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微軟、英偉達等「七巨頭」科技股在5月再度領跑,貢獻了標普500漲幅的六成以上,推動大盤創下三十年來同期最佳表現。
$蘋果 (AAPL.US)$ 、 $谷歌-A (GOOGL.US)$ 、$微軟 (MSFT.US)$、$亞馬遜 (AMZN.US)$、$Meta Platforms (META.US)$、$特斯拉 (TSLA.US)$和$英偉達 (NVDA.US)$這七家「七巨頭」公司在5月共同貢獻了$標普500指數 (.SPX.US)$上漲的62%。其中,英偉達和特斯拉領漲,月內漲幅均超過20%。整體來看,七巨頭中有六隻股票跑贏了標普500在5月6.2%的漲幅,只有蘋果表現落後。
DataTrek Research聯合創始人尼古拉斯·科拉斯(Nicholas Colas)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大型科技股近期的強勁表現表明「美國股市中這一關鍵板塊確實具備真正的上漲動能」。
他補充說:「資金重新流向美國的大盤科技股/大型科技公司,這進一步證明市場終於站穩了腳跟。」
多種因素正在推動這些股票走高。但或許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型科技公司持續展現出強於標普500其他成分股的盈利增長。
根據FactSet高級盈利分析師約翰·巴特斯(John Butters)的數據,剛剛披露的第一季度業績顯示,「七巨頭」整體利潤同比增長27.7%,遠高於標普500其他493家公司9.4%的同比增幅。
這些大型科技公司也更頻繁地超出分析師預期。「七巨頭」的整體盈利增長比華爾街預期高出11.7%,而其他493家公司的平均超預期幅度僅爲4.6%。
花旗美國股票策略師德魯·佩蒂特(Drew Pettit)在接受雅虎財經採訪時表示,這有助於解釋爲什麼過去一個月「七巨頭」能在大盤反彈中表現領先。Roundhill的「七巨頭ETF」在過去一個月內上漲約11%,幾乎是標普500同期漲幅的兩倍。
佩蒂特表示:「由於關稅擔憂以及宏觀層面的一些猶豫,例如投資猶豫和消費猶豫,市場又回到了『增長』的主線上。」他補充道:「當各類資產估值都不便宜時,你自然會傾向於選擇那些還有盈利增長空間的板塊。」
$嘉信理財 (SCHW.US)$(Charles Schwab)高級投資策略師凱文·戈登(Kevin Gordon)指出,在2月底開始並持續至4月的那輪市場回調中,大型科技股也曾領跌。
戈登表示:「科技股和『七巨頭』整體受到的打擊最大,因此它們的反彈力度最大也並不令人意外。」
「七巨頭」股價飆升的另一個原因是,近期的市場反彈中,投資者偏好大盤股。過去幾周,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逼近自金融危機以來的高點,在這種利率擔憂背景下,大盤股表現優於小盤股。
這促使佩蒂特和其策略團隊繼續強調「增長即防禦」的投資邏輯。他指出,只要利率仍然高企,10年期國債收益率沒有跌回4%附近,「市場上就只有一個遊戲可玩」,那就是:增長股。
編輯/dan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