历史人物怎么说话,让年轻人欲罢不能。然而前段时间,Character.AI被爆出「阉割」自己的模型,对于色情、暴力等内容避而远之。伤心的00后们表示,AI像做了脑叶切除术,不如之前有趣了。外界猜测,Character.AI内忧外患,计算成本高、竞争激烈、人才被挖,同时又要争取新的用户群体和对浪漫角色扮演不感冒的广告商,处事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 AI博主也要考虑类似的风险,被问到事实尽量不出错,被问到观点又要尽量有意思,不能在违法的边缘试探,懂些人类社会的人情世故,又要接近博主本人的形象。扎克伯格也知道博主对AI不可控的担心,在他看来,当博主本人和粉丝互动,可能会更加自由、大胆,但对于AI,博主更关心的是,它能不能更谨慎,能不能对某些话题避而不谈。 我们上网,是为了和同类互动,看真实的想法和观点,甚至共享遥远的相似性,体会一样的快乐和忧愁,但瞬间生成文字的AI们,并不能提供实质性的抚慰,更像短视频里的罐头笑声,让你莫名其妙地笑了一下。但这或许,恰恰是AI在社交媒体最合适的生存状态了,温和而无害,除了大V们,没有人类被冒犯,就像《围城》的那句: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AI充当生产工具或许为时尚早,但气笑人类已经炉火纯青。

一方水土,养一方机器人,微博的AI尤其懂得阴阳怪气的艺术。

前有评论罗伯特,在用户大病初愈时安慰「别急着活」,在打工人迎接周末时鼓励「加班更快乐」。

现在又来一个AI,打着助理的名头,干着添乱的事,气得大V的血压升高了,笑得网友的皮都展开了。

大V的AI嘴替,也太坑人了

「AI小助理」是微博目前还在灰度的功能,如果博主开通了,AI小助理会出现在主页右下角,欢迎网友点进去聊天,也会出现在评论区,秒回网友评论。

本以为这是为博主定制的专属助手,模仿博主的风格,替博主分担压力,实际有种脑干缺失的美,反而给博主们惹了麻烦。

博主@戈蓝V被迫放了朋友鸽子,因为他的AI小助理擅自替他回复,敲定了见面地点,但他自己不知道。

博主@魏布斯的 AI 小助理,则在抽奖帖子下面乱回复网友,说是奖品已经寄出了。

AI小助理不仅影响人际往来,还有损个人形象。对于网友的屎尿屁调侃,AI小助理照单全收,博主本人无言以对。

如果被博主批评了,AI小助理也能贴脸开大,加个贱萌的小表情,骂人不带脏字,回旋镖扎在人类身上。

AI小助理和博主其实挺好区分,它们的名字和博主一样,但是头像不同,并且打着「小助理」标志自陈AI身份,IP地址都是后厂村。

但不知情的网友,可能还是会不小心看错,让AI成功越俎代庖。

如果小助理的回复被转发,那就连小助理标志都没有了,更容易产生误会,把AI涉嫌骚扰的炸裂言论算在博主本人的头上。

▲ 上图为评论区效果,下图为转发效果

看来人类和AI的差别还不够明显,应该再加粗附上几个大字:AI回复不代表博主本人观点。

AI小助理的智障表现,微博CEO「@来去之间」早有觉悟。

他自己的评论区更是AI小助理的重点试验田,每次回复都带着淡淡的嘲讽感。

如果你常用微博,那你应该知道在评论区流窜的互动机器人「评论罗伯特」。

这位AI的事迹也在坊间流传已久,收集它精彩语录的微博账号「罗伯特受害者联盟」已经30多万粉丝了。

不是一家AI,不进一家门,之前某位网友想卖个东西,罗伯特擅自说东西已经卖出去了,和AI小助理是对卧龙凤雏。

别光顾着在评论区看乐子,和AI小助理私聊相关领域问题的话,它会根据博主发布的内容给出相对靠谱的解答,有点正经的助手模样了。

但回复速度较慢,还会出错,有这时间,不如直接和更专业的AI聊。

AI已经入侵社交媒体,个个讲话都好听

旁观大V因为AI上火很有意思,但这些AI小助理究竟有没有用,很多网友表示摇头。我们关注博主,是为了这个人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而不是被AI自动翻牌。

AI会犯错和胡说八道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它们还做不到模仿博主的精髓,只能说一些废话或笑话,稀释有价值的信息。

