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创业之前,不妨先学会做一些小生意
创业故事听多了的打工人,往往会有一种错觉,认为创业一定要特别有技术含量才是好的,一定要做当下最时髦的才有价值。
于是订阅的资讯全是各种“炸裂”的技术或产品进展,关注的都是“追求极致”的创业者大佬,学习的尽是非常先进的“硅谷”方法论,心里只觉着“改变世界”才有意思……
然而,现实是,很多人从来没有自己卖过货,从来没独立成交过哪怕1块钱。一上来就想学时代最先进的打法,步子迈得无比大。
结果往往连一个生意人最基础的思维都没有,典型的表现是:
- 不好意思开口找客户要钱,也不敢问客户为什么不掏钱
- 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所以不配收钱,同时觉得别人那些没技术含量的都是智商税,都是在卖给傻子
- 不敢叫卖自己的东西,觉得读书人做小生意太丢份,心里想着“我是来改变世界的,不是摆摊的”
如果还在这个段位,最重要的,不是fomo到害怕自己错过百亿级的大机会,而是先突破内心的障碍,先对最基本的人性好恶有感觉。
这个时代,讲技术的很多。社交媒体一打开,铺天盖地的都是让人学技术技能的课程,什么cursor的100种用法、什么AI办公自动化技术、或者小红书爆款笔记方法论等等。
但是吧,技术越学得多,越只有打工的份。因为出发点就错了。
同样是面对前段时间爆火的吉卜力风格头像:
- 打工人会想,哪里有教程,我也想学;
- 生意人则会想,我有没有认识的人会画这个,我能不能找到足够多的买家,然后怎么把买方和打工人串起来收钱。
结果呢,打工人就是又学会的一项新技能,而生意人已经小赚了一笔并落袋为安。
看到了吗?生意人不会纠结“我自己不会做”,只关心怎么把买卖撮合起来。
当然了,这也不是说技术不重要。做小生意当然可以不掌握技术,但如果要做大做强,长久发展,终归是要把核心技术拿在自己手里的。不然被供应链卡一下脖子,生意可能直接就挂掉了。
但这是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发展之前,不用纠结。
不懂技术可以外包,不会卖货就只能大龄毕业。先让自己成为一个能把东西卖出去的人,任何宏大的梦想,才有落地的可能。
世界很大,赛道很多,但真正能给你信心的,永远是一张张进账的收据。别怕小,先赚到 100 块,然后 1,000、10,000……台阶就在脚下,往上爬的时候再慢慢升级技术,也完全来得及。
所以,别再泡在一篇又一篇的创业故事或访谈里干巴巴焦虑了,走出去,卖卖货,体会一下真实的“人-货-场”,感受一下真正的现金流。
当收到第一笔钱之后,你就再也不是只会转发“创业干货”的人了。