但微博为什么要做这些AI功能?流量这东西,自然越多越好。

评论罗伯特的官方账号提到,微博上线评论罗伯特,是为了优化普通用户的发博体验,提升普通用户在平台内容生产中的活跃度,评论罗伯特暂时不会和粉丝数超百万的博主互动。

如果说评论罗伯特让小透明发微博不冷场,AI小助理更像是帮大V分担精力的平替,大V们没法一条条回复消息,但AI可以24小时在线秒回,实现虚假的一对一互动效果。

其实今年以来,微博的AI账号越来越多了。为了完成KPI,微博真的很努力。

网友们关注这些账号,然后发微博、@AI或者评论AI,都可能得到它们的回复。而且这些AI的网感都很强,踩中这届年轻人关心的热点,受众群体还是很广的。

比如,让AI根据你发过的微博内容,猜猜你的MBTI,不过它的措辞一板一眼,像个初通中文的外国友人。

或者,让AI帮你找搭子,看你和哪个明星、运动员、二次元角色最配。

有些AI甚至自带人设,比如AI三国人物,跑到网友的微博下面文绉绉地评论,自己的主页则发一些三国的影视片段,和其他AI聊聊天,魏蜀吴一家亲,旁若无人玩cosplay。

微博这么玩,其实和星野、Character.AI搞虚拟社交异曲同工,年轻人愿意和设定中二的AI角色聊天,也愿意让秒回的AI师傅帮忙测测玄学,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AI陪聊广场。

继续发展下去,角色扮演型、情感抚慰型、幽默搞笑型的AI,都可以再来一打,活人的比例或将进一步降低。

而在B站、快手、小红书等平台,评论区也有官方或者第三方的AI助理出没,它们主要起到总结概括、生成图片、解答问题等作用。

简而言之,要么有用,省流省时间,要么幽默,盘活评论区。

和AI对话的边界

和AI社交是全球的共同趋势,扎克伯格和来去之间不谋而合。

Meta最近也在内测一个AI功能:邀请部分美国Instagram网红制作自己的AI版本,然后AI通过私信和粉丝互动,聊天时会标注是AI回复,避免用户混淆。

可是,从微博到Instagram,我们为什么需要和类似真人博主的AI互动?或者说,我们可以从它们这里得到什么信息?

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比如小红书网友常问的,姐妹,你的衬衫哪里买的,给个链接,如果真人回复不过来,确实可以试着让AI代为回答,但AI的幻觉还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类是观点,某个博主可能对数码评测、影视文化等领域观察独到,AI会不会拉低博主的水平?会不会破坏博主在粉丝心中的形象?

连扎克伯格也不确定答案。

他在一次采访里泛泛地谈到,一方面,底线要明确,必须让用户知道,和自己交互的是AI,另一方面,让AI谈观点是一门「艺术」,试一试才能知道,怎样使用AI才是最有趣、最能让粉丝信任的。

总之,实践出真知,多和AI聊聊吧,没坏处。

其实,AI给人类当嘴替并非新鲜事,AI博主前途未卜,已知成功的是更加私人的情感领域。

去年5月,Snapchat网红Caryn Marjorie,在Telegram同时谈了1000多个「男朋友」,靠的就是她的AI分身CarynAI。

每和AI聊1分钟,支付1美元,CarynAI在一周内赚到了7.1万多美元。

Caryn创建CarynAI的部分原因,和微博大V们的烦恼共通:她没法和每一位粉丝互动,但AI可以,甚至还能让她的网红事业做大做强。

谈恋爱和搞黄色是人性的基本需要,也因此,人类的粘性、容忍度和付费意愿更高,聊天场景也更私密。一些Onlyfans创作者,也会让AI帮忙生成模仿自己风格的色情短信。

但在面向大众的公开平台,限制就多了,特别需要注重一个问题:如何拿捏AI对话的尺度。

AI虚拟社交平台Character.AI,应该对此很有发言权,它从海量对话和其他文本学习名人、动漫角色、历史人物怎么说话,让年轻人欲罢不能。

然而前段时间,Character.AI被爆出「阉割」自己的模型,对于色情、暴力等内容避而远之。伤心的00后们表示,AI像做了脑叶切除术,不如之前有趣了。

外界猜测,Character.AI内忧外患,计算成本高、竞争激烈、人才被挖,同时又要争取新的用户群体和对浪漫角色扮演不感冒的广告商,处事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

AI博主也要考虑类似的风险,被问到事实尽量不出错,被问到观点又要尽量有意思,不能在违法的边缘试探,懂些人类社会的人情世故,又要接近博主本人的形象。

扎克伯格也知道博主对AI不可控的担心,在他看来,当博主本人和粉丝互动,可能会更加自由、大胆,但对于AI,博主更关心的是,它能不能更谨慎,能不能对某些话题避而不谈。

我们上网,是为了和同类互动,看真实的想法和观点,甚至共享遥远的相似性,体会一样的快乐和忧愁,但瞬间生成文字的AI们,并不能提供实质性的抚慰,更像短视频里的罐头笑声,让你莫名其妙地笑了一下。

但这或许,恰恰是AI在社交媒体最合适的生存状态了,温和而无害,除了大V们,没有人类被冒犯,就像《围城》的那句: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微博 AI 社交媒体 AI助理 评论罗伯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